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低能耗制備與高效應用基礎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2月8日,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召開了國家“973”計劃水泥低能耗制備與高效應用的基礎研究項目啟動會,標志著中國建材總院主持的第二個國家“973”計劃項目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我國建材行業第一個“973”計劃高性能水泥制備和應用的基礎研究項目圓滿完成后,中國建材總院、南京工業大學等院校的科技人員繼續關注著我國水泥制備與應用中尚未有效解決的重大基礎問題,并圍繞水泥制備過程的節能與高效應用的一些基礎性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經過近兩年的充分準備,水泥低能耗制備與高效應用的基礎研究項目于2008年8月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嚴格評審,獲得立項批復,并于2009年啟動實施。
中國建材集團所屬中國建材總院為水泥低能耗制備與高效應用的基礎研究項目的組織單位,并聘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沈曉冬為項目首席科學家。課題承擔單位為中國建材總院、南京工業大學(沈曉東院長為主要負責人)、華南理工大學,參加單位還有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濟南大學等。
該項目以提高水泥性能和節能減排為中心,圍繞水泥組成和結構優化、制備過程中節能與水泥高效應用的重大基礎性問題深入系統地開展研究,完善或建立水泥低能耗制備和高效應用的系列理論。研究對實現高膠凝性熟料性能的優化設計,實現熟料形成過程最佳能量配置,指導新型高效節能粉磨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提高水泥應用效能,顯著促進水泥科學由經驗描述或半定量描述向精確描述和預測方面的發展及發展水泥制備和應用的創新技術等,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項目將圍繞水泥生產和應用過程的各個環節開展提高水泥性能和節能減排的基礎研究,實現水泥科學理論和技術的重大創新,促進水泥工業生產與產品結構調整,提高使用效能,提高能源與資源利用效率。項目擬解決4個關鍵科學問題,一是高介穩阿利特微結構調控與高膠凝性熟料相匹配;二是熟料分段形成動力學;三是離心力場中的粉磨動力學與能量傳遞;四是水泥優化復合與結構穩定性。項目預期在高膠凝性礦物結構調控、熟料低能耗燒成的分段形成動力學及水泥高效節能粉磨等方面取得原創性成果;在水泥熟料和輔助性膠凝材料高效復合使用、水泥漿體結構與性能優化、水泥基材料耐久性提高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一項目的研究還將為水泥工業工藝技術與裝備重大創新和水泥的高效應用,實現水泥工業的節能減排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使我國水泥低能耗制備和高效應用的理論和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