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低堿熟料煅燒中產生黏散料的原因及措施

   我公司2500t/d生產線生產普通熟料時一切正常,但是在煅燒低堿熟料時經常會出現黏散料,這種熟料呈墨綠色,有光澤,但表面粗糙疏松,熟料中有大量細粉;升重低(90%不超過1200g/L),fCa0含量低(即使在KH偏高時也很少超過0.5%)。煅燒過程中表現為燒結范圍窄、易蝕窯皮和耐火材料壽命縮短,從窯前看料子發黏,且伴隨大量飛砂,窯況不穩,產質量下降,嚴重時甚至“堆雪人”,迫使止料停窯處理,冷卻后的雪人十分堅硬,處理起來既危險又費事。

  1 黏散料產生的原因分析
  1.1 黏散料出現的主要原因
  大多數觀點認為產生黏散料主要是煅燒方面的原因,而我公司只是在燒低堿熟料時才會頻繁發生這個問題,顯然不是因為操作不當或設備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應主要從配料上,其次是煅燒方面來考慮。首先從黏散料的幾個特點來分析:

  1)fCa0低:液相量充足和液相黏度較小時有利于fCa0的吸收,fCa0含量較低;反之,則較高。由此可以肯定在燒成帶黏散料應該是液相黏度較低,液相量較充足情況下產生。

  2)升重低:根據擴散傳質機理可知,在燒結過程中表面張力越大則顆粒中心距越近,氣孔率越小,坯體越收縮致密,升重高;反之,則升重低。而液相黏度與表面張力成正比,因此升重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表面張力小,液相黏度低。

  3)燒結范圍窄:由于液相黏度小,故燒結范圍窄。

  由此說明,黏散料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在燒成帶液相黏度偏低。

  1.2 料子發黏的原因
  出現黏散料時,從窯前看料子發黏,似乎與液相黏度偏低、液相量較充足相矛盾。但由熟料的燒結過程可知:燒成溫度范圍一般為1 300℃→1 450℃→1 300℃,當溫度降到l 300℃以下時,液相開始凝固,溫度繼續下降進入冷卻階段。由此過程可以看出,熟料液相出現在燒成帶。當熟料進入冷卻帶后是以固態存在的(至少熟料顆粒表面是以固態存在),而固態熟料是沒有黏性的。出現黏散料時從窯前看料子發黏是因為熟料的燒成帶延伸到了正常煅燒時的冷卻帶,高溫、熾熱并帶有一定液相的熟料受溫度較低的二次風的影響,溫度迅速下降,液相黏度急劇升高。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發黏是因為在冷卻帶仍有液相(在冷卻帶若仍有液相,溫度變化劇烈,液相黏度主要是受溫度影響,而在燒成帶溫度變化相對平穩,黏度主要受物料本身性質決定,如P值和堿含量等)。

  1.3 起飛砂的原因
  因為出現黏散料時液相黏度小致使表面張力不足,熟料結構疏松,不致密,在窯內翻滾過程中結粒的熟料不斷的被摔碎,直至產生大量的細粉并帶入篦冷機。由此可以肯定此時的飛砂主要是由二次風從篦冷機上吹起并帶入窯前的熟料細粉,而不是因為n值過高藏相量不足在燒成帶產生的飛砂。經檢測驗證這些細粉與同時出窯的結粒熟料在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能上并無顯著差異(見表l)。

表1 結粒和細粉熟料的化學分析及強度檢驗結果

樣品

化學成分/%

抗折強度/MPa

抗壓強度/MPa

Loss

Si02

A1203

Fe203

CaO

MgO

S03

fCaO

3d

28d

3d

28d

結粒熟料

0.25

21.64

4.56

3.91

64.71

3.47

0.63

0.23

7.8

9.1

29.8

57.6

細粉熟料

0.23

21.66

4.51

3.89

64.57

3.47

0.62

0.26

7.5

9.6

29.1

58.4

  1.4 生產低堿熟料時液相黏度降低的原因
  普通熟料采用石灰石、黏土和硫酸渣三組分配料,低堿熟料采用石灰石、粉煤灰、硅石和硫酸渣四組分配料。當用粉煤灰、硅石替代黏土配料時,原材料的性質(如晶體結構、活性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發生了較大的變化。2)確定低堿配料方案時,因為害怕堿含量低使液相黏度過高而將鋁氧率控制過低,造成液相黏度偏低。各種原材料化學全分析見表2。

表2 原材料化學成分  %

物料

Loss

Si02

A1203

Fe203

Ca0

MgO

S03

R20

石灰石

40.62

4.80

1.08

0.52

48.40

2.51

0.24

0.31

黏土

10.91

56.09

11.48

4.25

8.20

2.71

0.46

2.63

硫酸渣

3.42

30.12

5.69

49.01

3.28

1.97

2.56

0.98

粉煤灰

5.38

51.38

30.91

1.62

5.74

1.77

0.59

1.13

硅石

1.13

92.94

0.40

1.70

1.15

0.59

0.09

0.26

  2 采取措施
  由以上分析可知,需要從配料和煅燒兩個方面解決液相黏度偏低的問題。因生產普通熟料時一切正常,說明設備能力能夠滿足生產要求,故暫不考慮設備能力因素。

  配料方面:適當提高P值,KH值可正常控制,n值可參考實際煅燒過程中液相量的高低適當調整。我公司生產普通熟料及低堿熟料調整前后三率值控制指標見表3,熟料化學分析、率值及礦物組成見表4。

表3 熟料率值控制指標

配料方案
KH
n
P
普通熟料
0.90
2.6
1.3
調整前低堿熟料
0.90
2.5
1.2
調整后低堿熟料
0.89
2.7
1.4

表4 熟料化學分析及礦物組成

樣品

化學成分/%

率值

礦物組成/%

Loss

Si02

A1203

Fe203

CaO

MgO

fCaO

S03

KH

n

P

C3S

C2S

C3A

C4AF

普通熟料

0.32

21.66

4.74

3.49

63.98

3.95

0.98

0.60

0.91

2.63

1.36

55.15

20.51

6.64

10.81

調整前低堿熟料

0.25

21.46

4.54

3.89

64.11

3.87

0.33

0.62

0.92

2.55

1.17

59.53

16.63

5.43

0.83

調整后低堿熟料

0.29

21.82

4.71

3.23

64.17

3.87

0.89

0.61

0.90

2.75

1.46

55.55

20.67

7.00

9.02

  煅燒方面:由于溫度過高也會導致液相黏度降低,所以當發現出現黏散料時可適當降低窯速和產量,慎用頭煤,穩定二次風溫并偏低控制,立即通知工藝技術人員調整配料方案,調整好后即可恢復正常操作。必要時可調整內外風,切不可一見飛砂就認為液相不足而加頭煤。

  隨著P值的提高,只要將熟料三率值合理控制,完全可以在避免黏散料出現的情況下將C3A的含量控制在8.0%以下,從而避免對水泥與外加劑適應性的影響,而且當黏散料消失后,窯系統可以平穩運行,能夠生產出更均質穩定的熟料,反而更有利于水泥與外加劑適應性的提高。

  3  效果
  采取新的配料方案后,我公司生產低堿熟料時窯化而偶然出現時也可在幾個小時內排除,“堆雪人”問題徹底解決。生產低堿熟料時,產量與普通熟料持平,升重90%以上在1 280-1 350g/L,fCa0含量85%以上在0.8%~1.2%,3d抗壓強度平均提高3MPa,28d抗壓強度平均提高3.5MPa,混合材可多摻3%以上,水泥與外加劑適應性良好,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4 結束語
  結圈、結蛋、飛砂及黏散料等所形成的原因在設備選型確定的情況下無非就是配料和煅燒兩個方面的問題,工藝技術人員所要做的就是要將原因分析清楚,然后有釷對性的采取措施,所遇到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否則若原因不清,措施不當,就只能是同樣的問題反復出現。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6 00:12: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东辽县| 绥化市| 金乡县| 黄浦区| 丹寨县| 钟祥市| 沙坪坝区| 青龙| 呼和浩特市| 灵武市| 密云县| 鸡东县| 淮安市| 连江县| 云龙县| 都安| 宝鸡市| 鄯善县| 吉安县| 湖北省| 商水县| 项城市| 大兴区| 合山市| 红原县| 罗甸县| 凤阳县| 镇赉县| 浑源县| 巴马| 重庆市| 神农架林区| 枣庄市| 兴国县| 乌兰察布市| 财经| 册亨县| 乳山市| 清涧县| 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