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線純低溫余熱發電工藝探討與效益評價
摘要: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是當今經濟發展的主題。水泥工業屬高耗能產業,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中如不考慮對窯尾、窯頭廢氣余熱的綜合利用,那就將意味著有約占水泥熟料燒成系統總熱量30%以上的余熱被白白排放掉,而純低溫余熱發電正是充分利用這部分能量的有效途徑。本文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的設備組成、工藝流程進行了探討,并以S,000t/d熟料生產線為例對該發電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分析評價,最終得出結論認為純低溫余熱發電在水泥工業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極為顯著。
我國對水泥窯余熱發電的技術研究起始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先后經歷了高溫余熱發電、帶補燃爐的中低溫余熱發電和純低溫余熱發電三個發展階段。其中高溫余熱發電只適用于中空窯產生的800℃~900℃的高溫廢氣。隨著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等產業政策的大力實施,水泥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溫度也降到了450℃以下,為了充分利用這部分低品質余熱,我國相繼研發出了帶補燃爐的中低溫余熱發電和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純低溫余熱發電相比于帶補燃爐的中低溫余熱發電由于投資省且生產過程中不增加粉塵、廢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廢棄物的排放,因而更具有節能和環保的效果,成為當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線余熱發電系統的首選。
以投產一條5,000T/d熟料線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為例,年可發電4,200萬KWh、實現銷售收入1,720萬元,利潤1,196萬元,節約標準煤19,320噸,且發電過程中不會增生粉塵、廢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廢棄物,因此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極其顯著的。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熟料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是一項新興技術,此項技術在今后還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該技術的日趨完善和推廣將為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的綜合利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