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院獲得“四川省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2002年3月1日,成都院的設計管理系統在全院范圍同步投入實際生產運行,同時正式廢止原來的傳統運作方式,在國內工業設計院中率先實現了全院設計生產和管理工作的全盤信息化和無紙化,立即在本省工程設計界引起強烈反響。四川省勘察設計協會專門組織專家委員會到成都院舉行現場鑒定,評價為“真正使設計、管理、貫標工作結合在一起的集成應用系統,可靠性強,成果準確,工效提高顯著,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達到設計行業先進水平,建議在工程設計行業中推廣應用”,一致通過授予本年度唯一的省級優秀軟件獎。
為了使信息化管理立即收到顯效,當時成都院首先選擇工程設計過程控制這一中心環節作為突破口投入實用,成功以后馬上擴展到其他各個方面的設計管理和質量管理工作,并且按照以電子媒體為工作介質、以網絡為工作平臺的全新運行模式,創建了一個網上生產、網上貫標、網上管理的完整的信息化運行體系。從首次投用到現在,這個體系始終在實際生產中保持正常有效運行狀態,有力地促進了本院設計生產力的發展,最突出的優點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顯著提高了員工的勞動生產率。自2000年初以來,成都院設計項目的規模、數量較前增長數倍,項目的技術創新、優化設計要求也發生了質的提高,全院的設計技術人力資源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緊張局面,迫切需要采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這也正是當時驅動成都院推行設計管理信息化的現實動因。通過全盤無紙化作業的實現,廣大設計、管理人員都從處理大量紙質文件、資料、記錄的繁瑣工作中解脫出來,只需在本人計算機上就可完成工作的全過程,全員的作業效率顯著提高,有效地緩解了成都院設計人力資源緊缺的現實矛盾,達到了通過管理創新挖掘潛力的目的。與90年代相比,目前本院設計人員平均工作效率提高到10倍左右。
2、有力地增強了本院質量管理體系的嚴格性和有效性。工程建設領域對設計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設計質量必須依靠嚴格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證。如何在生產任務空前繁重的形勢下強化全員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這是擺在成都院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在傳統管理模式下,員工之間在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工作習慣等等個人主觀因素方面的差異必然表現為行為上的差異,因此某些員工行為中的隨意性和不規范現象很難杜絕,這是設計院質量管理中普遍面臨的老大難問題。而在網上運行模式下,設計全過程中各項工作的程序均由軟件規定,誰都不可能任意違反;各種記錄均由服務器自動生成和自動保存,員工必須及時鍵入相關內容,不可能事后“彌補”,更不可能發生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隨意丟失之類現象。總之,信息化管理是以帶有強制性的技術手段代替傳統的人為管理方式來規范廣大員工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設計過程中主觀人為因素的影響,在簡化員工操作的同時,也減少了員工行為的不規范性和隨意性。成都院實行信息化管理后,不僅沒有削弱原有的質量管理措施,而且利用網絡技術的便利增添和完善了圖紙版次管理、開發項目控制、質量問題信息反饋、人力資源管理等一系列新的質量管理措施,從而強化了全員全過程控制的嚴格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設計質量保證能力。2002年9月,成都院的“網上運行型”質量管理體系經過質量認證機構“長城(天津)質量保證中心”的全面系統檢查,被證明具有充分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3、提高了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水平。實現信息化管理后,全院每個設計項目、每個部門、每個專業乃至每個設計人員的生產活動進展狀況隨時可以在網上查詢,整個生產活動始終處于管理層的充分監督之下有序進行,對生產調度管理帶來極大的方便,減少了管理上的盲目性,增強了主動性和預見性,使我們能夠及時調整人力資源配置和工作部署,從而提高了成都院的合同履約率,增加了顧客的滿意度。
4、提高了成都院的全員信息資源共享程度和檔案管理水平。成都院對于設計產品、管理文件、過程記錄等各類電子文檔分別建立了網上管理體系,可以快捷、有序、準確、方便地進行歸檔、存儲、檢索、查詢;同時綜合運用本院局域網的設計管理系統、信息發布系統、文檔共享系統、電子郵件系統,構成了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并通過指定接口與外部廣域網相連,實現了技術信息、管理信息、文檔信息的全員資源共享。對于設計院來說,信息資源共享程度的提高就意味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這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