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的制備
1.項目背景
油井水泥又稱堵塞水泥,是專用于油井、氣井的固井工程的水泥。它具有合適的密度與凝結時間以及較低的稠度,用其配制的預拌油井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沉降性和可泵性。將油井水泥注入預定(溫度、壓力)的井段,能迅速凝結硬化并產生一定的機械強度,混凝土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抗滲性、穩定性和耐腐蝕性。油井水泥屬特種水泥,它由硅酸鹽水泥熟料(主要成分為水硬性硅酸鈣),加入適量石膏和助磨劑磨細制成。油井水泥分為普通型、中抗硫酸鹽型和高抗硫酸鹽型3類,A~H8個等級。其中,A 級油井水泥只有普通型;B 級油井水泥有中抗硫酸鹽和高抗硫酸鹽2種類型;C 級油井水泥有普通型和中抗硫酸鹽、高抗硫酸鹽3種類型;D、E、F 級油井水泥分別用作中溫、中壓,高溫、高壓,超高溫、高壓等不同條件和不同井深的油井,分中抗硫酸鹽和高抗硫酸鹽2種類型;G、H級屬基本油井水泥,分中抗硫酸鹽和高抗硫酸鹽2種類型。因注入油井的條件不同,油井水泥有時還與促凝劑或緩凝劑一起使用。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產石油的缺口越來越大,國家需要動用大量外匯用于進口石油,石油進口量已占國內產量的一半。為此,國家正在大力加強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隨著石油、天然氣開發工作的推進,油井水泥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由于油井水泥的生產一般是采用特殊化學成分配料煅燒的方法,生產的熟料密實度高,熟料難磨,且粉磨水泥時不允許加入混合材,因此,水泥窯的臺時產量低,質量難控制,水泥磨臺時產量也低。與生產通用硅酸鹽水泥相比,資源消耗高,能耗高,臺時產量低,生產效率低,會引起嚴重的溫室氣體排放。
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節能減排和資源的綜合利用、循環利用,水泥工業應將產業結構調整與節能減排有機結合起來。山東宏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特制訂了企業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開發出合成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
2.設計要求
從GB10238-2005《油井水泥》標準中可知,其物理性能要求中的混合水、游離液含量、8小時養護抗壓強度(38℃、60℃)、稠化時間等指標是為滿足油井混凝土工作性和堅固性的需要,而化學要求則主要是為了滿足油井混凝土的抗硫酸鹽性能的需要。由此可見,只要滿足了抗硫酸鹽性能以及工作性、堅固性(強度)的要求,就可用于油井混凝土的施工。這樣,就可以設計一種合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熟料,用合成的方法滿足其性能方面的要求。
根據硫酸鹽侵蝕的特點,通用硅酸鹽水泥熟料中的C3A (鋁酸三鈣)含量較高,可摻入部分混合材降低其C3A含量,減少水泥水化后單硫鋁酸鈣的生成數量,以降低其在硫酸鹽侵蝕下轉化為鈣礬石的幾率,減少漿體內部體積膨脹,使膨脹產生的內應力小于混凝土的應力強度。在加入混合材時還應注意,不能因混合材的加入而帶入較多的Al2O3(三氧化二鋁),從而遭受硫酸鹽的侵蝕,形成鈣礬石,破壞混凝土的結構。因此,粉煤灰、煤矸石等Al2O3含量較高的混合材不宜選用,宜選用Al2O3含量低的礦渣、磷礦渣等混合材。
外加劑在水泥工業中已廣泛應用,其主要作用是降低生產成本、改善水泥性能,還可以增加混合材的摻量。在通用硅酸鹽水泥熟料中摻入部分混合材后,水泥中C3S(硅酸三鈣)含量降低,會影響水泥的8小時凈漿強度,這時加入外加劑可激發混合材的活性,提高水泥強度,滿足其堅固性的要求。
礦渣是鋼鐵廠冶煉生鐵時產生的廢渣,是一種具有“潛在水硬性”的材料,是水泥廠經常使用的優質混合材。而電爐磷渣則是采用磷礦石、硅石、焦炭,在電爐內以電升華法制取黃磷所得到的廢渣。在熔融狀態下(1400℃~1600℃)水淬急冷而得到的粒化電爐磷渣,它的化學成分與礦渣相似,主要不同點是CaO (氧化鈣,45%~48%)和SiO2(二氧化硅,38%~43%)含量稍高,Al2O3(2%~7%)含量稍低,其活性比礦渣略低。將其作為水泥混合材使用時,會使水泥早期強度偏低,但后期強度增進率較大,凝結較慢。粒化電爐磷渣的應用與粒化高爐礦渣相同,除可以作為活性混合材摻入通用水泥里之外,也可以作為水泥原料的配料組分用于特種水泥的生產(如抗硫酸鹽水泥、低熱水泥、道路水泥、彩色水泥等)。
針對礦渣和磷礦渣等混合材的結構特征,在粉磨時采用固體高效復合礦渣活化劑對其進行活化處理,激發它們的潛在活性,以提高水泥強度、降低生產成本。
3.研發過程
研發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抗硫酸鹽材料的篩選。
(2)研制功能外加劑。
(3)制備抗硫酸鹽高細混合材。
(4)合成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用選出的功能外加劑制備高細混合材,并與熟料粉按不同比例混合,用于在滿足8小時養護強度與14天膨脹率的條件下,調整水泥的稠化時間和稠度,調整合格得到合成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的基準配比。
(5)工業性試驗。通過調整配比試驗,得出混合材的適宜摻量范圍,并得出混合材及熟料的化學成分最大波動范圍。據此,制訂出生產工藝控制參數,進行工業試驗。將工業試驗生產的產品,按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的物料性能要求進行檢測,并進行膨脹率檢測,檢驗產品是否達到要求,最終獲得水泥配比控制范圍。
在試驗過程中,課題組專家們提出了多種試驗方案,通過P D C A 循環試驗分析,不斷地改進和優選,終于解決了各項難題,保證了試驗的順利進行。
課題組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經過通力合作、群體攻關,終于成功研制出新產品——合成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該產品已順利通過相關檢驗部門的檢驗,并已投入生產使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產品特點
合成G 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具有以下特點:
(1)采用“通用硅酸鹽水泥熟料+高細混合材+功能外加劑→合成G 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的方法,各功能組分有機組合,實現了功能的優勢互補,使得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的生產工藝簡化。一般水泥企業甚至水泥粉磨站都可以生產,為水泥企業的多品種水泥生產開辟了一條捷徑。
(2)該合成水泥的生產,既能提高特種水泥產量,又能增加混合材的使用量,且可完全滿足油井混凝土對水泥相關性能的要求,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環境。
(3)生產該產品可提高水泥磨臺時產量,與生產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相比,降低水泥粉磨電耗10%~20%,可節約熟料并多摻大量混合材,具有較大的節能降耗、減排利廢的作用。其中,減少水泥生產中的熟料用量,本身就是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合成G級中抗硫酸鹽油井水泥是一項嶄新的應用技術,成本低廉,效果明顯,在國內同行業中尚屬首創,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該項目的研制成功,為水泥企業節能降耗、減排利廢、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多品種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為水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