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PPI一個月 提前探知宏觀經濟 水泥價格指數(CEMPI)當仁不讓
水泥是基礎的大宗原材料,與宏觀經濟緊密關聯,任何一個行業門類的投資活動都有水泥的身影。衣食住行,廠房與水利、交通與住房,都需要水泥。水泥的生產消費、貿易流通、價格起伏既創造著國民經濟財富,也指引著經濟發展態勢。一花一世界,讀懂水泥,亦能深窺宏觀經濟。
一、投資決定未來 水泥決定當下
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量以及投資結構的變化決定著水泥的需求未來。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64.57萬億元,其中70%的投資用于建筑安裝工程。巨大的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帶來了驚人的水泥需求,水泥產量增速與全社會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增速走勢呈現出高度的相關性。
水泥消費幾乎出現在所有20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中,任何一個門類的投資活動,都有水泥的身影。這其中,與水泥消費關系最密切的有六大門類,分別是制造業,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林、牧、漁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可統一歸入基礎設施建設。這六大門類的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占到了全部門類的80%以上,是水泥用量最多的行業,同時這些也是國民經濟的核心行業。這些門類中,尤其是基建、房地產(包括農戶建房)、制造業這三個,決定了水泥需求的走向。
投資活動需要資金的支持,當M1增速大于M2,往往意味著行業景氣度開始上行,從而會在未來帶動水泥價格上行。2014年,由工信部委托中國水泥網編制運營發布的水泥價格指數(CEMPI)正式發布。
對比M1-M2增速剪刀差與水泥價格同比增速的變化可以發現兩者的這種前后相關性。
未來的水泥需求由投資決定,而當下的投資節奏與變化則可以通過水泥來反映。水泥價格的高低、水泥供需關系的變化會影響投資項目的推進,從而影響整體經濟。合理而穩定的水泥價格,能保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
(1)水泥價格指數CEMPI對工業投資乃至貨幣政策有重要意義 可領先于PPI一個月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全部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總水平的變動趨勢和變動幅度的相對數。
PPI同比上漲過快、同比數值過高,將會影響消費端,從而造成通脹壓力,與水泥有關的就是會影響水泥需求,造成項目停滯。水泥是建筑工程的剛性需求,過去也曾出現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而造成項目投資超出預算從而暫停或延后。
PPI同比下滑,尤其持續為負時,工業企業的盈利水平會受到限制,連續為負往往意味著工業企業虧損面擴大,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就會受到打壓,PPI同比下降或者為負時,降準或降息的貨幣政策就會發生(《任澤平:PPI才是中國貨幣政策最重要的錨》)。
水泥價格指數(CEMPI)是反映全國水泥市場價格水平以及波動情況的經濟指標,主要是為了綜合反映全國水泥市場的總體行情走勢。然而,通過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變化對比,可以看出,兩者大部分時間竟驚人的一致。
PPI一般于次月15日發布,而水泥價格指數CEMPI則每天發布,月同比在月底即可知曉。在實際應用中,上半月的CEMPI同比走勢與全月的CEMPI同比走勢一致。因而,通過水泥價格指數,可提前一個月為PPI的變化動向提供參考。
(2)CEMPI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
如同PPI一樣,水泥價格指數同比增速的回落,將會對固定資產投資形成壓制,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CEMPI同比負增長并持續下行,固投增速也一路下行,顯示需求增長的乏力,尤其2015年出現了水泥產量負增長。當然,需要警惕固投增速與CEMPI增速出現的明顯背離。2016年3月開始到2018年11月CEMPI同比快速回升并保持高位,然而固投增速并沒有明顯回升,呈震蕩下行趨勢,出現背離。這一背離,恰恰說明了水泥價格的回升并非由需求的回升導致,而主要是由于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11月以后,CEMPI同比出現回落,投資增速或將迎來新一輪快速下行壓力。
二、水泥產量增速越高 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越強勁
水泥庫存周期短,進出口量少,生產量基本與消費量相當。產銷越旺盛,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越強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共生產了366億噸水泥,其中有22年是屬于高速增長期,14年是屬于中低速增長期,還有4年是屬于負增長期。盡管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往往水泥產量高增長都伴隨著經濟的高增長。
2011年,我國水泥行業利潤總額達到1019.66億元,是首次突破千億關口,主要由價格上漲與市場需求規模提升的雙重因素導致。然而,2011年以后,水泥行業走出高速增長區間,一直在中低速甚至負增長之間徘徊,同期的經濟增速也從高速增長切換進入中速增長,政府于2012年首次主動降低經濟增速預期目標至8%以下。因而,通過水泥產量的增速,往往能判斷當前經濟的發展情況,甚至是信貸的寬松以及未來政策的變化。
綜合來看,在整個宏觀經濟中,水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未來的水泥需求離不開投資的拉動,而當前的水泥產銷、價格又直觀的詮釋出宏觀經濟的形勢。2012年經濟增長主動降速之后到2014年迎來經濟的新常態,是經濟結構本身調整,轉型升級的結果,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水泥也將告別過去的粗放式發展變得更為科學精細,產業鏈一體化、超低排放、節能降耗、協同處置、智能化發展等成為新的方向,水泥經濟將從規模提升轉向效率增強。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