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對建材等比較具有優勢的工業企業應對世貿作點評
張志剛介紹說,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所做的承諾,我國將在關稅減讓、逐步取消非關稅措施等方面承擔相應的義務。工業品關稅稅率平均降到9.44%,降稅的最終實施期總體上是2005年,個別產品延長到2008年。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 經過最長5年的過渡期,逐步取消358個稅號主要工業品非關稅措施,并承諾了24類產品的基期配額量和過渡期內每年的配額增長率。在與工業相關的分銷服務方面,將逐步放開外商對敏感商品的批發、零售業務。
張志剛說,經過紡織、輕工、煤炭、冶金、石化、機械、汽車、建材、有色、煙草、醫藥等十幾個工業行業的綜合調查分析,與世界相應產業比較,中國不同行業的競爭能力強弱不同,加入世貿組織后所受的影響也不同。
對于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比如紡織、輕工、煤炭、建材、有色等,其他如服裝、絲綢、羽絨制品、家電、一般機電產品、日用機械、皮革制品、鞋類、玩具、煤炭等產品,優勢比較明顯。
一是生產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服裝、棉紡織、絲綢、化纖、煤炭、水泥等生產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位;空調器、洗衣機、電冰箱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30%、24%和16%,已步入家電生產大國行列。二是出口比重大,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紡織品、服裝、一般機電產品、鞋類、旅行用品及箱包、玩具、塑料制品等七類產品,1999年出口額達1412億美元,占我國出口總額的72.4%。三是擁有一批優勢企業和部分知名品牌。據統計,我國生產家電的前六家企業,電冰箱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75%,洗衣機占74.6%,空調器占68.5%。國產大家電產品已主導了80%的國內市場。涌現了海爾、科龍、春蘭、格力、小天鵝、長虹、TCL等一批知名品牌和生產集中度高的企業。四是具有明顯的勞動力成本和資源優勢。 這一類行業總體上看優勢十分明顯,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問題,主要是產品多屬中低檔,附加值低,自創品牌不多,多數企業未形成經濟規模;有些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較低。
對這類行業,總的是在鞏固、提高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抓住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機遇,發揮優勢,做到優勢更優,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鼓勵具有出口優勢的企業擴大出口,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重視技術創新投入,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鼓勵企業創造知名品牌。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