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助磨劑市場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對策研究
近10年來,隨著國外水泥助磨劑產品的進入, 以及業內人士認識的不斷提高,國內水泥助磨劑的使用率將很快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根據不完全預計,到2012年, 我國大中型水泥企業使用水泥助磨劑的比例將達到90%左右。以年產10億噸水泥計, 摻量按0.3kg/t 計算,每年市場需求可達30萬噸, 產值達50多億元。然而,伴隨著助磨劑產品快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助磨劑市場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因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以及缺乏統一質量監督標準,一時間全國各地涌現大量助磨劑企業,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行業利潤率快速下降,它不僅影響著個別企業的生存,也影響著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從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和行業競爭理論出發,在對水泥助磨劑市場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1、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和行業競爭理論
1.1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簡稱PLC,是產品的市場壽命,即一種新產品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費農認為:產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營銷生命,產品和人的生命一樣,要經歷形成、成長、成熟、衰退這樣的周期。就產品而言,也就是要經歷一個開發、引進、成長、成熟、衰退的階段。
(1)第一階段:介紹(引入)期
指產品從設計投產直到投入市場進入測試階段。新產品投入市場,便進入了介紹期。此時產品品種少,顧客對產品還不了解,除少數追求新奇的顧客外,幾乎無人實際購買該產品。生產者為了擴大銷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銷費用,對產品進行宣傳推廣。該階段由于生產技術方面的限制,產品生產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廣告費用大,產品銷售價格偏高,銷售量極為有限,企業通常不能獲利,反而可能虧損。
(2)第二階段:成長期
當產品進入引入期,銷售取得成功之后,便進入了成長期。成長期是指產品通過試銷效果良好,購買者逐漸接受該產品,產品在市場上站住腳并且打開了銷路。這是需求增長階段,需求量和銷售額迅速上升。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潤迅速增長。與此同時,競爭者看到有利可圖,將紛紛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使同類產品供給量增加,價格隨之下屬,企業利潤增長速度逐步減慢,最后達到生命周期利潤的最高點。
(3)第三階段:成熟期
指產品走入大批量生產并穩定地進入市場銷售,經過成長期之后,隨著購買產品的人數增多,市場需求趨于飽和。此時,產品普及并日趨標準化,成本低而產量大。銷售增長速度緩慢直至轉而下降,由于競爭的加劇,導致同類產品生產企之間不得不加大在產品質量、花色、規格、包裝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4)第四階段:衰退期
是指產品進入了淘汰階段。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等原因,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持續下降,產品在市場上已經老化,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市場上已經有其它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新產品,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時成本較高的企業就會由于無利可圖而陸續停止生產,該類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陸續結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場。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從產品的市場銷售額和利潤額的變化來進行分析判斷的,反映的是產品的銷售情況及獲利能力在時間上的變化規律,它受國民經濟、技術進步、市場競爭、行業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1.2行業競爭理論
行業競爭理論是從行業特性來分析不同行業的競爭基礎和特點。盡管不同行業之間在特征和結構方面有很大差別,但它們存在著一般規律性特征,這些特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行業市場規模和競爭范圍
市場規模所反映的行業現在和未來可能達到最大銷售額度。市場規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業內龍頭企業最大的發展空間,同樣也直接影響著行業內競爭程度:小市場一般吸引不了大的或新的競爭者;大市場常能引起大公司的興趣,因為它們希望在有吸引力的市場中建立穩固的競爭地位。行業競爭范圍通常是同質化產品可能競爭最大半徑范圍。導致競爭范圍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產品的物流成本存在。一般而言,單位物流成本與單位產品價值比例越高,產品競爭范圍就越小,反之,則越高。
(2)行業競爭結構和競爭基礎
行業競爭結構反映的是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行業內廠商相互競爭態勢。它通常包括完全壟斷、寡頭壟斷和自由競爭三種結構:完全壟斷是行業內只有一家企業,它可以憑借自己的壟斷地位自主定價,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寡頭壟斷是行業內存在少數幾家企業,它們可以通過價格協議,來獲取寡頭壟斷利潤;完全競爭則是行業內存在很多家企業,它們只能接受行業的市場價格,獲取平均利潤。行業競爭結構與行業的市場規模和進入壁壘有很大關系。當一個行業規模越大、競爭壁壘越低,則接近于自由競爭市場的可能性越大。
行業競爭基礎是在一個行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所應該具備的條件,它通常包括質量基礎、成本基礎和差異化基礎。其中,質量競爭是指廠商提供不同質量的產品在性能上存在著很大差異,如汽車和電腦行業;成本競爭是指當產品質量能滿足使用者要求條件下廠商可能提供的最低的成本,如鋼材和水泥行業;差異化競爭是當市場需求出現多元化時,廠商能提供不同類型的產品,如服裝行業和餐飲行業。
(3)行業競爭變革動力
行業競爭變革動力是指導致整個行業競爭格局和競爭基礎發生變化的相關推動因素。一般而言,推動行業競爭變革的動力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替代產品的出現。新的替代產品的出現會會使行業的市場規模減小,導致一部分企業退出該行業,從而使競爭格局發生變化;二是行業的技術變革。不同的行業技術變革速度又很大差異,行業的技術變革往往會導致競爭基礎發展變化,可能由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
行業競爭理論建立在行業經濟特性的基礎上,它所反映的是一個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盡管有些行業暫時尚未出現相應的特征,但從長期來看,它是無法脫離其行業發展規律。
2、水泥助磨劑的行業特性以及目前所存在問題
2.1水泥助磨劑市場的行業特性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和行業競爭理論,本文將水泥助磨劑產品的行業特性作了系統總結,見表1。
表1 水泥助磨劑產品的行業特性分析
2.2國內水泥助磨劑市場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水泥助磨劑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已經步入了成長階段的后期,伴隨著行業成長的同時,水泥助磨劑市場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
(1)行業集中度低,同質化競爭激烈
雖然目前我國水泥助磨劑市場規模不超過30億元,但由于進入門檻低,固定資產投入少,導致這個行業云集了1000多家生產廠商,相當一部分企業產值不過幾百萬元,整個行業的集中度非常低。與此同時,不同企業的產品性能差異比較小,幾乎屬于同質化產品。從經濟學角度上講,行業集中度過低和產品同質化競爭必然會造成兩種極端后果:一是大多數企業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輔之以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結果使整個行業利潤不斷下降,關系資源成為市場爭奪的焦點,企業生存日趨艱難;二整個行業聲譽下降。因為過低的利潤空間會促使相當多企業不得不偷工減料、假冒偽劣,一些優質企業也難脫干系,結果導致“劣幣驅良幣”效應,行業聲譽急劇下降。我國很多行業就存在這種現象,典型就如牛奶行業。其實水泥助磨劑市場已經出現這種不良端倪,不少企業在原料配比上偷工減料,在功能宣傳上夸大其詞,嚴重影響行業聲譽。
(2)缺乏統一質量標準,阻礙著助磨劑推廣使用
盡管我國已經成立了水泥助磨劑行業協會,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建立這一行業質量標準體系。行業質量標準體系得建立是一個行業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保證這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導致助磨劑行業生產標準和使用標準還相當混亂,少數企業甚至直接拿試驗配方當產品,缺乏相關標準進行質量檢驗。根據行業協會對一些粉劑產品抽樣調查發現:有些企業的產品根本沒有助磨作用,就是氯鹽和堿激發劑;有些產品不符合新標準的要求, 氯鹽遠遠超標,特別是對預應力混凝土質量影響大;有些雖然具有增強和助磨作用, 但因加入過量硫酸鈉,影響水泥28 天強度。這些問題在一些液體助磨劑中也屢見不鮮,如有些液體助磨劑復合成分中加入尿素,在高堿環境下會放出氨, 對人體有傷害; 也有在其中使用減水劑的, 如其與混凝土攪拌時使用的外加劑不匹配時,將對混凝土的性能產生明顯影響。
由于缺乏統一質量標準,增添了一些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的使用疑慮,雖然它們也了解助磨劑的功效,知道助磨劑能夠為企業帶來許多益處,但是卻害怕用后萬一出現問題給自身的產品品牌帶來風險;有些干法廠干脆拒絕使用助磨劑,連大磨試驗也不敢做,就是害怕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對于助磨劑廠和水泥廠而言,質量風險是不對等的:用戶質量投訴不僅帶來相關經濟損失,更主要是對水泥廠商的聲譽造成很大影響,以致。相反,假使助磨劑大磨試驗出現問題,對助磨劑廠來說也只是損失幾千元試驗費用的問題,這家企業失敗了還可以改進產品轉戰下一家。這種質量風險及其需要承當的責任不對等,使得一些水泥企業不敢輕易使用助磨劑。
(3)缺乏匹配性配方,產品性價比不高
目前國內助磨劑生產企業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很少,大多數企業簡單套用其他企業的配方,將有限的配方應用于不同的水泥生產廠家,缺乏配方與水泥產品的合理匹配。由于水泥廠原材料工藝配方變化大,特別是使用混合材品種和摻量多, 助磨劑對某個配方這一段適應性強,工藝條件修整之后,配方效果又改變了。在美國,格雷斯公司研發中心一年到頭60% 到70% 的精力做配方調整,20%到30%精力搞產品研發。
國內市場上主要是以純助磨型、助磨兼提高早強型、助磨兼提高后強型、助磨兼早強與后強同步增長型這 4 類大眾性助磨劑為主,適應于不同水泥品種的差異化助磨較少,導致部分水泥生產企業感覺應用助磨劑性價比不高,因而使用的積極性也不高。造成助磨劑生產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無能為力進行技術開發;二是我國對技術專利的保護環境較差,不少企業不愿意進行技術開發。在我國,許多行業的關鍵技術往往會隨關鍵員工的流失而流失,導致一些技術開發投入得不償失。
三、發展國內水泥助磨劑市場的應對策略
在一個行業中,任何一個企業只有適應其行業發展規律才能“適者生存”,反之,最終被市場無情淘汰。本文根據水泥助磨劑的行業特性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發展對策。
1、建立質量標準體系,提高行業進入門檻
行業質量標準體系不僅是維持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提高行業進入壁壘、減少競爭程度的一個重要。行業質量標準體系可以通過行業協會來建立,也可以通過龍頭企業來建立。對于龍頭企業來說,通過建立行業質量標準體系,是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的難得機會。
水泥助磨劑的質量標準體系應該始終圍繞著水泥產品,從生產條件標準、使用安全標準、有害雜質標準、粉末性能改善標準等方面著手。在建立行業質量標準的基礎上,通過質量認證和質量監督使一些達不到標準的小企業逐步退出助磨劑市場,以此來提高整個行業聲譽,消除水泥廠家的使用疑慮,從而推動助磨劑的使用范圍。
2、加強兼并重組,逐步改善行業競爭格局
由于水泥助磨劑的市場規模較小,目前仍處于無序化競爭狀態,導致行業的利潤急劇下降。如果整個行業繼續維持這種格局,大家都在一個鍋里掄大勺,最終必然會導致多敗俱傷,實際上國內不少行業已經呈現了這種局面。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建立行業兼并重組機制和退出機制。對于龍頭企業來說,應該充分利用這種無序化時機來做強做大自己:以資本為紐帶,通過收購、股權置換、委托代理加工和租賃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經營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對于小企業來說,要摒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偏見,通過被兼并和收購在競爭中激流勇退。在兼并重組和退出機制的基礎上,使整個助磨劑行業最終由少數幾家來控制,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改變原來的無序化競爭格局。從行業發展來看,寡頭競爭比自由競爭更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因為寡頭壟斷競爭不是成本導向的價格競爭,而更多強調產品性能和服務質量,這使得龍頭企業更有動力來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同時它們也愿意自覺維護行業聲譽。
3、建立技術聯盟,提高產品的技術性能
水泥助磨劑行業技術變革速度比較緩慢,技術創新主要依賴于產品創新。由于水泥品種眾多、不同企業原材料差異性較大、以及企業需求多樣化,使得水泥助磨劑創新存在著多個重點:一是改善現有產品的助磨性能,增強安全性,降低使用風險;二是提升產品的復合功能性,在滿足助磨功能的同時盡可能具備其他功能;三是開發滿足不同水泥品種要求助磨劑。然而,由于水泥助磨劑行業本身市場規模就不大,單一產品所對應得市場份額更小。在這種情況下,由個別企業來要推動產品創新,顯然是力不從心,需要業內龍頭企業共同努力,通過技術聯盟來實現共同技術開發和技術共享,促進創新產品的更廣泛運用。
4、樹立品牌聲譽,提升龍頭企業產品影響力
當一個行業接近于成熟階段,市場競爭將由無序競爭轉向寡頭壟斷競爭,在這個過程中,樹立龍頭企業的品牌是非常重要。就水泥助磨劑這種產品而言,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需要著重強調兩點:
一是提升質量保證,防止發生質量問題。質量保證是創立企業品牌的必要條件,由于水泥廠商在助磨劑使用過程中,其質量風險與助磨劑生產廠家是不對等的,使得相當多水泥生產企業更關注助磨劑質量保證。因此,助磨劑企業要站在水泥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切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水泥企業同意進行大磨試驗或大生產試用之前,一定要做好助磨劑外摻入基準水泥成型中的對比試驗及助磨劑內摻的小磨試驗。不能怕麻煩,不能怕拖時間,還要注意不要因為某一個偶然的試驗結果就盲目地進行大生產試用,必需要做到反復試驗,慎重地對比試驗結果,注重試驗結果的重演性。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多做幾次大磨試驗,每次大磨試驗的時間不需要太長,4 8 小時就可以了認真地分析比對每次的試驗結果,不能放過一絲一毫的問題,直到確認產品能夠達到預想效果而不會影響水泥質量時,才可以進行大生產試用,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廠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風險。
二是加強營銷服務。隨著大部分立窯水泥的逐步退出,新型干法水泥企業已經成為助磨劑廠家的重點營銷對象。但各個干法廠的實際運行情況相差很大,因此在進行助磨劑營銷時,必需要對營銷對象有充分的解。例如,要了解水泥生產企業的廢品水泥質量定位與成本、熟料質量與成本、混合材質量與價格、水泥工藝裝備、水泥產銷情況等等。通過對這些情況的解,再來判斷這家企業適合用什么類型的助磨劑,務必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地評估應用助磨劑可以為該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只有準備充沛了才不會盲目試驗,進而勞民傷財;只有實事求是地評估助磨劑的效益,才能使水泥企業真正勝利地使用助磨劑產品。如此一來,助磨劑在新型干法廠的使用才會水到渠成,營銷人員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