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水泥單位煤耗下降
“十一五”時期水泥熟料單位煤耗有較大幅度下降。2005年噸水泥熟料標準煤耗146千克標準煤,2008年下降為129千克標準煤,預計2010年將下降到120千克標準煤,比2005年下降17.7%,這意味著“十一五”期間水泥工業因熟料單位煤耗的下降,共節約煤炭消耗1.16億噸。
“十一五”時期水泥熟料單位煤耗的下降,主要是生產工藝結構的變化。2008年與2005年相比,預分解窯和立窯噸熟料標準煤耗分別只下降5.3%、4.1%,而整個水泥熟料標準煤耗卻下降了11.1%,這是因為預分解窯噸熟料標準煤耗116千克標準煤,比立窯低23%,2005年水泥熟料生產新型干法比例39%,2008年提高到63%,2010年有望提高到78%。水泥生產工藝結構調整使熟料單位煤耗下降。
2010年預分解窯噸熟料標準煤耗預計將下降到112千克標準煤,這主要是源于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產工藝規模結構的優化。從2008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實際情況來看,日產4000~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的噸熟料標準煤耗平均水平已達到110千克標準煤,比日產規模2000~2500噸生產線平均水平低7%,比日產規模2000噸以下生產線平均水平低18%。2005年新型干法生產能力中日產規模2000噸以下生產線占21%,日產規模4000噸及以上生產線能力占38%;2009年以后日產4000噸及以上生產線能力占新型干法能力比重超過50%,2010年將達到60%以上。隨著日產4000噸及以上生產線成為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的主流窯型,我國新型干法熟料單位煤耗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在“十一五”后期,1/4的日產4000噸及以上生產線噸水泥熟料標準煤耗在103千克標準煤以內,冀東、同力、亞東、海螺、華潤、華新、山水、越堡的部分生產線已低于100千克標準煤。在大型水泥企業集團中,亞東、華潤、海螺、冀東、塔牌集團噸熟料標準煤耗整體水平已低于110千克標準煤。
我國部分新型干法熟料單位煤耗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新型干法工藝及水泥熟料單位煤耗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繼續堅定不移地淘汰高耗煤生產工藝,包括新型干法工藝的規模結構調整,是降低我國水泥熟料單位煤耗的主要途徑。
水泥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2000年水泥行業從業人員167萬人,水泥年產量不足6億噸,水泥勞動生產率不足350噸;2010年水泥行業從業人員105萬人,水泥年產量逼近18億噸,水泥勞動生產率有望達到1700噸,是“九五”末期的5倍,“十五”末期的2倍。
十年來水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國水泥勞動生產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工藝結構調整:2010年我國新型干法生產企業勞動生產率將達到2800噸,是立窯企業的3.6倍。2000年我國水泥生產新型干法工藝比率不足10%,今年有望提高到78%。工藝結構的調整極大地提升了我國水泥勞動生產率。
生產規模結構調整:我國水泥生產先進企業勞動生產率已在1萬噸以上,日產熟料4000噸以上生產線水泥勞動生產率已達到6000噸,是2000噸級企業的2.6倍、1000噸級企業的5倍。10年前,我國135條新型干法生產線中4000噸以上生產線只有12條,而2009年在我國新型干法生產能力中,4000噸以上生產線能力比重已超過50%。“十一五”時期我國水泥粉磨企業迅速發展,粉磨企業生產能力已占全國水泥生產能力的1/3,而在水泥粉磨企業中,年產60萬噸以上企業能力占粉磨總能力60%,勞動生產率接近4000噸,是60萬噸以下企業的3倍。水泥生產規模結構的提升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大型企業集團內部實行專業化分工協作,勞動生產率遠高于中小企業。排名前20家水泥企業集團勞動生產率是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臺泥和亞東的水泥勞動生產率在8000噸以上,海螺在7000噸以上。勞動生產率在1萬噸以上的大型粉磨站,大多隸屬于大型企業集團。水泥行業產業集中度的提高,也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我國水泥行業勞動生產率還有提升空間。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新型干法規模結構的提升、大型水泥粉磨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大型企業集團完成規模擴張后,將致力于內部組織機構的完善,可以展望到“十二五”末期,我國水泥勞動生產率將達到3800噸以上,新型干法企業達到5000噸以上,大型粉磨站達到1萬噸以上。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