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技術創新改造傳統水泥工藝
湖南省共有水泥企業350家,其中有干法水泥生產線3條,旋窯生產線66條,80%為機立窯生產線。2003年,全省水泥生產能力為4500萬噸,實際生產水泥3000多萬噸。年產量在30萬噸以上的企業只有11家,企業平均年生產水泥不到13萬噸,遠遠低于全國29萬噸的平均水平。裝備技術落后、企業規模偏小,已經成為嚴重制約湖南水泥工業發展的“瓶頸”。
面對我國水泥工業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湖南水泥工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傳統工藝,在技術創新中實現行業整體“突圍”。通過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提升全省水泥行業的裝備技術水平,達到從根本上調整水泥產業結構和提升整體市場競爭能力的目的。
今年湖南省建材產業宏觀管理的重點是清理整頓“小水泥”,調整優化水泥生產結構。湖南省將嚴格禁止新建和擴建機立窯、干法中空窯、濕法窯水泥項目,大力支持能耗低、污染小、勞動生產率高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重點支持有資源的地方建設日產4000噸及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鼓勵地方和企業加大技改投入,以淘汰落后產能的方式,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爭取在建的3條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盡快建成, 籌建的11條生產線盡快開工。同時,全省大中型水泥企業要在市場需求集中的地區,建好水泥粉磨站和商品混凝土攪拌站,不斷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的市場占有比重,加快水泥結構調整的步伐。
2003年以來,隨著湖南水泥市場需求轉旺,外省和境外資金大量涌入湖南,如安徽海螺集團、浙江新星集團、廣東梅雁集團、馬來西亞康達水泥公司等企業,紛紛來湘投資興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這極大地帶動了湖南本土水泥企業,于是各自都使出了“看家本領”。韶峰水泥集團作為湖南建材的“龍頭老大”,擁有湖南第一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日產2500噸熟料的新型干法線,先是對水泥市場進行戰略“占領”,在岳陽、益陽、長沙、湘潭等中心城市建立水泥粉磨基地,做好了市場的“布局”,然后是緊鑼密鼓籌建日產5000噸熟料干法線。郴州東江金磊水泥有限公司也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產能,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市場競爭力,其投資興建的日產2500噸熟料的干法線,將于今年10月建成投產,公司年生產能力將達200萬噸以上。一些立窯企業也正在著手籌建新型干法水泥線。依靠技術創新,改造傳統水泥工業,成為湖南積極發展水泥工業的重要舉措。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