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循環經濟 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1.前言
循環經濟是21世紀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按照自然生態系統中物質的循環規律和能量的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建立起“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循環型經濟模式,是以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為主要特征,在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發展循環經濟,能夠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可以將廢物排放量降低到最小程度,有利于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是當今國際社會的潮流和發展趨勢。循環經濟模式,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隨著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尖銳化,世界各國政府都普遍重視對生態環境的研究,力求尋找解決生態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良策。發展循環經濟目前正成為解決生態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最終選擇,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多方共贏的有效選擇。
當前福建面臨一個十分難得的發展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國區域布局和經濟全球化的戰略高度,提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戰略。循環經濟能提高資源能源效率,減少廢物排放,拉長和延伸產業鏈,促進跨越式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三贏”,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呼喚循環經濟的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將循環經濟的發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之中,將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走出新型工業化道路,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將區域經濟的發展從空間的積聚,擴大到能量和要素的積聚;將充分發揮福建的后發優勢,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黃小晶省長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07年福建省將“擴大循環經濟示范試點范圍,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加大工業‘三廢’的綜合利用和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而《龍巖市生態型經濟樞紐建設綱要》也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落實‘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措施,使萬元GDP綜合能耗、污染物排放有所降低,廢物綜合利用、廢水重復利用等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2.企業實施循環經濟的基礎及動力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陳邦柱主任在2005年1月召開的“循環經濟與中國建材產業發展論壇”講話中曾談到,建材工業是利用各類廢棄物數量最多、實施“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潛力很大的行業。中國建材協會張人為會長在這次論壇上指出了建材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節能、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中心,以水泥、墻材等工業為重點,以清潔生產為基礎,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降低排放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依靠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依靠市場運作,依靠全行業的自覺參與和不懈努力,把建材產業建設成為有較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與經濟、社會和環境相協調發展的新型綠色產業。由此可見,建材工業尤其是水泥工業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成為循環經濟的重點產業。福建紫金建材集團以水泥為主業,是福建水泥行業的排頭兵,在福建省尤其是福建西部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肩負著節能、減排,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任務。
紫金集團所處的新羅區是福建省的重點產煤區,年產煤炭約520萬噸,年產煤矸石就達90萬噸左右。在新羅區的主要產煤區,煤矸石堆積如山,既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壞了生態環境,又污染了水體,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對人類生存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危害。漫山遍野的煤矸石是一場災難,傳統的處理方法是造“灰渣壩”,然而造“灰渣壩”的成本高達5000萬甚至1個億,巨大的成本使煤矸石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風一吹,大片大片的村莊籠罩在灰霧中,觸目驚心。另一種處理方式是當地群眾將煤矸石悶燒成灰渣,以極其廉價的價格賣給水泥企業,而群眾自發無序的悶燒煤矸石,使煤矸石大量熱能直接散發到大氣層,既浪費能源,又增加了溫室效應和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煉燒場地也嚴重破壞了當地礦山植被水土,形成二次污染源。
另一方面與紫金集團同處一地的龍巖恒發電業有限公司面臨能源問題困擾的處境。要降低發電的能源成本,煤矸石發電正是恒發電業最好的選擇,而煤矸石發電產生的灰渣,可以作為水泥工業的原材料和摻和料。與此同時,龍巖龍化化工有限公司在城市建設擴展的形勢下,進入了中心城市的范圍,也正面臨著搬遷的壓力。發電廠尋找出路,化工廠要搬遷,水泥廠求發展,為組合資源,增強自身競爭力形成的經濟效益的追求使三個項目水到渠成地合流,而最根本的內驅力還在于紫金建材集團一向秉承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還水泥工業凈水藍天”的環保經營理念。
3.實踐循環經濟,建立“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
面對經濟發展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和受資源環境約束問題,我們國家開始尋求經濟增長模式的全面轉變,走節約型發展道路,“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正是這種理念的實踐和探索。
“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座落于福建龍巖雁石“龍雁工業園”區內,由龍巖籍愛國港商陳進強先生、紫金集團創業團和龍巖龍化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園區建設秉持綠色環保、清潔生產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發展理念,規劃建設用地約3000畝。園區內包括火電、水泥、化工、竹業深加工四個項目,其中水泥、化工、竹業建設項目已通過政府批復和完成征地工作,火電建設項目正在積極申報中。四個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0.75億元,其中煤矸石發電廠投資6億元,水泥廠投資15.6億元,化工廠投資8億元,竹業深加工項目投資1.15億元。園區建成后,將實現產值27.9億元、稅利5.65億元。
園區內的重點企業—煤矸石發電廠建設規模為裝機容量2×6萬千瓦,占地600余畝,投資6億元,產值3.2億元,稅利1.2億元,就業人數300人。該企業利用煤矸石發電是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之一。園區內的核心企業—水泥廠系現有的福建龍巖紫金水泥有限公司搬遷技改,建設年產400萬噸“紫金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該項目占地600余畝,投資15.6億元,年產值12億元,利稅2.3億元,就業人數800人。園區內的化工廠是將現有的福建龍巖龍化化工有限公司搬遷技改,建設年產4.5萬噸“塔泉牌”ADC發泡劑、年產10萬噸離子膜燒堿及相關化工產品。化工廠占地600余畝,投資8億元,產值8億元,稅利1.2億元,就業人數1500人。園區內還將建設一個竹業深加工項目,建設年產600萬㎡刨切薄竹生產線,年產5萬m3竹集成材,車廂板生產線,年產8萬m3竹微粒板生產線。該項目占地300畝,總投資1.15億元,年產值4.75億元,利稅9800萬元,就業人數1000人。
從循環經濟生態工業意義上講,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屬于中觀層次的產業共生群落(或者生態產業園區)。循環經濟工業生態學理論要求中觀層次上要做到工業物質資源的多層次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也就是說在園區內產業或企業之間建立起物質或能量資源循環鏈,提高循環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利用效率,另外還要求園區或群落內部微觀層次上的單個企業實現自身生產的生態化或清潔化。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是電力—水泥—化工產業共生群落,火電廠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將低等級資源—煤礦廢棄物煤矸石轉化為高等級能源—電力,火電廠排出的廢棄物—灰渣(燒煤矸石)提供給水泥廠作為制備水泥的混合材料,發電排出的多余低溫低壓蒸汽又可用于化工生產,在園區內電力—水泥—化工三個產業(企業)之間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有效利用了低等級資源和能源,同時在園區內微觀層次的水泥企業又可利用廢氣余熱發電提供部分自身生產所需的電力。園區與外部的聯系首先是綜合利用了礦業廢棄物,其次是向外部輸出生態化的產品—電力、水泥、化工產品。從循環經濟中觀和微觀層次來看,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的設計符合工業生態學的基本原理。
園區建成投產不僅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實現與社會效益的雙贏,科學合理。首先是廢棄物得到充分利用,其次是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發電廠“吃”掉了新羅產煤區大量廢棄物——煤矸石。據統計,45萬噸的煤矸石,如果按2米高堆放,要占地200畝,電廠“吃”掉的這45萬噸煤矸石,意味著每年節約了200畝的土地,同時還將煤矸石燃燒后的灰渣這一污染物用于水泥生產,減少了對土地和水體的污染;充分利用水泥廠廢氣余熱發電,電廠余熱蒸汽用于化工生產,減少了對大氣的污染。另外在園區設計中充分體現了節能降耗減排的原則和理念。灰渣利用可以降低水泥生產的成本和投資,僅灰渣處理建灰壩一項就要投資8000萬元左右,還要占用大量土地,另外灰渣運費一項每年至少要300萬元。該項目每年利用大約35萬噸的灰渣后,可使水泥廠節約成本875萬元/年。利用水泥廠余熱發電裝機容量達8000千瓦,年發電5600千瓦時,按每千瓦時0.4元計,年可實現產值2300萬元,每年約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1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600噸,同時開展CDM碳交易機制(清潔發展機制),把減少CO2的量拿到國際市場上去交易可以為企業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利用煤矸石節約了大量的優質煤,按3噸煤矸石相當于1噸優質煤計算,該項目的實施可以替代15萬噸優質煤,水泥尾氣余熱利用節約5萬噸優質煤,化工廠采用發電余汽利用節約9萬噸優質煤。項目建成后,萬元產值能耗可下降0.796噸標煤,綜合能耗下降達23.57%。
科學合理的工業循環經濟模式,為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新型工業化,在企業層面解讀循環經濟提供參考示范的經典版本,作出了積極探索,這也是“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的宗旨。
4、結束語
循環經濟倡導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實現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物質循環過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新模式,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在福建省水泥行業日產5000噸的項目中,永定國產實業日產5000噸水泥項目已經投產,漳平紅獅水泥一期5000t/d生產線項目也在建設中,因此福建紫金建材集團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已是后來者,如何后來居上,公司已經定下了戰略目標,“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開園,加速建成兩條5000t/d生產線,在2009年達到年產650萬噸高標號旋窯水泥生產規模,標志著紫金水泥戰略發展關鍵一步。
資源的合理配置正是通過循環經濟特色的凸現和合理分工來實現的。“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建設以福建紫金建材集團、龍巖恒發電廠、福建龍化公司和永定紫金竹木業公司為基礎,有良好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力量做支撐,是現有四家企業的核心項目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性擇機。因此現有的福建龍巖紫金水泥有限公司和福建龍巖龍化化工有限公司搬遷技改,建設新的水泥廠、化工廠、電廠、竹業深加工,將通過引進更為先進和現代化生產工藝和設備,使企業的技術水平上檔次,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龍化公司地處城市規劃區內,是市政府指定的必須搬遷的企業,進入工業園后,既達到了化工廠從市區搬遷的目的,又為龍化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
我們認識到:要振興企業,不但要靠好的政策和外部環境,企業內部還必須采取科學的管理方式。四家企業通過循環經濟的集約化管理模式,不但減少了各環節上不必要的重復投入,例如:通過集中供熱和余熱利用,既節省化工廠所需投資的鍋爐,又節省化工廠在日常生產中的能耗,而且企業人力、財力可以得到有效整合,能有效地節約管理成本。集約化生產為我們帶來管理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保持社會穩定,增加地方財政稅收,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這些最終都將實現集團管理的高效率和高產出,為福建紫金建材集團做強做大提供更充分的保證,為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做出應有的貢獻,也為打響“紫金”大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市場風起云涌,要抱團成勢,形成特色,上規模上檔次,只有通過發展循環經濟,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依托循環經濟,推動紫金“有市場,有品牌,占領福建水泥行業制高點”的戰略再上一個高度。
浩蕩東風平地起,正是滿帆快進時,“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將建設成為一個綠色環保、清潔生產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發展園區,成為海峽西岸經濟繁榮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參考文獻:
1.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循環經濟與中國建材產業發展論壇.中國海南.2005
2. 崔鐵寧.循環型社會及其規劃理論和方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