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國建材、海螺入圍2018年度世界7強,中國水泥企業的路還有很長!
2019年英國ICR雜志(International Cement Review)8月發布了2018年度世界水泥7強榜,其中我國中國建材CNBM和安徽海螺Conch兩家與去年(2017年度)一樣,分別名列第1和第3位。這兩家中國水泥集團的產能和產量分別占世界7強總合的52.6%和49.7%。
2018年度世界七大水泥公司的重要經營數據,如表1所列。
注:1) 1 USD=0.9943 CHF; 1USD = 6.877 CNY; 1 USD= 0.9 EUR; 1USD= 70.05 INR
2)中國建材的數據已包含有原中國中材SINOMA的業績在內,故同比增加不少
3)人均年創凈利這一項指標是筆者計算而得的,僅供相對比較參考
ICR同時還發布了2018年度世界前25家水泥企業的名單(按水泥產能計),如表2所列,其中5家中國企業的產能占比為47.7%。
表2 2018年度世界水泥企業按水泥產能(含合資)排行榜
表1中兩家中國公司在總凈利中的占比為37.8%,比2017年度的30%有較大增長,主要得益于海螺的盈利能力特強。在人均年創凈利這一指標上表現尤為突出。該值5家外國公司分別波動于1.29~3.15萬美元/人.a之間,而海螺則高達12.56萬美元/人.a,遙遙領先。相反的,中國建材僅為0.434萬美元/人.a,名列末位,而且差距甚大。雖然該指標的計算值僅為參考,在定量上不一定很準確,但在定性的等級衡量方面還是頗有參考價值與啟示的。
經過了近4~5年大規模的兼并、重組、擴張和內部結構調整,這世界七大水泥公司都在逐步改革,轉入了按各自預期目標發展的軌道。預計這種格局可能會延續到2030年,也有外媒預測,期間中國的金隅冀東或尼日利亞的Dangote可能躋身世界水泥諸強的行列。
這里筆者要向國人特別強調指出的是,2018年度拉法奇豪瑞LH公司和海德堡Heidelberg公司,以及一些著名國際科研機構紛紛采取實際行動,組建了除水泥、骨料沙石、商品混凝土、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等四大項業務以外的第五大項新開創的業務。稱之謂無機與有機化學建材,也有叫做無熟料或少熟料膠凝材料的,等等。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其核心內容基本一致。
基于多年的慎審分析研究,國際水泥界有識之士終于得出了一個觀點頗為一致的重大判斷:OPC水泥和預分解窯(PC)水泥生產工藝技術,經歷了60~70年甚至百余年的生產實踐和科技進步,許多生產裝備已經更新換代不斷提升了好幾代,大部分技經指標現已臨近其理論值的頂峰,所剩余可能提升的空間十分有限,各個方面的難度都很大,已陷入一個“沖頂的瓶頸”階段。另一方面,某些具有顛覆性的水泥生產新工藝,以及若干新型膠凝材料正在探索、醞釀、培育、孵化、破繭的進程之中。在當今正處于水泥科技轉型發展的又一個關鍵十字路口的情況下,人們與其仍然沉迷在追求熟料含量很多的所謂高標號OPC水泥和PC窯工藝技術的”沖頂”研發中,還不如趁早轉型,大力探求業已略顯端倪的顛覆性創新發展的新途徑。目前最現實的途徑就是,侭快增加轉向將各種廢料用作混合材的深加工技術、各種混凝土的新型外加劑技術、無熟料或少熟料水泥技術等項目的科研投入。用最少量的熟料生產出各種高性能混凝土,滿足各種實際工程施工應用的需要,徹底解決新型混凝土膠凝材料的便捷施工實用性,以及處于應力場、氯硫堿離子濃度場、溫度場等多場耦合環境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難題,更好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完成水泥工業低碳轉型的歷史任務。
2018年LH公司擬出資30億歐元收購德國BASF公司的建筑化學產品部,意在加速開拓混凝土外加劑、混合材深加工、新型干混砂漿、化學建材、生態建材、無熟料或少熟料水泥的研發工作。海德堡公司制定了2018~2022年的低碳轉型路線圖,從2019年開始每年減排二氧化碳,同比2.2~2.5%。以1990年為基準,到2030年二氧化碳減排達到35%以上。所采用的技術措施主要是三大領域。1. 無熟料或少熟料膠凝材料、新型化學建材。2. 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利用CCS/U技術。3. 激發與增強混凝土構筑物服役期間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與固化作用。這些都是經過VDZ評議審定后,具有充分實施保障,資金預算20億歐元的行動計劃。顯然,在以上所述的這些領域里,拉法奇豪瑞LH公司和海德堡公司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國水泥工業無論在理念上和實踐中都相差較遠,亟需深刻反思,改革創新,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記得2012~2016年間,筆者曾多次向國際有關評選機構反映,我國海螺水泥集團的經營業績,非但不遜于某些上榜的歐洲水泥公司,有些指標已遠遠超越了他們,頗有“據理力爭”之意。現在回過頭來細想一番,若有所悟。 其實只要我國水泥企業堅持不懈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每年都有長進和發展,拿數據和事實說話。到時候國際評選機構,自然會做出科學的、尊重事實的、公允的判斷。這可能就是這些評選機構得以長期享有高度信譽和權威之所在。筆者當時似乎無須那樣的操之“過急”。不過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應該還是有益的。
誠然,現今世界七大水泥公司中有兩家中國公司上榜,而且名列前茅,值得慶賀!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并不代表我國水泥行業就此可以居于世界領先之列。因為我國水泥行業整體上還有不少嚴重的沉疴宿疾(“硬傷”、“軟肋”),與世界領先的美譽和重任是非常不相稱的,根本上完全是格格不入的。例如:
1. 水泥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嚴重缺失,覆蓋率僅3.8%(發達國家均為100%);
2. 假冒偽劣水泥在發達國家的容忍度為0,而在我國竟然可以大行其道,屢禁不止,還頗有“市場”;
3. 水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屢發,瞞報假報,人員傷亡信息保密已成陋習(這在發達國家企業法人是要付出身敗名裂代價的);等等。
諸如此類,我們捫心自問,再不徹底消除這些很不光彩的沉疴宿疾,我國水泥行業豈能心安理得、理直氣壯的“發展”?更何談達到世界領先? 作為國際水泥工業舞臺上的后起之秀, 確實是到時候了,我們理應痛心疾首地知恥!壯士斷腕地后勇!這是首先必須跨越的一道“坎”。其實,只要我們思想上真正除舊立新,建立現代理念,下決心真抓實干,徹底鏟除這些沉疴宿疾應該是指日可待的。
總之,水泥企業扎扎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砥礪奮進,堅持不懈的改革創新,不斷提升發展,增強實力,做強做優才是永恒的硬道理!所謂我國水泥工業世界領先的光環,到時候讓國際社會心悅誠服的給我們戴上,遠比我們現在就去自己硬套上要強100倍!此乃明智之舉也!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