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2.6×13m復合式篩分技術應用于老式高細磨
復合式篩分技術是鹽城市興誠烘干粉磨研究中心研究開發的一項增產節能新技術。我公司在充分調研了有關廠家使用情況后,決定采用這項技術對Φ2.6×13m水泥磨進行了改造。改造十分成功,不僅使水泥細度由4%降到低于2%,而且磨機臺時產量由32~33t/h提高到40~42t/h,增加8~10噸/時,提高了約30%。在生產高標號水泥時,細度可控制在1~2%,而且細度比以前更穩定,比表面積和早期強度提高了25%.
由于復合式篩分磨采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措施該技術 在一、二倉采用特殊的隔倉裝置,應用“小篦縫、大流量”的原理,充分發揮一倉預選粉的作用;二、三倉內采用復合式磨內選粉裝置,使球倉的物料進入選粉裝置后,對物料進行粗細分離,粗料返回球倉,細料順利進入段倉;三倉內置螺旋式活化裝置改善遠離筒體表面較遠的鋼段層因襯板不能有效帶動而使其運動程度微弱形成的“滯留區”的影響,加強各段層的運動,提高研磨的效率;同時重新分工各倉位的功能 ,應用小段強化研磨,配以優化的球段級配,實現了磨內選粉,徹底解決了磨內過粉磨現象,大幅度提高水泥磨產量,又能保證滿足水泥新標準的要求。因此在磨機的操作和管理上要求要嚴格一些。
1 復合式篩分技術技術特點分析
1.1 復合式篩分技術結構特點
(1)在一、二倉采用具有選粉功能的組合式高效選粉裝置,應用“小篦縫、大流量”的原理,針對入磨情況變化采取確當的篦 孔尺寸及排列形式,充分發揮一倉破碎功能,實現一倉隔倉預篩分作用,發揮其粉磨效率.
(2)二、三倉采用復合選分裝置使球倉的物料進入選粉裝置后,對物料進行粗細分離,粗料返回球倉,細料順利進入段倉。同時在物料易磨性及混合材有變化時適當調節磨內流速與存料量.
(3)采用小鋼段技術。進入段倉的細物料采用與之相適應的研磨效率較高的小鋼段進行強化研磨,由于小鋼段的單位表面積較普通鋼段提高90%以上,因此,研磨能力大幅度增加,提高粉磨效果。
(4)段倉增加新型正反螺旋活化裝置,為了改善離筒體表面較遠的鋼段層因襯板不能有效帶動而使其運動程度微弱所形成的“滯留區”對粉磨效率的影響,在“滯留區”安裝了活化襯板,加強了各段層的運動,同時針對旋窯熟料及礦渣易磨性差的特點,活化角度及方向等參數作相應調整,強化了研磨能力。
⑸磨內結構優化基礎上,重新分配各倉破碎、研磨的作用,發揮各倉粉磨效率的作用,調整一、二、三倉長度及重新調整各倉球段級配
1.2 工藝參數
改造后對磨機內部參數進行了調整(見表1),對研磨體級配也作了較大調整(見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各倉平均球徑均有降低,但鋼球個數大幅度增加,鋼球沖擊次數增多、表面積比以前增加,粉磨效率大大提高。
運行過程中注意事項
2 .1 勤聽各倉磨音,確保均勻喂料
復合式篩分磨第二倉平均球徑較小,進入二倉的物料粒度必須得到控制,故在一二倉之間采用組合式隔倉裝置。在改造調試階段,我們發現磨機一倉聲音清脆。但如果喂料超過一倉的破碎能力,就會造成“飽磨”。飽磨后停料空轉,由于帶有分選結構,要較長時間才能搖空,直接影響到磨機臺時產量。因而要求磨機喂料均勻穩定,防止飽磨。針對我公司外購熟料變化較大、我們調整了操作工的檢查時間,要求勤聽磨音,并根據熟料粒度和質量及時調整入磨喂料量的大小,確保磨音正常。另一方面,要求調整喂料量時不能大增大減,以保持相對穩定。
2.2 根據物料流速,及時調整各種組分配比
為了掌握物料在磨內的停留時間,我們利用石膏進行了測定。在磨機正常運轉中停加石膏30分鐘后一次性加入100㎏石膏,12分鐘后開始取樣,每分鐘取一個樣,測其SO3含量,以含量最高的樣的取樣時間作為物料在磨內的停留時間。我們發現,在不同細度、不同產量情況下,物料在磨內的停留時間是不一樣的。下面的一組數據表明,在產量約42t/h、細度為2.6%的情況下,物料在磨內的停留時間約為15分鐘:
通過掌握物料在磨內的停留時間,我們及時與化驗室聯系并調整各種物料下料量,保證了SO3含量及混合材摻加量指標的合格率。
2.3 調整用風,滿足產量和質量要求
磨機磨內風速可按如下公式計算(2):
ω= V/0.785D2(1-β)·3600
式中 ω-磨內風速,m/s
V-磨內通風量,m3/h
D-磨機有效內徑, m
β-研磨體平均填充率,%
通過測算,當收塵系統未改造時,磨內通風量為6040m3/h,則磨內風速為:
ω=6040/0.785×2.522(1-0.32)×3600=0.48m/s
改造后在風門開度為42%時,測得磨內通風量為8650m3/h,這時磨內風速為:
ω=8650/0.785×2.322(1-0.32)×3600 =0.65m/s
收塵系統改造后磨內通風狀況明顯改善,并可通過調整風機前的風門開度來達到調整風量的目的。當磨機喂料量大、細度要求不高時,可以適當開大風門,加強通風。當生產比表面積達370~400m2/kg且0.08㎜方孔篩余2~3%的高標號水泥或特種水泥時,也可通過適當關小風門、降低磨內風速滿足產品細度的要求。幾年來我們積累了在復合式篩分磨上通過調整用風滿足產量及質量要求的經驗。生產中在產品細度不跑粗的前提下,加大通風量比較有利。
2.4 選用合適材質鋼球及鋼段,穩定裝載量
多年來我廠Φ2.6×13m水泥磨一直采用普通材質鋼球作為一、二倉研磨體,一倉球耗160g/t水泥左右,月耗球約2t。改為復合式篩分磨后,產量提高了10,雖然單位球耗降低,但總球耗有所增加。為了穩定裝載量,就要縮短補球周期,給操作和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后來我們改用了低鉻球代替普通球,避免頻繁補球、清倉,并且降低了球耗,穩定了級配。
2.5 調整二、三倉研磨體級配
根據混合材變化及水泥品種的要求適當調整,。
表3 生產32.5礦渣及普硅水泥和42.5級水泥時研磨體級配的調整
2.6 加強管理,提高篩分裝置使用壽命
篩分裝置是否完好,關系到復合式篩分磨能否正常穩定運行。因此加強管理、保護篩分裝置至關重要。除嚴格按興誠的技術要求安裝外,在日常生產中,我們采取以下措施:
(1)一、二倉使用優質中鉻鋼球,破損率低于千分之一,耐磨性好,減少因鋼球破損后塞入篩分裝置進而破壞篩分板的機會。三倉可選用中、低鉻合金鋼球,降低段耗及破碎率。
(2)每2~3個月檢查一下篩分裝置有無螺栓松動,支架及篦板間隙有無變化,發現后及時處理.
(3)勤觀察倉內料面及磨音,發現一、二倉鋼球磨損后及時進行補充。
(4)檢查中如發現篩板局部損壞應及補焊,防止因小問題影響其高效運行。
⑸每隔3~4個月就檢查一下段倉磨損情況,對段倉進行清理補充。
結 語
XCM水泥磨磨內改造技術及設備(即內選粉篩分組合式水泥磨專用技術產品)應用于Φ2.6×13M老式高細磨在增產、節電、增效各方面效果是十分明顯的。我廠 通過技改后磨機臺產增加8~10t/h,電耗降低13.8KWh,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項技術將高產量與低能耗,投資省與效益高,產量高與質量好有機地統一起來,克服了開流水泥磨產量低能耗高的缺點。通過這次興誠公司粉磨專用技術的成功改造,為我公司在以后粉磨系統改造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其它急需改造的水泥廠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加深了對復合式篩分磨技術的理解,逐步掌握了其規律。通過運行效果來看,只要加強管理,精心操作,Φ2.6×13m復合式篩分磨能夠穩定高產,能夠生產高質量的水泥,對我公司提高水泥質量、降低粉磨電耗有著明顯的效果。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