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華云西麟水泥有限公司預分解窯生產線建設及生產操作
云南華云實業總公司2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的建設于2002年3月29日正式破土動工,歷經13個月的建設期順利完成了整個工程建設,并于2003年6月29日竣工投產,同年7月經過了72小時達標考核并逐步順產。高效的建設和達標速度在云南水泥行業中首屈一指。
云南華云實業總公司日產2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由成都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設計,由云南華云實業總公司自己組織建設。設備采購,建安工程全部采用公開招標,并由有資質的監理和質檢單位參與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工程進度和質量把關。在建安工程的隊伍選擇方面,通過招標,選擇實力較強的施工隊伍,如省建八公司、省建四公司、蘇州安裝公司等專業隊伍,保證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自動化系統由一家單位總承包,減少了相互扯皮。工程竣工后,請有審計資質的專業審計公司對整個建安工程進行全面的審計。
華云西麟水泥有限公司整條生產線布局合理,裝備水平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關鍵生產部位均為進口設備,整條生產工藝控制采用目前最先進的現場總線FCS系統,質量控制采用QCX系統和X—熒光分析儀聯鎖自動在線控制,主機設備采用國內、外具有較好業績和信譽的產品,產量高且易操作,性能可靠,為優質高產奠定了良好基礎。由云南華云實業總公司天朗環保公司設計制造的51臺布袋除塵器,今云南省環境監測站監測,排放濃度全部低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整條生產線達到了較高的環保水平。
經過—年的建設和生產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體驗:
1、廠址選擇要合理,設計要根據實際地形布置工藝線,做到簡潔、流暢、美觀,充分展示現代工廠的優美形象。其次是原燃材料的選擇要規范,又要切合實際,為優質、高產、低成本和今后發展的可能性考慮,這是生產建設和發展的先決條件。
2、要注意總結其它廠的經驗,更新觀念,注重環保,充分利用工業廢渣。我公司的建設從環境上,充分考慮了綠化面積,達到了花園式工廠。在綜合利用工業廢渣方面,我公司成功地使用了粉煤灰和銅渣,今后還有可能利用鋼渣和工業磷石膏進行生產,即保護了環境,又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后勁。
3、要注重人才培養,特別是自動控制方面的人才。
2002年我公司從大專院校招了22個自動化專業和計算專業的大學生,從各單位抽了120個大中專畢業的年輕職工,通過近一年的學習培訓基本掌握了水泥生產、建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所以建設和順產時間周期縮短,為企業早創效益贏得了時間。
4、通過一段時間的生產運行,我們感覺到,原燃材料儲庫,及熟料儲庫略顯不足,在原燃材料供應發生困難時,庫存料所維持的生產時間偏短,這是在設計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對各種儲庫儲量考慮適當放大。
5、新型干法水泥的生產過程是以懸浮預熱器和窯外分解技術為核心,配以新型的烘干兼粉磨設備和預均化設施,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自動化過程控制手段,從而實現高效、優質、低耗的水泥生產過程。其工藝設置起點高,過程控制較為復雜,系統環節多、連續性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特點較傳統生產工藝更為突出。因此,生產過程的穩定性、設備儀器運轉的可靠性、工藝參數控制調整的及時性是企業管理者和操作者必須熟悉掌握的關鍵。現在根據公司的生產實際介紹一些操作新型干法預分解窯的方法和措施。
5.1新型干法窯系統操作的一般原則,就是根據工廠外部條件變化,適時調整各工藝系統參數,最大限度地保持系統“均衡穩定”的運轉,不斷提高設備運轉率。“均衡穩定”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相對靜止狀態,它是有條件和暫時的。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變化干擾,難免打破原存的平衡穩定狀態,這都需要操作人員予以適當調整,恢復或達到新條件下的新的均衡穩定狀態,因此運用各種調節手段來保持或恢復生產的均衡性,是操作員的主要任務。全過程的生產均以保證燒成系統均衡穩定生產為中心。就燒成系統本身,應是以保持優化的合理煅燒制度為主,力求較充分地發揮窯的煅燒能力,根據原燃料條件及設備狀況適時調整各項參數,在保證熟料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窯的運轉率。在具體操作中要堅持“抓兩頭、保重點、求穩定、創全優”,同時要做到“三固、四穩、六兼顧”。所謂“抓兩頭”,就是要重點抓好窯尾預熱器和窯熟料燒成兩大環節,前后兼顧,協調運轉;所謂“保重點”,就是要重點保證系統喂煤、喂料設備的安全正常運行,為熟料燒成的動平衡創造條件;所謂“求穩定”,就是在參數調節過程中,適時適量,小調漸調,以及時克服大的波動。維持熱工制度的基本穩定。所謂“創全優”,就是要通過一段時間的操作,認真總結,結合現場熱工標定等測試工作,總結出適合本廠實際的系統操作參數,使窯的操作最佳化,取得優質、高產、低耗、長期安全穩定文明生產的全面優良成績。所謂“三固”,就是固定窯速、固定喂料量、固定熟料在篦冷機床上的料層厚度:“四穩”是穩定C5出口氣體溫度(分解爐喂煤量)、穩定預熱器排風量(高溫風機轉速)、穩定燒成溫度(窯頭喂煤)、穩定窯頭負壓(窯頭廢氣風機轉速):“六兼顧”是兼顧窯尾O2含量和氣流溫度、兼顧C1出口溫度和壓力、兼顧分解爐溫度及壓力、兼顧筒體表面溫度、兼顧篦冷機廢氣量、兼顧廢氣處理及收塵系統。這樣才能穩定和優質高產。整個系統參數調節是通過操作變量和過程變量來實現的。我們采用計算機對操作的分析、調整,實現過程變量完成系統控制。操作變量的設定如下:
1、投料量120~160t/h;
2、窯速2.6~3.4轉/分:
3、窯頭喂煤量4.5~5.1t/h:
4、窯尾喂煤量6.5~7.8t/h;
5、高溫風機入口閥門開度98%:
6、篦冷機主傳轉速一段40~50%,二段75~90%;
7、窯頭一次風機轉速90~92%;
8、噴煤管內外風閥開度55:85:
9、噴煤管位置0~70cm:
10、三次風閥開度40~60%;
11、窯頭排風機入口閥門開度50~90%;
12、窯尾排風機入口閥門開度70~90%;
13、篦冷機冷卻風機入口閥門開度70~90%;
14、高溫風機入口冷風閥開度0~80%:
15、窯頭收塵器入口風閥開度0~80%;
16、窯尾收塵器和入口冷風閥開度0~80%: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把過程變量控制在如下范圍:
1、窯尾溫度900~1000℃;2、窯主傳電流450~650A;
3、窯尾負壓-90~-230Pa;4、窯頭負壓-50~-200Pa;
5、預熱器C1出口溫度350~380℃;
6、預熱器出口負壓-4~-5Kpa;
7、高溫風機入口溫度230~270℃:
8、高溫風機電流120~150A; ·
9、C5出口負壓-1800~-2100Pa:
10、C5下料溫度850~900℃;
11、分解爐出口溫度850~900℃;
12、分解爐出口負壓-1000~-1500Pa;
13、三次風溫800~900℃:
14、C3錐部負壓-2900~-3600Pa;
15、C2錐部負壓-2800~3500Pa;
16、篦冷機一室壓力3~5kPa;
17、篦冷機二室壓力3~5kPa:
18、篦冷機四室壓力0.08~0.25kPa;
19、五室、六室壓力1~3kPa:
20、一、二室篦板溫度<50℃:
21、增濕塔溫度320~350℃;
22、窯頭入除塵器的溫度<100℃:
23、窯尾入除塵器的溫度<100℃;
24、窯胴體溫度<250℃:
25、煤粉倉溫度<65℃:
26、預熱器出口CO含量≤0.3%
正常操作的主要任務就是運用風、煤、料及窯速等操作變量的調節,保持合理的熱工制度,使下述過程變量基本穩定:
a、窯主傳動負荷 ,,
正常喂料量下,窯主傳動負荷是衡量窯運行正常與否的主要參數,正常的窯功率曲線應粗細均勻。無尖鋒、毛刺,隨窯速變化而改變,在穩定的鍛燒條件下,如投料量和窯速末變而窯負荷曲線變細、變粗, 出現尖鋒或下滑,均表明窯工況有變化,需調整喂煤量或系統風量,如曲線持續下滑,則需高度監視窯內來料,
必要時需減料減窯速,防止跑生料。
b、入窯物料溫度及最末級旋風筒出口溫度
正常情況下,入窯物料溫度一般在850~900℃,這個變量反應了入窯物料分解率高低和分解爐內煤粉燃燒和CaCO3分解反應的平衡程度,通常用分解爐出口或最末一級旋風筒出口溫度自動調節窯尾喂煤量來實現預熱器分解爐系統的穩定。
c、出預熱器C1級溫度和高溫風機出口O2含量
正常操作中出預熱器的系統溫度應為320~350℃,高溫風機出口O2含量一般在4~5%左右,這兩個參數直接反應了系統的拉風的適宜程度。兩者偏高或偏低可預示系統拉風偏大或偏小,需調高溫風機閥門開度或轉速。
d、入爐三次風溫與冷卻機一室篦下壓力
正常條件下入分解爐三次風溫一般在850℃左右,窯越入爐溫度愈高,篦冷機一室壓力一般在3.5~5.OkPa,一般通過調整篦床速度穩定冷卻機料層厚度,提高入窯二次風溫和入爐三次風溫。
e、窯頭負壓
正常條件下窯頭呈微負壓,一般在-25~-50Pa,如其增大或減小,則需調整窯頭收塵風機閥門開度,如其波動增大,曲線變寬,則需綜合窯功率及窯頭喂煤情況加以調整。
在正常狀況下,操作人員要多看參數記錄曲線,看其發展趨勢和波動范圍,只有這樣才能提前發現故障隱患,一般條件下應優先考慮調整喂煤量和用風量,以保持熱工制度的動平衡。
因各廠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控制調整變量不可一概而論,要根據自己的現狀確定,以上初淺認識,僅供參考。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