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項目引發的國際評論及對我國水泥技術裝備出口的建議
2007年3月31日至4月3日,世界著名的水泥雜志——英國《國際水泥評論》(ICR),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阿拉伯海岸邊的羅塔那沙灘旅游酒店舉辦了首屆“中東國際水泥技術與裝備會展”。
來自世界42個國家的250余位各界人士參加了這次會展,其中有水泥生產廠商、水泥裝備供應商、水泥工程承建商以及經濟和技術界的有關學者與專家。多數來自中東、亞洲、非洲和前獨聯體等發展中國家,也有少數的研究世界水泥工業的歐洲咨詢公司的學者專家參會。 會展的前三天分別宣讀了10余篇技術報告,最后一天還組織了現場參觀。所參觀的水泥廠就是采用成都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院)核心技術及裝備的由中材國際旗下的中國建材裝備公司(CBMEC)聯合成都院總承包建設的阿聯酋聯合水泥公司(UCC)位于阿拉伯半島東部的阿聯酋哈依瑪角酋長國的日產熟料10 000噸的水泥廠。該廠的總承包合同簽約于2005年2月,已于2006年12月投入試生產。
當該會展的50多位代表光臨該廠參觀考察時,這條10 000 t/d生產線已正常運轉了三個多月,阿聯酋UCC公司決策層以及該廠的生產管理人員對這條采用中國技術的首條建于中國境外的日產萬噸熟料生產線的實際生產情況相當滿意,而且也為他們選擇中國成套水泥技術裝備的正確與成功頗為高興。因而對這次ICR組織的參觀考察十分歡迎。這也是該廠所接待的第一個國際水泥界的參觀團。 據悉在整個這次會展和現場參觀的活動中,似乎沒有中方人員參加,或者是參加了并沒有引起別人注意。其實這也挺好,我們可以搜集到某些更真實的信息,全方位地獲得世界水泥界對我國這條10 000 t/d生產線的看法,以利我們進一步的分析與改進。
本文謹將這次會展和參觀中筆者事后所了解到的涉及我國這條萬噸生產線的有關各方的言論或評述等情況進行簡要介紹。
這次會議的主要報告宣講開始于2007年4月1日上午,首先是德意志銀行和科威特一家全球性投資集團的兩個有關世界水泥工業市場與投資趨勢的分析報告。緊接著的就是UCC公司的Nasser Saffarini先生對該萬噸生產線項目的全面闡述,從籌建、談判、簽約到設備選型、施工、安裝、試生產全過程進行了詳細具體的介紹,歷時90分鐘,引起與會者的極大興趣和關注。
Saffarini先生首先強調,這條先進的萬噸線的成功投產,大大加強了UCC公司的競爭力。
其次重申,UCC當初(2004年四季度)選擇采用中國成套水泥技術裝備是正確的,雖然感覺風險不小,但現在完全證明,中國技術是經濟可靠的。
第三,他也講了一些或許是我們不同意或不愿聽的話,主要內容是:雖然合同規定簽約后21個月試生產,實際上延后了2個月;不過又說象這樣大型的總承包工程晚2個月也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關于主機選型,他說幾乎都是歐洲的先進裝備,僅有五級預熱器和分解爐系統雖然是中國供貨但也是基于丹麥FLS公司的設計(事實上,CDC預熱預分解系統是成都院在長期的理論研究基礎之上,通過反求、建模、試驗等手段,自主開發的具有知識產權的預熱預分解系統,并已成功運用在數十條1 000~10 000 t/d熟料生產線上;何況UCC萬噸熟料生產線Ф6.2 m×98 m回轉窯也是成都院自主開發的——筆者注)。
最后列出了一個主機設備表,其中除預均化堆場的堆取料機、生料喂料秤、預熱器和分解爐以及汽車散裝水泥系統等以外,其他的主機及自控裝置均為歐洲產品。使人感覺他似乎在暗示,這樣的配置取得成功也是不足為怪的了。
另一位奧地利Grissemann Partner咨詢公司的Ernst Grissemann先生也著文論述了國際水泥工業利用中國技術裝備的問題。他的觀點或許更能代表許多歐洲同行的感受與企望。他說,3~4年以前當人們議論擬采用中國裝備建造現代化大型水泥廠時,不少人都認為中國公司不會成功,甚至會失敗。然而現在事實證明,選擇中國公司總承包、采購歐洲主機的做法是可以獲得成功的。但是他強調,選擇總包商時不僅要比較其建廠的投資總額,更應計算今后的運行維護費用,歐洲裝備在技術經濟性能、運轉率、可靠性方面比中國裝備優越。所以從長計議應以采購歐洲主機為前提。他還總結了中國的總承包公司與歐洲知名的各專業公司相比有如下長處:總體設計與土建施工費用節省15%~20%;安裝費用節省10%~12%;建設工期縮短20%。所謂要充分發揮中國公司的所長,最好是購買歐洲的全套水泥裝備,讓中國公司來設計建造全廠(這里他卻故意不提中國水泥裝備及技術服務費用低30%的事實,就是想讓“歐洲吃肉,中國啃骨頭”——筆者注)。
50多人的參觀團在該廠實地考察的當天,窯產量始終穩定在10 800 t/d左右,水泥質量完全符合英國BS EN 197-1:2000 CEM 1(42. N)水泥標準和美國ASTM C 150-02 Ⅱ型水泥標準,各種有害物的排放均低于環保限值,全廠運行正常,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實勝于雄辯,這就是最強的說服力。
無疑,ICR組織的這次會展與現場考察,在客觀上對中國水泥技術與裝備進行了一番很有說服力的宣傳。我們應該從各種意見和觀點中,尤其是要從反面意見中,認真分析,找出我們的真正優勢(實力)和不足之處,全面提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 最后,筆者謹此提出若干建議供我國從事成套水泥技術裝備出口業務的承包公司參考。
(1)下大力氣提升我國大型立磨、第四代篦冷機和熟料鏈斗機等關鍵裝備的制造質量和運行可靠性,爭取盡快趕上歐洲同類產品的品質以及客戶對其的信任度與忠誠度。目前國際市場上我國總包項目中,從歐洲采購的設備,約占全部設備費金額的40%~50%,今后要減少這種為歐洲設備轉口做嫁衣的比例,采用國產設備逐步替代歐洲設備,提高成套水泥裝備出口的國產化率。我國現在已具有這樣的技術實力,要提前做好客戶方面的推介工作。這項措施必將會把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所以我國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健全可持續發展的自主創新機制和體制,“吃老本”是不能持久的,更是沒有后勁的,只有不斷地自主創新才能長久立于不敗之地。
(2)為什么我們原創的CDC型預熱器和分解爐系統被業主稱作為基于丹麥FLS公司的設計?這是多年來我們在與國外客戶交流時,因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不足、“措辭不當”造成的后遺癥。今后必須嚴肅對待這個問題,吸取經驗教訓。任何人在任何場合,只需向客戶闡明我們自己的原創性水泥裝備即可,不宜涉及其他外國公司的產品,更無需提到競爭對手。同時,我們應加大宣傳力度,勇推我們的原創性水泥裝備。
(3)在我國已享有一定國際市場份額和企業知名度的現實情況下,在我國已創有成功業績的市場范圍內,我國企業應該逐漸轉向“優質優價”的營銷策略。中國成套水泥技術裝備應該登上世界水泥產業價值鏈的臺階,逐步向價值鏈的高端發展。這也是提升中國水泥裝備品牌的必由之路。 筆者估算,即使在從歐洲轉口若干關鍵單機設備基本不變的條件下,僅計算我國在總體設計、機電設備供應、土建、安裝及工期等方面的價格優勢,我國今后EPC總承包項目總價上調10%以后,仍然留給買方不少優惠,不會影響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何樂而不為之。
(4)對于UCC這條10 000 t/d生產線我們要做好售后服務,使其成為中國水泥技術裝備的一個櫥窗,充分發揮其宣傳效益。對于境外后續的5 000~10 000 t/d的總包項目,我們在設計選型方面要貫徹不斷改進提高的原則,爭取有所創新,提高裝備國產化率,進一步提升中國成套水泥技術裝備的品牌及競爭力。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