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磨系統綜合改造方案設計與實施
1、粉磨工藝流程——分圈流與開流。
2、入磨物料的特性是影響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入料粒度、入磨物料的綜合水份、水泥成品的細度對產、質量影響明顯、磨體內通風對產、質量影響明顯、隔倉板和卸料裝置(出料篦板)、襯板和活化環、研磨體的填充率及其級配對產量和細度影響很大、磨體轉速、粉磨生產操作的設備管理維護,是磨機高效穩定的必要前提、水泥顆粒級配的關系
二、粉磨系統工藝形式及其優缺點
1、磨前破碎:開流、圈流、氣流選粉機預粉磨系統
結論:圈流比開流入磨物料粒度易控制且均勻,缺點:增加動力消耗和故障。
2、一臺磨機的工藝
(1)開路:投資省,產量高低。
(2)普磨機+選粉機(高效選粉機)
圈流與開流相比:
①產量高、電耗低
②比表低、早期強度有影響(同樣細度)
③細度調節方便,可生產不同標號水泥
(3)擠壓打散系統 ①級配②入磨物料
三、兩臺磨機
1、串聯工藝
2、并聯工藝,該工藝的優點:(1)產量比串聯高; (2)工藝流程簡單、易操作,但投資大,最好在兩磨前分增設電子秤計量。
四、三臺磨工藝(舉并—串為例)
1、該系統實施的前提:選粉機及其配套設備的富余能力有一定的富余。
2、該系統工藝復雜,工藝參數在設計中的選取較重要。
優勢:產量高、且質量好,圈、開路混合產品,使產品顆粒級配更趨合理(,且出磨溫度高,有利于的f-cao的消解,改善了安定性。
缺點:①分料困難,入磨的1#、2#分配和粗粉的2次分配;
②對操作要求高,工藝復雜、可變因素多,實踐中需及時調整,如外界工藝條件發生變化,需大幅度調整系統給料量時,不能一次增減到位,使磨機難以及時達最佳狀態。
五、技改方案的確定
針對客戶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造方案,應包括:
1、合理的工藝;
2、通風系統的完善,進料斗、通風管道、收塵器規格是否適合,磨尾鎖風;
3、優化磨機內部結構,隔倉板出料蓖板、襯板是否適用、磨損程度等;
4、調整磨機研磨體級配,初步判斷是否合理,對工藝狀況,襯板的適應性,談寫時要概述一下即可;
5、輔機設備的匹配性,尤其是輸送設備的能力(提升機、水平輸送等);
6、工藝流暢性、計量設備等,(料是否穩定送來,計量是否波動,穩定性如何);
7、生產、工藝管理、操作有無不妥;
8、技改后的技術指標——產量、質量、細度(細度、比表只取其一,不取二,強度是必備的);
9、技改預算投資額;
10、技改后預計取得的效益(電費、增產效益、電價、鋼耗、增摻混合材等)。
最后,在技改中要強調達產的前提:
(1)入磨水份,在0.5~1%之間;
(2)最大入磨粒度控制在15mm;
(3)磨頭喂料穩定;
(4)風量要求(合適值)。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