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窯系統“綜合癥”
1 窯系統風量的調查與分析
在工作狀態下,如系統通風量存在問題,那么窯生產就不會達到正常,所以首先選擇風量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主要內容是總通風量大小是否滿足生產要求。根據分析調整風量及風的平衡,觀察產生的結果。1.1 系統總通風能力分析
在正常生產中將風機轉數提高到額定轉數(風機入口閥開度100%)。
本公司窯系統的通風壓降最高可達6 530Pa,預熱器壓降可達到5 600Pa。這說明該系統的風機通風能力是完全可以滿足2 800t/d的生產要求,排除了系統風量不足這個疑點。
1.2 總通風量的調節
生產過程中發現,隨著系統風量的改變,即增加風量和減少風量,熟料的產量、質量都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由此又排除了操作中控制不當的另一個疑點,說明系統總通風量控制量不是窯達不到能力的主要原因。
1.3 風量的匹配
我公司窯尾煙室和分解爐出口沒有設置在線的氣體分析儀器。
窯系統采用DD型分解爐,有三路風入爐供其正常工作。這三路風的平衡是通過兩個三次風閥?準1和?準2實現的。風進出分解爐的方式如圖1所示,要發揮分解爐的功能,這三路風平衡是關健。
1.3.1 三次風量過大
2003年1月16日到2月8日期間,現場情況是窯內溫度低,出窯熟料fCaO合格率僅為50%左右。熟料的外觀表現多孔、疏松、黃心,投料量也僅為150t/h。此間進行了多方面分析,排除了煤質、物料成分、操作控制等多項因素,一時難以查找原因。停窯對系統進行檢查時,發現分解爐兩側三次風控制流量閥損壞嚴重。閥板面積燒損2/3左右,已失去控制風量作用。更換該閥后,生產又恢復到初始狀態。由此可知由于三次風閥損壞,二次風與三次風失去正常平衡,導致窯內通風量不足,系統能力下降,出窯熟料質量變差。操作中因沒有判斷依據,盲目變風加煤,使問題變得更嚴重。
1.3.2 三次風量過小
2003年5月檢修以后,窯的投料量仍為150t/h;出窯的熟料黃心多,疏松,fCaO合格率僅為55%;窯頭溫度偏低;窯尾煙室結皮量大。分解爐出口壓力上升了200Pa左右,分析后認為出現此種工況可能是三次風閥開度過小所致,將兩個三次風閥同時增大了250,調整后窯的工作狀況發生了明顯改變,窯內溫度穩定,投料量明顯增大,熟料外觀質量明顯好轉,fCaO合格率達到75%以上。
從以上兩次經歷中我們體會到,三次風風閥位置不當,導致系統風量嚴重失衡。因此,我們必須用適當的方法確定系統內各股風量的平衡狀態。否則生產不可能達到理想狀態。
1.3.3 準確把握風量平衡關系,提高窯的產質量
自2004年5月以后,我們十分重視風量平衡對生產的影響,根據窯的運轉狀況,調整三次風閥開度和風量,窯的產能逐漸增大,日產量達到2 600t/d,并且質量穩定,fCaO合格率超過80%。
從系統風量的調整和系統風量的平衡調節過程中,體會到隨著風量匹配的失衡程度變化,窯的能力逐漸降低,產質量逐漸下降,對于沒有定量分析手段的生產線來說,應給予高度重視。
......
摘自《中國水泥》2005年 03月號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