[原創]難!難!難!水泥行業“去產能”任重而道遠!
近日,為貫徹落實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去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部署,確保2019年去產能任務按期高質量完成,河北工信廳組織省直相關部門、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石家莊召開了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去產能和淘汰落后工作調度會。會議通報了國家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督導組督導檢查情況、2019年各相關市去產能工作進展情況,并部署了下階段主要工作。
事實上,不僅是河北,當前在全國范圍內各省市,幾乎都面臨著嚴重的水泥產能過剩問題。在去產能方面,近兩年除被環保巡視責令關停和產能整合關停的少數生產線外,真正淘汰的落后產能僅為少數。當前水泥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更多的只是在錯峰生產、限產的層面展開,但是“去產量”不等于“去產能”,國內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為此,水泥行業迫切需要更多的創新與改革,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多軌齊下,共同推進淘汰落后產能的落地。為了將“去產能”落到實處,持續深化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靠政策去產能
1.環保去產能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社會共識下,環保政策的趨嚴或將成為水泥行業去產能的有力推手。國家及地方相關部門應制定嚴格的環保政策,合理地提高環保標準,對水泥行業粉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甚至污水、噪聲等都作出更嚴格的規定并嚴格執行。一方面,環保政策的嚴苛可倒逼水泥行業不斷提高自身環保水平,形成有利行業健康發展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堅決淘汰一切不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的水泥企業,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不僅禁止新建、擴建,更要做出必須淘汰的政策規定。
2.產能置換
當前,國內水泥產能過剩問題尤為嚴峻,產能置換新規加大置換比例,并允許異地產能置換,對于逐步化解產能過剩提供了一條科學且可行的思路。國內水泥企業尤其是大型水泥集團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新規,用實際行動化解產能過剩難題,并以此為契機,推動行業技術升級。但減量置換和跨省置換作為推進水泥行業去產能的一種創新手段,只有在實際操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如此才能發揮其核心作用。各地有關部門應制定相應政策,加大懲處力度,謹防置換中的“假”去產能和置換后的“真”增產能。
靠市場去產能
需求和供給是決定商品價格走勢的核心。水泥行情在近些年呈現一片大好情勢,除了受益于基建投資、房地產等的穩健發展,還與錯峰生產、企業協同、環保限產等因素疊加致使水泥價格高企不無關系。
水泥行情大好給了本應退出市場的落后產能、僵尸產能一棵救命稻草,不少僵尸企業死灰復燃,這極大地阻礙了去產能的步伐。
面對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境,水泥行業應該開放市場競爭,通過市場化手段,加速逼使產能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物治理難度大的低效產能退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法則將加速落后產能退出歷史舞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治理產能過剩的種種措施,要能夠得到有效實施,還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宏觀環境。化解產能過剩是一個殲滅戰,同樣也是一個持久戰,在這場戰役中行業將經歷或大或小的陣痛,但需引起重視的是,產能嚴重過剩背景下,短期的利潤增長不僅不可持續,而且未來承受的痛苦將比去掉這些產能更大。對于水泥行業來說,只有經歷“去產能”的陣痛,才能鳳凰涅槃、再獲新生。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