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三高配料提高熟料產質量
1 配料方案的確定
1.1 采用三高方案
煤工業分析見表1,原材料化學成分見表2。

注:螢石含CaF253.26%。
根據我廠石灰石品位高,粘土中含砂量少,煤質較好等特點,我們決定采用高飽和比、高硅酸率、高鋁氧率的三高配料方案,熟料率值控制如下:
KH=0.96±0.02 n=2.2±0.1 P=1.6±0.1
生料中Fe2O3控制在(2.2±0.2)%范圍內,方案調整前后熟料的化學成分見表3。

1.2 技術要點
1.2.1 降低Fe2O3含量
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窯況,只要不呲火,就可以適當降低Fe2O3的含量,以便得到較高的n和P。
1.2.2 n必須與KH相適應
高硅酸率配方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KH,即CaO不能太低,高鈣高硅則要求CaO/SiO2≥3.1。否則,會因CaO量不足而顯著降低KH,引起熟料粉化并降低強度。
1.2.3 適當提高生料中CaF2含量
采用三高方案后,在實際生產中由于液相量的降低,生料易燒性變差,為保證立窯正常煅燒和熟料質量,要適當提高生料中CaF2的含量,提高生料的易燒性,但CaF2含量的確定必須根據本廠的原燃材料的特點,考慮CaF2/Al2O3、煤中含硫量的高低等因素,摸索出適宜的礦化劑摻加量。摻量不足時生料易燒性差,熟料fCaO高,產量低;摻量過多,則易煉邊,凝結時間不正常,也影響窯產量。方案調整前生料中CaF2指標為0.4%~0.6%,調整后生料中CaF2提高到0.7%~0.9%;CaF2/Al2O3控制在0.18~0.26。
1.2.4 降低配熱
采用三高方案后,由于礦化劑量的增加,煅燒工藝的改進,必須降低配熱,否則會因窯溫過高導致上火速度慢,影響窯產量。
1.2.5 控制生料細度
采用三高配方必須控制0.2mm篩篩余≤0.5%,有條件的企業可控制生料比表面積≥320m2/kg。同時應努力提高生料的合格率,加強均化,確保生料成分的均勻、穩定。
2 改進煅燒工藝
2.1 采用小料球煅燒技術
試驗證明,立窯熟料的產量隨入窯料球粒度的增大而降低。保證有80%以上Φ3~5mm的均勻粒徑的小料球,不僅可以降低高溫爆破率,而且因料球直徑小,傳熱速度快,更易被燒透,從根本上提高了熟料燒成質量和窯的產量,同時使燒成熱耗明顯下降。
2.2 改進操作方法
2.2.1 采用暗火操作,增加濕料層厚度
由于n值較高,物料煅燒時形成的高溫液相量相對減少,物料在窯內不容易粘邊和結大塊,同時由于加強了礦化作用,生料的易燒性大大提高,上火速度加快,底火層變薄且脆弱,在操作中必須采用暗火操作,并要增加濕料層厚度,正常情況下保持在500mm,嚴禁窯面漏火。
2.2.2 壓邊部、制邊風,控制“V”
型窯面為了加強立窯中部通風,在操作過程中除保持足夠的濕料層外,在加料上改變了傳統的壓二助、淺邊部的方法,根據小料球靜態阻力大的特性,壓邊部,制邊風,使邊風折向中間,加強中心通風。另外,煅燒操作中控制“V”型窯面,使壓邊部時的大球順“V”型斜面滾向中心,中心空隙率增大,也使中心通風較好。壓邊部的小料球滾至二、三肋處,加強了二、三肋的通風,因此不會造成通風不良和還原氣氛的出現,保證熟料的質量。
2.2.3 堅持大風大料
看火工要以底火為中心,經常測試底火深度,使其處于適宜的位置,防止底火拉深,造成呲火、漏生等現象。其次操作中要堅持三平衡,堅持大風大料,全風率要達到90%以上,嚴禁小風養火,否則易造成熟料粉化,產量降低。另外要保證立窯的連續煅燒,禁止時開時停,不然易誤導為窯溫偏低。最后要及時處理呲火,經常松動邊部,無需撬邊,確保窯熱工制度穩定。
2.3 加強熟料的冷卻
防止C3S在1250℃時分解出C2S及二次fCaO,降低早期強度,并影響安定性。
要提高煅燒工的操作水平,嚴格遵循一穩定,二合理,三平衡,四勤,嚴禁燒懶窯,燒太平窯,較好地適應三高方案煅燒要求。
3 使用情況及效果
1)采用三高方案后,窯面反映通風好,上火快,掛邊但不煉邊,提高了全風率,硅酸鹽礦物含量超過72%,fCaO低于2.5%,熟料質量顯著提高,方案調整前后熟料物理性能見表4。

3)由于熟料中鐵相組分含量降低,加之窯中心通風的改善,熟料顏色由黑變灰,致使窯塊狀料少,多為葡萄狀,易磨性增強,有利于提高水泥磨機產量。在細度<3%的情況下,水泥磨臺時產量由15.8t/h提高到16.7t/h。
4 結束語
1)采用合理的三率值,先進的煅燒工藝,立窯企業完全能夠實現三高配料,達到優質、高產、低消耗的目的。
2)控制生料0.2mm篩余,合理摻加CaF2,采用高熱值、適宜揮發分的煤是實現三高配料的關鍵。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