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撐”起水泥行業“小巨人”
“減稅降費為我們帶來重大利好。2018年公司享受‘三廢’利用即征即退稅增值稅退稅1900萬元,2019年4月起增值稅稅率由16%降至13%,稅負下降了3個百分點,比往年少繳稅款500萬元,加上環保稅減免,預計全年退稅可達到2000萬元,這為我們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近日,記者來到平利縣重點企業陜西金龍水泥有限公司走訪時,公司財務總監楊良方“曬”出了減稅賬本。
平利縣位于陜西南部,近年來,在減稅降費和當地政府生態立市的綠色循環發展戰略“驅動”下,該縣民營企業代表——陜西金龍水泥有限公司秉持綠色環保發展理念,成為陜南地區最大的水泥建材企業之一。公司年生產能力200萬噸,產值6億元,利稅1.5億元。
誰也不曾想到,這家平利縣龍頭企業、全市誠信企業10年前曾是一位“污點”納稅人。企業初創時雖然有政府政策支持,但由于起步階段沒有利潤,加之缺乏先進的生產工藝,對當地環境造成了污染,面臨著不少“成長的煩惱”,一度因交不了稅款被稅務部門執行了強制執行措施。
沒想到制造企業這么快就迎來了“春天”。現在好了,企業負責人陳志連表示,“是國家的稅收政策扶持,使我們逐漸擺脫了產能低、污染大、盈利少的困境,走上了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公司也從小變大、由弱至強,成長為大企業。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我們還投入資金進行綠色礦山建設,復植綠植開展生態治理,一方面保護了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為我們后續開采原材料提供了可再生資源,目前已經投入100多萬元資金復植,以后還將投入更多。”
站在自己一手創立的廠區中,陳志連指著一排排林立的廠房,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公司的產品、工藝、員工和發展規劃。他表示,2018年企業盈利7000萬元,他們用退稅的錢引進了新型環保生產線,之后還將用退回的“真金白銀”擴大再生產,進一步加大環保投入,研究新工藝,創造更多的利潤。“是國家的好政策給了我發展的信心。我的目標就是將企業做大做強,今后要繼續擴大企業規模,利用退稅省下來的錢將公司從制造業拓展到餐飲、住宿、旅游、水電等各領域多產業。減稅降費讓我的未來不是夢。” 陳志連說。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