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區砂石規劃布局、加工開采等迎來重大變革
為進一步優化全省砂石資源開發產業布局,緩解砂石資源供需矛盾,推動砂石資源開發企業轉型升級、重組整合、綠色發展,促進礦產開發、生態保護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近日,甘肅省自然資源廳向各市州、蘭州新區、甘肅礦區自然資源局下發了《甘肅省自然資源廳關于規范砂石資源有序綠色開發保障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了四個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保護優先。嚴禁在各級各類保護地、環境敏感區域內設立砂石資源采礦權,全面構建綠色開發模式,將砂石資源開發控制在環境承載能力之內。
二是堅持嚴格準入。嚴格控制開采總量和規模,提高準入門檻,在開發空間、準入規模和開發利用方式等方面制定嚴格的布局優化具體標準,強化優化標準的剛性約束,促進礦產開發合理布局,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三是堅持轉變方式。切實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統籌好生態、礦產、土地等各類效益;關閉傳統砂石企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堅決樹立綠色發展、保護環境、整合資源、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行業旗幟。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市場化運作、優勢企業重組整合的資源開發新機制。與資源規劃、空間規劃、礦業權出讓、產能規模、建設標準等制度配套改革,全面推進礦產開發管理改革創新,不斷提升礦產資源管理水平。
《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是:
確保在3年內形成砂石資源開發產業“集中化、規模化、綠色化、智能化”的格局,實現行業形象好、企業效益好、社會貢獻好的新局面,全面建立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的綠色開發新模式,真正把砂石資源開發納入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之中。
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還提出了7個方面的工作措施: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開展甘肅全省縣級市以上城區周邊及大型工程沿線砂石資源調查工作,摸清可采區域內資源底數和分布位置,充分發揮礦產資源規劃的引導管控作用,徹底解決砂石資源規劃依據不足的問題;同時,決不能把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再列入礦產資源規劃之中。
二是優化開發布局。統籌建設河西地區、蘭州白銀、天水地區、隴南地區、平涼地區等五大砂石資源開發基地,形成帶動甘肅全省城市建設的砂石資源開發總體布局。采區數量控制方面,縣級城市周邊2處~3處、地級市周邊3處~4處、省會城市周邊5處~6處為原則,城市群區域內做好相互銜接,統籌布局。生產規模方面,地級市周邊最低開采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最小儲量規模不小于1500萬噸,縣級市周邊最低開采規模不低于50萬噸/年,最小儲量規模不小于750萬噸(為扶貧項目建設設立的采礦權除外)。力爭通過3年~5年時間,在甘肅全省形成一批社會影響大、綠色環保、工藝技術先進、經濟社會效益好的優勢企業。
三是全面推動建設綠色礦山。針對新建砂石料企業,不符合綠色礦山標準的,堅決不予配置礦業權;對已取得礦業權的企業,要求企業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開展建設工作,設定改造期限,用政策手段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對不符合綠色礦山標準的企業,依法依規有序關閉退出。
四是加快重組整合。允許被整合企業以評估價格入股或補償退出,要把開展對老舊礦山的環境恢復治理工作作為參與整合的先決條件,嚴禁以“承包”“獨立采區”等方式進行“假整合”,一經發現,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并由當地政府予以關停。
五是支持產業脫貧、盤活貧困地區砂石資源開發。
六是推動轉型升級、創新管理機制。積極鼓勵充分利用建筑廢棄物、礦山尾礦生產機制砂石,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完善砂石資源開發合同管理制度。
七是加強監管、堅持履職盡責。
《意見》還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制度保障、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等3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綠色發展是砂石骨料行業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主題。砂石企業需要肩負起振興民族工業的使命,做負責任的企業,在享受礦山賦予我們財富的同時,亦不忘綠色發展之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各地政府部門亦要做好監督管理,推動礦山綠色開發。甘肅省此次《甘肅省自然資源廳關于規范砂石資源有序綠色開發保障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頒布,將為甘肅地區砂石資源礦山有序綠色開采奠定基礎。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