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泥工業的市場機遇與風險對策
一、世界水泥工業的市場機遇因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建筑業的持續不景氣,使世界水泥及其裝備市場相對平靜了近20年。然而自21世紀初開始,以中國為首的,美國、印度、越南和中東產油諸國的水泥工業驟然升溫,而且立即形成了迅猛發展之勢。這也使得經歷了30多年的從孕育、成長到壯大的PC窯(新型干法)水泥大有用武之地。世界水泥消費量由2001年的16.4億噸猛增到2005年的23億噸,增長了40%,其間我國的水泥年產量則相應的由6.2億噸猛升到10.64億噸,增長了71.6%.截至2006年底我國中國中材集團(Sinoma)和中國建材集團(CNBM)等承接的海外水泥工程項目累計已近100項,其中有32項是4000~10000t/d生產線和大型粉磨站的整套裝備總承包工程。按熟料的產能計算,約占全球水泥裝備市場份額的20%(不含中國市場)。從而引起世界水泥及其裝備供應廠商對我國水泥行業的極大關注。
本文將著重研討2006年~2010年世界水泥工業的市場機遇,2010年以后可能發生的挑戰或風險,以及我國水泥界從現在起就應預見到的各種可能情況,謀求對策,以保持我國水泥工業建康地可持續發展的進程,早日完成由大變強的歷史使命。
1、2006年~2010年全世界已簽約和已確定的水泥項目。
2006年~2010年全世界已經和將要投產的新建水泥生產線有582條,新增水泥產能約8.9億噸/a,其中中國就占3.2億噸/a.這些新線的平均年產量為150萬噸/a以上。
2、2003年~2010年世界水泥的生產與消費。
在世界范圍內水泥產量與其消費量始終是持平的,因為水泥是不能長期貯存的。由表2可以看出,世界水泥產量2005年~2010年間的平均年增長率將為6.5%,而中國的則達7.9%,世界其他各國的平均值為5.2%,中國水泥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之比例從2003年的42.5%逐步上升到2006年的48.0%,預計到2010年可能達49.2%.
2006年~2010年世界各地區(截止于2007年3月)已簽約和擬簽的新增水泥產能,如表3所列。由此可知,如果世界水泥產能到2010年底時將新增8.9億噸/a的話,那么已經簽約的已達5.68億噸/a,預計還有3.2億噸/a的水泥產能市場是我國有機會去爭取奪標的。但是其中扣除我國本土市場上的1.5億噸/a以外,所剩的也就是1.7億噸/a了。這1.7億噸/a水泥產能才真正是我國的水泥裝備及工程公司將會面對世界各國的廠商進行全面競爭的目標。其總投資大約為170億美元,最后花落誰家,很可能在2008年底以前就大都名花有主了。
二、世界水泥工業的前景與風險總體而言,世界水泥工業在2010年以前是一片繁榮景象已成定局。它正經歷著一個近20年來難得的大發展時期。但是從長遠深入的考量,世界水泥工業的前景仍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或者說是具有一定風險的。
首先,全球的政治形勢的演變,是否能為世界創造一個相對和平穩定持久的發展經濟的環境。這可能是最大的風險,只有靠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一起爭取了。
其次,對2010年水泥消費量、產量和新建水泥項目的籌劃是否能真正實現,或者是否會有某些局部地區或國家因各種原因而不能付諸實施。這里我們不妨作一個最不理想的估計,那就是表3中尚未簽約的3.2億噸/a的水泥產能全部被取消;即使這樣,屆時世界水泥的總產能至少還有28億噸/a以上。這種風險對于我國來說也是同樣存在的,即我國到2010年底是否能具有15.5億噸/a的水泥產能。“十一五”其間我國不僅要新建3億噸/aPC窯水泥,還要再建2億~2.5億噸/a用以取代被淘汰的各種落后生產方式的水泥產能,共計達5億~5.5億噸/a.這的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如能基本達到這樣的目標,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水泥工業都將是一個巨大的貢獻。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是有信心、有能力的,但更需要適當的大環境。
第三,如果一旦石油價格猛跌,中東經濟發展的泡沫破裂,導致該地區水泥產能大量過剩,勢必波及世界許多國家的水泥工業。因為近幾年內中東水泥工業的發展實在太驚人,甚至有些畸型,難免令人擔憂。2005年~2010年世界各地區人均水泥消費量及其水泥產能利用率的數據,如表4和表5所列。可以看出,如果形勢比較順利,按照正常情況發展,到2010年中東地區人均水泥消費量將為2005年的2.3倍,達860kg/人·a,而其水泥產能的年利用率將降到65%,已顯產能過剩跡象。萬一發生其他不利情況則泡沫破裂的風險將會加大。所幸現在看來油價似乎沒有猛跌之慮,中東9個產油國經濟發展的軟著陸或有較大可能如愿以償。
第四,美國多年來一直就是世界最大的水泥進口國,2006年的水泥與熟料進口量就達3000萬噸,其中有1000多萬噸是從中國進口的。2006年~2010年間美國將新建4000萬噸/a的水泥產能。另外從2007年起美國將降低已征收10余年的對墨西哥進口水泥的特別關稅,由每噸26美元減少為3美元。這兩個因素是否會影響到包括我國在內的向美國出口水泥的國家,例如日本、希臘、德國等,這些國家多年來每年向美國出口的水泥量雖然并不很多,但是占各該國水泥總產量的比例卻不少。因而對有些國家必將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好在美國波特蘭水泥協會(PCA)已經透露說,新建的水泥產能主要是用以淘汰那些上世紀60~70年代建設的現在已顯落后的產能,而不是為了減少水泥進口。所以有些大型的水泥轉運站仍在積極新建之中,意味著美國的水泥進口量仍將維持較高水平。但是目前這種水泥價格高達近80美元/噸的現象必將結束。
第五,主要是來自歐美日等國家的擔心,或者也可以說是他們可能會遇到的風險。那就是萬一中國的水泥產能過剩,是否會促使中國水泥大量出口,勢必會對歐美日等國的水泥工業形成沖擊。中國水泥產量占世界總量近一半,顯然中國的每一個動作對世界水泥工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而他們的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
總之,筆者認為,世界水泥工業美好前景呈顯的或然率大于可能發生的風險,水泥工業按照可持續發展的“零四一負”戰略的方向不懈地努力,必將會為全社會循環經濟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造福于全人類。盡管在征途上有坎坷或有風險,我們仍然應堅持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三、中國水泥行業的對策我國水泥行業所面對的是國內與海外兩個市場,前者除少數關鍵單機或部件有時尚需進口以外,其余的有關設計、施工、安裝、調試及全套裝備供應等業務均由我國的企業所掌握。然而在海外市場上我國水泥行業尚屬一顆新星,有些高端市場尚未直接介入。現今成套水泥生產線建設工程項目的國際市場上已經不再像過去10多年前那樣,大部分集中在FLS、Polysius、KHD等少數幾家世界級的老牌公司手中,而是和我國的中國中材、中國建材一起,及近年涌現的一些新競爭者,例如FCB、PSP、KHI、IHI、Cemag、WalchandNagar/Ono-da、Omag、CeprocimandInekon等承包商和裝備供應廠商一起參與。市場的傳統格局正在改變,這正是我國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的好時機。
現在我國水泥行業在海外市場格局中處于怎樣的位置?頗具權威性的德國溫斯頓咨詢公司2006年12月發布的一個調研報告,回答了這個問題,對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知己知彼是很有裨益的。筆者仔細地核對了該報告的有關數據,認為基本符合實際情況,是可信的。詳見表6所示。
可以看出,由于中國和其他廠商的進入,FLS在國際市場持續多年的50%以上的份額,開始下降到40%以下,Polysius也難保其排行第二的地位,KHD則走出多年的陰影而有所起色,中國和其他的新星已初露頭角。但是市場的需求總量卻猛增了3倍多,所以大家都是生意興隆。然而這是以水泥工程項目的產能計的,我國企業約占20%的份額。如果以合同金額計,我國企業的份額或許就只占10%多一點了。加之這些海外項目往往必須采購相當數量價格昂貴的歐洲裝備,這樣我國企業所剩的利潤空間就十分微薄了。作為志在跨出國門,要在世界市場上做大做強的中國企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種經營理念和模式決非長久之計,是難以為繼的,是不能持久的,更談不上開拓發展了。針對海外市場及我國水泥裝備和工程企業集團的現實情況,筆者謹提出如下對策建議,供參考。
1、加大研發投入,全面提高我國整套水泥裝備的質量和運轉可靠性,不要陷于“降低成本”的誤區而不能自拔,而要專注地做出我國水泥裝備的品牌,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即使適當增加制造成本也應在所不惜。長遠考慮,這一步是我國為了大幅提高競爭力而遲早、必須邁出的。
2、鑒于我國在海外市場上已多年占有一定的份額,更有5000t/d和10000t/d生產線投產達標的成功業績,我國企業集團的經營理念和策略應該而且必須適時適度地從初始的“薄利多銷”轉變為“優質優價”。筆者高興地注意到我國在這點上已有所改進。另外,在全面提高我國整套裝備質量的基礎上,海外項目也要不斷地提高裝備國產化率,逐步擺脫給歐洲設備做嫁衣裳的局面。
3、國內的競爭對手絕不要在海外市場上打價格戰,相互殺價。這種景象有損本企業甚至國家的尊嚴和形象,必須禁止。我國的有關企業集團之間應建立一定程度的默契,分享海外市場這塊蛋糕。因為這個市場是很大的。沒有必要為了爭奪某一個項目而搞得兩敗俱傷,反而使國外客戶看笑話,太不該也太不值了!
4、依據表3的信息可知,2010年前北美和中東產油諸國的市場已經被各家廠商分享了大部分,所剩不多。據悉這些尚未簽約的項目大都是具有傾向性或重復性的定單。因此我國企業可以暫且不必在北美從事開拓性競爭了。中東產油諸國的市場我國已有一定基礎,目前主要是按質按期地執行好已簽約的合同,在拿新定單方面可以適當以逸待勞,無需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5、我國當前加強開拓海外市場的重點應放在“金磚”三國(俄、印、巴西)和非洲諸國。這些市場的潛力最大,我國又具有一定的優勢,應抓緊趕上。至于巴西,我國水泥公司甚至可以考慮并購一些老廠進行技改、升級,逐步進入其水泥市場。印度受英美傳統思維的影響較深,我們的開拓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耐力,一旦進入其市場潛力十分巨大。有些非洲國家我國水泥行業已經進入而且拿到了若干定單,可以繼續鞏固與擴展非洲市場。最后是巴基斯坦、越南、印尼、泰國等市場,我國在前兩國已有較好業績,應該保住和擴大影響力和競爭力,并向周邊國家延伸。
6、我國出口水泥退稅比例的削減已經發出了一個信息,中國政府并不鼓勵水泥出口,有關的國家應該可以比較放心。筆者以為,水泥出口退稅比例應考慮繼續下降的可能,另一方面還要研究設定國家水泥出口總量的限額。萬一實在是PC窯水泥過剩,按計劃2010年我國仍有占水泥總產量30%的落后生產方式的水泥存在,屆時可以采取關停落后水泥來調節。從我國政治經濟長遠的綜合利益來衡量,加快落后水泥退出進程遠比加大水泥出口數量的做法優越得多,明智得多。
最后應指出,2010年以后世界性的水泥產能過剩的風險多少是存在的,如果說不至于促發大起大落的話,那么世界水泥產量維持在31億噸/a的水平上很可能會持續一段時期。這種形勢也是我國水泥行業高層管理應該有所警覺的。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