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m×13m管磨機運行效能分析
隨著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的國產化技術的成熟,大產能預分解生產工藝在全國范圍的普遍推廣,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水泥熟料市場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利潤空間愈來愈小。由于建筑市場無法直接使用水泥熟料,因此,隨著水泥熟料市場逐步達到供需平衡,局部地區的供過于求決定了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必須四面突圍;所不同的是,水泥作為建筑市場重要的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后續的發展商品混凝土將作為建筑市場的主要產品),可以直接使用。因此關注粉磨效能對提高水泥企業的效益凸顯出更為重要的價值。
2 概述
設計規模80萬t/a水泥粉磨站建有兩臺?準3.8m×13m管磨機,分別配置了最大產能可達120t/h的N-2000型O-Sepa選粉機。該粉磨系統設計產能P·O42.5為75t/h,P·C32.5為85t/h。
粉磨系統工藝流程詳見圖1。
試生產期間,由于系統工況調整的原因,水泥磨臺產遲遲不能達產達標:2003年8月份屬于生產較好的月份,兩臺磨機的平均臺產分別僅為68.1t/h和58.3t/h,為此組織了專項整改,重點改造和解決了選粉機的選粉效率問題,使出磨水泥的質量和產量均有較大改善。目前兩臺水泥磨運行已基本達到設計能力。
本文以一個典型的運轉周期內兩臺水泥磨運行的技術經濟和質量狀況為例,分析現有運行情況反映出的趨勢和特點。
3 運行情況
3.1 CM1#水泥磨
CM1#水泥磨運行以生產P·O42.5為主,運行周期內平均臺產為76.91t/h,比表面積348.2m2/kg,后期生產P·C32.5比表面積稍高(圖2)。
編號*1-*8僅臺產偏低,比表面積及非熟料量均正常;*9-*25由于非熟料量穩定,出磨比表面積穩定,臺產水平總體波動較小,后期非熟料量有所下降,相應比表面積、臺產均有所下滑;編號*26-*31由于品種變化導致非熟料量有較大變化,臺產水平相應的變化趨勢明顯:非熟料量低則臺產低,但比表面積變化不明顯。
3.2 CM2#水泥磨
CM2#水泥磨運行周期內以生產P·C32.5為主,后期生產P·O42.5時出磨比表面積走低。平均臺產為79.03t/h,比表面積348.9m2/kg(圖3)。
編號1-8由于物料平衡調整的影響,非熟料量走低,但比表面積、臺產水平均平穩;9-25由于非熟料量較穩定,比表面積也較穩定,臺產水平波動不大;26-31,由于品種變化,非熟料量大幅降低,相應臺產水平下了一個臺階,比表面積也是相應呈走低的趨勢。
......
摘自《中國水泥》2005年 06月號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