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運輸業!伙食差、罰款多...這篇文章戳中了多少水泥司機的痛點!
傳統的工業、制造業,到新興電商,都離不開物流運輸產業的支撐和支持,各種公路運輸網絡像供血血管一樣支持著這些產業。
水泥行業同樣不例外!
水泥產品的生產流通過程大致包括四個部分,從礦山到熟料生產工廠的礦石運輸、工廠到粉磨站的水泥熟料運輸、粉磨站到銷售商/攪拌站的粉狀水泥運輸,還包括有末端成品混凝土的運輸。
近日,央視財經頻道就把鏡頭對準了運輸業......
今年的6.18電商促銷季已經結束,物流業上半年最忙的時刻也告一段落。
最忙的時候有多忙?很多物流公司都遭遇了司機緊缺的窘境。一些物流公司甚至上演了“搶人”的無奈之舉。
電商大促物流忙 司機緊缺薪酬漲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今年6.18電商促銷季期間,業內同行到處挖人、挖車。其中一家物流公司,在6月初就儲備了15個備用司機,后來被挖走了大概7—8個人,最后只能拿三到四倍的待遇臨時來補充人,每天要多支出5萬塊錢以上,持續了將近20天。
這家物流企業有70多名固定司機,平時的司機缺口大約在20%左右,但在6.18時缺口上升到了30%以上,即使兩個月前就開始招聘儲備司機,但至今無人應聘。
更頭疼的是,車隊負責人說每天停駛車輛高達20多輛車。由于司機緊缺,很多物流企業都不敢接訂單。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我國貨車司機從業人員為3000萬人左右,但以物流發展的速度看,貨車司機的缺口至少在1000萬人左右。
強度大成本高保障少 貨車司機“痛點”多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在外界看來,電商的發展讓貨車司機成了搶手的職業。但在貨車司機的眼中,他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生存狀況越發艱難,“退出”成了很多司機的選擇。
方便面、礦泉水、面包,這些速食是貨車司機的餐飲標配。長途跋涉、風餐露宿更是貨車司機的日常寫照。
從業12年的許慶龍說,對自己職業生涯最深切的感受就一個字“累”。當看到身邊很多同行都轉行時,他也萌生了退意 。
貨車司機 許慶龍:有的同行自己干點個體、小本經營,還有的是給別人打工,反正是不開貨車了。太累了,操心太多。
48歲的谷德信是個體司機,他面臨著更加困難的選擇:繼續干下去,腰椎間盤突出以及胃病讓他的身體吃不消,但如果不干,花了20多萬元買的二手貨車就沒人開,本錢也掙不回來。
貨車司機 谷德信:打算轉行,但車也得處理了,保不住本,先暫時擱著。
呂周玉也是一名個體司機,他剛從上海拉了一趟活,不過算起這趟活的成本,他一言難盡。
貨車司機 呂周玉:一趟活四五千塊錢,高的給五千,除了油、過路費,也就剩個七八百塊錢。
工作強度大、運輸成本高,成為了很多貨車司機選擇退出的主要原因。而這種現狀,在個體貨車司機的身上更為明顯。
根據統計,我國的個體貨車司機占比達到70%以上,超過6成的司機都沒有相應的保險。此外,70%以上的貨車司機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40%的貨車司機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
貨車司機 許慶龍:不好跑,路上還得擔心丟油,丟輪胎,有的還丟貨。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崔忠付:貨運司機最頭疼的事就是遇到各種各樣的罰款,這是他們沒法控制的。對貨運司機的罰款已經構成了一個固定的成本。
貨車司機“后繼不足” 年齡斷層成瓶頸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貨車司機終日奔波在路上,是推動物流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他們卻要面對許多行業痛點,這樣的兩難要如何改善?就業結構的失衡,又該如何解決呢?
央視財經記者在多家物流運輸企業采訪時了解到,目前,整個貨運行業的司機年齡普遍在40歲左右,90后的從業人員寥寥無幾。 年齡斷層已經成為了整個行業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CJ榮慶物流北京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康成民:90后司機在整個行業中,尤其在我們公司,占比不到5%。
北京澳德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趙凡超:我們公司大概一百多名司機,90后司機數量可能就是個位數,四到六個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為了解決物流行業存在的貨車司機緊張、年齡斷層等問題。一方面,物流公司應該加大司機的工資、保險等保障力度,增強行業吸引力;另一方面,應該利用智能化的平臺,統籌公路運力,避免運輸過程中,貨車和司機資源的浪費。
據了解,目前,我國智能化物流共享平臺正在完善中,有300多家共享平臺能提供相關服務。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崔忠付:因為這個平臺就是共享的機制,車成了大家的車,通過平臺,使車輛的運行效率更高,司機能賺更多的錢。這也是提高貨車司機待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