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廠生產組織管理
一、生產組織管理的任務、原則和基本要求
生產是企業一切活動的基礎,生產管理同財務管理、銷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一樣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職能。
1、生產組織管理的任務
是運用組織(既是名詞、也是動詞,包含協調、指揮)、計劃、控制的職能,把投入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要素有效組織起來形成有機整體,按照最經濟的方式,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價廉質優的產品和服務。
2、生產管理的原則
講究經濟效益的原則;
科學管理的原則,運用現代管理思想、方法,并且結合企業自身特點、行業特點、專業特點;
組織均衡生產的原則,避免前松后緊;
以銷定產的原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生產消耗資源、能源,轉化為產品的同時也轉化為污染,必須重視環保,清潔生產,循環發展。
3、生產過程組織基本要求
生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是生產過程組織。
生產過程組織--對生產系統內所有要素進行合理安排,以最優方式將各種生產要素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協調系統。
合理組織生產過程要滿足以下要求:
(1)生產過程連續性:物流不停運行(時間上、空間上),要求減少迂回、布置緊湊、組織好各環節;
(2)生產過程比例性:各設備能力、各車間、工序保持合適的比例,避免“瓶頸”,如產生“瓶頸”就破壞比例性,產生薄弱環節;
管理學中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某個環節、某個部門、班組、某個專業等成為短板就決定整體水平;
當然比例不是固定不變,生產管理的任務就是及時發現不平衡,調整使之平衡
?。?)生產過程均衡性:相同時間間隔生產出大致相同的產品,避免前松后緊,月初完不成任務月末搶。主要靠加強組織管理,涉及到設備管理、材料供應、計劃控制等多方面。
(4)生產過程準時性:指生產過程各階段、各工序都按后續階段、工序的需要生產,可減少庫存。
(5)生產過程的柔性:即適應性、靈活性,主要指加工工業、短線產品。
二、生產組織體系和管理方式
1、公司組織機構及其主要職能
就是完善組織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
2、以生產處為指揮調度中心
以分廠為板塊,以工段為基礎或基點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
生產處設立三班調度代表公司協調組織生產,中控操作員和各分廠兼職調度區域指揮的生產調度組織體系,集中指揮生產,統一調配全公司資源和要素為生產服務。
分廠自成體系 擁有維修、保全力量,生產調度、后勤保障和技術管理力量,保質保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職能管理單位 集管理和服務的雙重職能,行使專業檢查、指導、管理,支撐和服務生產單位。
3、主要管理方式
?。?)計劃管理
年度綜合經營計劃 是上級單位年度綜合經營計劃和本公司中長期經營計劃、發展規劃的具體化、補充和實現保證,是公司全年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綱領。
深入進行企業外部環境研究和內部條件分析,全面總結上年度工作經驗,貫徹落實上級單位下達的目標,上下反復研究制定。
月度生產作業計劃 是對年度計劃的分解、調整,是具體可操作性執行計劃,要全力保證其兌現率是關鍵,遵循:年計劃、月分解、周分析、日落實。
專項實施計劃:備件、檢修、技改、供應、培訓等等。
(2)會議管理
生產周調度會、日早會、專業技術會議的例會制度,是保證生產經營目標實現,提高生產組織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形式。
提高會議質量是關鍵,要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閉環。
?。?)專業管理
主要有工藝技術、裝備、物資供應、安全環保、、銷售、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
專業例會、專項分析、專業檢查、專業培訓等。
?。?)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完善規章、規程、制度,是生產管理的重要依據;保證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是生產管理的主要工作,即執行力。
三、現場管理
建立“三為”現場管理體制--以現場為中心、以生產工人為主體、以工段長(分廠)為首。
?。?)以現場為中心:輔助部門工作著眼點、主要精力、工作重心都要轉移到現場,以滿足現場需要為己任,把解決現場問題作為第一位工作,特別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貫徹“三現”原則,即:主動到現場去,看現物(存在問題),采取現實措施。
?。?)以生產工人為主體:為工人提供優質服務,保證他們分秒不停地創造價值,把生產工人四處找人解決問題變為輔助人員主動服務到現場,泰勒給管理下定義是:確切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什么,然后設法使他們用最好的最節約的方法完成它。
?。?)以工段長(或分廠)為首:把對現場指揮協調、組織任務交給工段長,把各種資源組織起來迅速解決問題。
要對現場的各種狀態不斷地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關鍵靠人的素養,稱“五S”管理,循環上升提高現場管理水平。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