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廣東是水泥生產和消費大省,珠三角地區是全國三大水泥市場之一。根據廣東省水泥協會的統計,2003年廣東省水泥產量和消費量分別為8011萬噸和9100完噸,供需缺口主要又廣西、湖南等周邊輸入補充。受當地水泥價格、市場供求關系、水泥供應半徑和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只有廣西、湖南中南部、江西南部和閔西南等地區的水泥生產企業對廣東市場有一定的供應能力。
廣東水泥產業“大而不強”,結構落后、行業集中度低、分布不合理。截止2003年底,廣東水泥行業擁有525家水泥生產企業,平均產能約16萬噸:立窯水泥還占據著廣東水泥市場約80%的市場份額,新型干法水泥僅占約8%,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3%,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廣東的水泥生產能力主要分布在粵北、粵西、粵東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區域。在經濟高度發達、缺乏石灰石和煤炭資源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約有4500萬噸以立窯為主的水泥產能,約占全省水泥總產能的50%以上,分布很不合理,與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經濟發展水平極不相稱。有鑒于此,據了解,目前廣東省有關部門已根據廣東石灰石資源集中于粵西、粵北和粵東三個地區的分布特點,將粵西、粵北和粵東列為廣東水泥的重點發展地區,珠三角為限制發展地區。這種布局是符合水泥行業的特點和珠江三角洲產業升級的現實的。但是,從更大的范圍看,這種布局并沒有體現區域經濟合作新形勢和優勢互補和協調發展的新要求。
縱向比較
技術結構得到較大改觀。自1999年到2002年,全省工關閉、淘汰和取締小水泥生產能力約1100萬噸。全省現有水泥企業約530家,水泥總產量從1999年的5522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8011萬噸,創廣東水泥年產量歷史記錄。其中,立窯水泥產量的比重減少了10個百分點,旋窯水泥產量的比重從1999年的9%提高到了2003年19%。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產量的比重也從1999年的3.3%提高到2003年的7.85%,增加了4個百分點。
產品結構有所改善。通用水泥的強度等級100%為32.5以上,比1999年的85%提高了15個百分點,其中具備生產32.5強度等級條件的水泥企業占水泥企業總數的19.3%;42.5強度等級及以上水泥占25.2%,比1999年的12%提高了13個百分點;52.5強度等級及以上水泥占0.96%,而1999年尚沒有能生產該等級產品的企業。
水泥產業布局趨于合理。一批工藝落后、粉塵嚴重的水泥企業從旅游景區及中心城市逐步退出,其中深圳和東莞市都已經或正在關停了所在區域的水泥生產企業。一批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業先后在粵東、粵北、粵西等靠近資源的山區投入建設。而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水泥企業也都投入重金進行符合國家政策的環保治理,運用城市垃圾和利用廢棄物作為能源的水泥生產線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