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鎂原料在預分解窯上的應用
在水泥生產中,MgO能夠降低熟料煅燒溫度,但過多的MgO,在熟料形成過程中生成方鎂石晶體,會引起水泥的安定性不良。它對水泥性能和對煅燒操作的影響,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因此,許多國家的水泥標準中規定了硅酸鹽水泥或熟料中MgO的含量(見表1)。對我國大多數水泥廠所用石灰石原料來說,MgO含量都比較低。而我廠由于礦山結構的變化,從1994年8月開始在1000t/d熟料預分解窯生產線使用含鎂量較高的石灰石。高MgO的原料,對預分解窯的操作和熟料質量的影響,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為此,生產中在技術和管理上,采取了積極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1 不同國家水泥標準中對MgO的要求
1、生料中MgO的來源
我廠原料的化學組成見表2。由表可看出,生料中MgO的來源,主要是含MgO較高的石灰石。我國現行的《水泥原料礦床地質勘探規范》中規定:石灰石中MgO≤3.0%。我廠部分石灰石中的MgO含量已超出此標準,并且MgO波動大,熟料中MgO含量波動在2.6%~4.9%之間,從而給生產帶來了一定困難。
表2 石灰質、粘土和鐵粉的化學組成
我廠MgO在石灰石中主要以白云石形式存在。
2、煅燒操作中出現的問題
許多預分解窯廠家的經驗證明,熟料率值的選擇,對熟料強度有重要的影響。我們結合本廠的原料,曾采用了熟料KH=0.88、n=2.5、P=1.5的配料方案,這種方案適應微量元素較小的原料。在沒有使用高MgO石灰石之前,這一方案在生產中比較適應,熟料組成見表3。當使用高MgO石灰石后,熟料組成發生了變化,見表4。
熟料液相量增大,液相粘度降低。操作中窯皮明顯增長,由正常煅燒時15~16m左右,增長到22m多,有時甚至長達30多米。浮窯皮厚度增加,最厚時達到600mm,嚴重影響了窯內通風。熟料結粒明顯增大,粗細不均,窯內常出現大料塊和結大蛋現象。致使窯內情況惡化,熟料的質量降低,常因大蛋和后圈而停窯,給窯的連續運轉和穩定操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表3 使用低MgO石灰石時熟料組成
表4 使用高MgO石灰石時熟料組成
3、生產中采取的措施
我廠預分解窯煅燒系統,采用了Φ3.2m×46m回轉窯(斜度4.0%,轉速0.6~3.01r/min),低壓損五級旋風預熱器、TC—DD型分解爐、三風道煤粉燃燒器、富勒式篦冷機等主要設備。
在正常生產的狀態下,入窯物料的分解率波動在82%~89%,偏下限較多?;剞D窯的轉速控制2.5~2.8r/min,預分解窯具有窯頭溫度高、燒成帶長、轉速高、熟料結粒均細等特點,根據這些特點,針對MgO高的生料,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嚴格控制生料,穩定MgO含量
為了使熟料中MgO含量達到廠內控指標(MgO<4.6),必須控制生料中Mg≤2.6%。從原料石灰廠進廠嚴把質量關,分采點按鎂高低分類儲存。在廠灰廠破碎階段,合理搭,配并按比例摻入10%左右的白堊土(因白堊土礦已枯,量不足)。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把原儲存庫改造為布料小車預均化庫,使配料用石灰石Mg的含量波動低,變化小。
?。?)調整配料方案
許多預分解窯企業,普遍采用“高硅酸率、高鋁氧率、中飽和比”的配料方案。率值的控制一般為KH=0.87~0.88,SM=2.5±0.1,IM=1.6±0.1,這一方案,多數能保證熟料中硅酸鹽礦物的總量,并有較大的燒結范圍。但由于MgO含量的增加,熟料在高溫帶的液相量相應增加,液相粘度降低,反而燒結范圍變窄,易結大塊。其作用可看作與Fe2O3相似。針對這種現象,適當調整了配料方案。即降低熟料中Fe2O3含量,同時適當降低Al2O3含量,提高SM和IM值。石灰飽和系數值也由過去的0.88提高到0.90~0.92,調整后熟料組成見表5。
表5 調整配比后熟料組成
(3)穩定入窯物料分解率
我廠使用煙煤,屬褐煤類。煤粉水分波動在3.5%~6.0%左右,加上喂煤系統設備計量不準,分解爐喂煤不夠穩定,入窯物料分解率波動大。為解決這一難題,首先將原喂煤單管螺旋機由Φ180mm改為Φ250mm,由高轉速變為低轉速。同時改進了煤粉倉底部吹風管位置,使煤粉能穩定連續供應。我廠分解爐為DD爐,三次風為切向進入。為了提高煤粉燃燒速度,在三次風管上距入爐口1.8m處,增加了一個噴煤管,即噴煤管由原來兩個改為三個。使新增噴煤管喂煤量占爐用煤量的30%。此管煤粉在三次風的預熱下,燃燒快,起到了煤粉的預燃作用,穩定了爐溫,有效地控制了入窯物料分解率,并穩定在84%~87%。減少了因MgO高而造成的結皮堵塞現象,同時避免了因入窯物料分解率過低引起的“慢窯”和“跑生”,抑制了厚窯皮的生長。
(4)加強操作,嚴格檢查
使用高鎂原料,C5及下料管常發生堵塞。我們在C5的下料管上,增加了吹堵裝置,完善了測壓三級報警系統,有效防范了故障,提高了大窯的運轉率。
(5)控制燒成帶長度
預分解窯的燒成帶長度,通常為窯長的40%左右。它的長短反映了物料在高溫帶停留時間。由于高MgO的摻入,使物料從窯尾到燒成帶的液相量相應增加,并降低了燒成帶液相的粘度。燒成帶增長,浮窯皮長度增加,且物料在窯內容易提前粘結成球,在燒成帶形成大塊,這種大塊經過燒成帶后,只是表面燒結,內部反應不完全,熟料結粒粗細不均,性脆、欠燒,fCaO高。在這種條件下煅燒,能促進MgO形成方鎂石晶體,影響熟料質量。同時在冷卻機中熟料冷卻不夠,二、三次風溫低,冷卻帶相應延長,使窯系統操作困難。
因此,在操作中盡量加速窯頭煤的燃燒,提高篦冷機物料厚度,提高二次風溫,縮短燒成帶和冷卻帶,使窯尾溫度控制在1000~1050℃,具體方法如下:
(1)調節煤粉燃燒器內外用風
我廠回轉窯使用三風道燃燒器。為了提高窯頭溫度,控制內風閥門開度100%,外風開度0~30%,加大一次風量。調節內風出口的間隙,使出口風速加大,增強煤粉與高溫二次風的混合,從而確保煤粉快速燃燒,使火焰縮短,控制燒成帶長度。
(2)調節煤粉燃燒器的合理位置
我廠回轉窯用煤,揮發分較高,見表6。
表6 煤粉的工業分析(%)
原煤綜合水分高達10%~13%,而且煤粉水分含量高。這種煤容易在窯內形成低溫長帶煅燒。為此將噴煤管拉出來,調至-100~-300mm處,使煤粉噴出后,快速受到窯內高溫輻射和二次風的對流傳熱,加速了煤粉燃燒,提高了火焰溫度,進而使冷卻帶縮短。對于熟料急冷,提高二、三次風溫都是有利的。為了防止窯皮增厚和拉長,在不損傷窯皮的前提下,適當抬高噴煤管,遠離物料。
(3)加速熟料的冷卻
熟料的急冷,可使熟料中C3S、β-C2S晶形穩定,產生更多的玻璃體,避免L(液相)+C3S→C3A+C2S的轉熔反應,提高C3S含量。同時也可使方鎂石晶體尺寸減小,提高MgO在液相中的溶解度,減小因方鎂石對水泥安定性的影響。因此,在篦冷機操作時,應保持好篦冷機各室的壓力,特別是一室的壓力。根據一室篦下壓力調節篦床速度,并保持一、二室風機用全風,使通過高溫料層的風量穩定而充分。熟料得到急冷,壓蒸安定性也有改善,見表7。
4、效果
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實現了回轉窯穩定操作,解決了窯內結球,結圈現象,提高了窯的運轉率。不僅充分利用了我廠高鎂原料資源,而且使熟料質量有一定提高(見表8),為我廠創造了近百萬元的經濟效益。
表7 措施調整前后熟料壓蒸安定性對照表
注:表中fCaO、MgO數據為本廠檢驗結果;壓蒸試驗委托國家水泥質量中心檢驗。
表8 采取措施前后熟料質量對照表
5、體會
通過使用高鎂原料,我們認為:
(1)MgO對預分解窯的操作和對熟料質量的影響,是不能低估的;但生產中做好控制,使用高鎂原料是可行的。
(2)MgO的作用可看作與Fe2O3相似,在配料中應降低Fe2O3含量,使SM、IM值提高。
(3)在回轉窯操作中,應控制燒成帶長度,適當降低窯尾溫度,控制熟料結粒。
(4)加強熟料冷卻,減少方鎂石對水泥安定性的影響。
(5)在應用高鎂原料時,采用高品質的煙煤是很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袁本輝,韋池等.水泥工業法規及標準匯編.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3,8
2、郭俊才.水泥及混凝土技術進展.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3,6
3、王善拔,陳袁魁.預分解窯的配料方案及微組分對熟料質量的影響.水泥,1995,(7)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