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減稅降費助草原煤企“綠色”轉型
提起煤炭企業,經常映入腦海的是煤渣滿地、粉塵漫天的畫面。但不久前,記者實地探訪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兩家煤炭企業時,見到的卻是露天煤田整齊劃一、廠房干凈清潔、周邊綠草如茵。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鄂爾多斯煤炭企業著力向“綠色”“高效”“清潔”轉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減稅降費政策實施,為草原煤企向“綠色”轉型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治理污染 稅收添綠
走進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經濟開發區的內蒙古廣納煤業集團,見不到“狼煙四起”的景象,開采出的煤炭統一堆放在煤棚里,一輛輛噴霧水車正在廠區來回穿梭,消除作業時揚起的煤塵。廣納集團總經理肖飛介紹:“2017年集團制定了綠色發展5年方案,重點治理露天開采導致的粉塵問題。”
肖飛說道:“作業時我們堅持‘以水定產’,沒有水堅決不生產,在礦山爆破、鏟裝運卸、各個作業點及運輸道路上均使用水進行潤濕降塵。同時搭建儲煤大棚,解決了煤炭露天堆放問題。在無塵作業項目上,我們共計投入資金1.2億元。”
與此同時,以治理渣山為主要目標的“綠色礦山”建設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中。廣納煤業駱駝山礦區連片的渣堆一直是煤灰污染的重災區,這片3.9公里長、面積達150多萬平方米的渣山,天晴時籠罩在飛揚的煤灰里,下雨時泥水肆意橫流。2017年,廣納集團在駱駝山開始試點建設“綠色礦山”項目,兩年的時間里投入了近2億元的資金,目前已初見成效。
記者登上治理后的駱駝山,蜿蜒起伏的山丘上長出了一層嫩綠的新草,空氣中也彌漫著青草的清香。廣納集團董事長王全才說:“建設‘綠色礦山’,我們投入了大筆的資金,而減稅降費政策為我們緩解了資金壓力。今年增值稅稅率由16%降到13%,能為企業減稅約3800萬元。1月份個人所得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實施,集團職工個人所得稅整體負擔下降了57%,有了好政策,職工更有動力,我們也更有信心了。”
國家稅務總局內蒙古鄂托克經濟開發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蘇雅拉圖介紹:“2018年,廣納集團因粉塵排放量減少而享受環保稅優惠460萬元。減稅降費助力企業轉型發展,而新的生產工藝又為企業帶來相應稅收優惠,稅收的正向激勵作用由此得到了充分體現。”
稅收優惠助力煤制油設備國產化
無塵開采、“綠色礦山”是鄂爾多斯煤炭企業在“綠色”轉型上邁出的第一步;而依靠技術創新,實現煤炭資源“綠色”深度開發則是第二步。
位于伊金霍洛旗的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以下簡稱煤制油分公司)生產車間,烏黑的煤粉被源源不斷地輸送進生產線,20多個小時后,這些煤粉轉化為清澈透明的優質油品。我國富煤、少油,把煤變成油,曾是國人多年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已然成真。
回想項目發展歷程,煤制油分公司總經理王建立頗有感慨,“煤制油項目雖然在2008年就已建成投產,但那時關鍵設備全靠進口,高昂的引進成本讓企業多年來承受著虧損之苦。多虧了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大大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自2008年以來,公司累計享受16.7億元的稅收優惠。其中享受‘執行定點直供計劃銷售石腦油’一項,就免征消費稅15億元。”
王建立說:“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后,僅增值稅稅率下調,企業就能節省2100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也給企業帶來實惠,今年我們開始研發油渣萃取科研項目,將投入資金3.4億元,預計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000多萬元。”
今年5月,煤制油分公司成功實現了百萬噸級煤直接制油系列關鍵裝備的國產化,目前,公司已開始籌備建設煤制油第二、第三生產線。“減稅降費讓企業發展信心更足了。”王建立說。
采訪結束后,記者從鄂爾多斯市能源局的網站上了解到,昔日“一煤獨大”的鄂爾多斯,正緊隨著國家綠色發展步伐,持續構架多能互補、綜合利用、高效清潔的現代能源生產供給體系,繼續向全國各地輸送“綠色動能”。
國家稅務總局鄂爾多斯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苗福成表示:“減稅降費對煤炭產業‘綠色’轉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全市稅務部門將繼續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促進鄂爾多斯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