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聞聯播再次聚焦海螺水泥
圍繞做大做強國資國企的目標,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迎難而上,通過采取一系列完善機制、調整布局等方面的改革舉措,不斷在國企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節環節取得新進展、新突破,以省屬企業為主體的國有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被不斷激發,全面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
【出鏡】記者:這里是海螺集團水泥生產調度工藝管理中心,在我身旁的這個大屏上實時顯示著海螺集團分布在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20多個水泥生產研發基地的運行情況,從水泥的開采、配比再到后期的加工運輸,各個基地水泥生產的全過程都會在這個平臺上得到精準把控。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海螺集團水泥生產調度工藝管理中心的工程師們正在對位于陜西省寶雞市的鳳凰山生產基地進行生產工藝遠程指導,這個基地是海螺集團2017年兼并當地一家建材企業后改造建成的。
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調度工藝管理中心
操作工程師 康小育
“之前它在生產工藝或生產設備都相對比較落后,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已經從它的生產、運行、管理、設備優化,包括環保治理這塊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它的各項指標已經達到全球(同)行業的一個領先水平。”
利用自身在規模、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大力實施兼并重組,是海螺集團不斷做大做強的一條重要途徑。自上世紀90年代成立以來,企業已先后實施了兼并重組40多次,水泥的年產能從最初的150萬噸發展到了現在的3.5億噸,位居世界前列。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海螺集團又開始通過兼并重組,在智能化生產、綠色轉型、產業鏈延伸方面做起了“文章”。
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濟師 丁鋒
“這種兼并重組是在外延式擴張的平臺上對企業進行環保化、科技化地改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已經完成了6千多萬噸產能兼并重組,產業鏈板塊隨著兼并重組實現了擴張。”
著眼于優化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產業結構,通過實施兼并重組,現在不僅省屬企業由最多時的43戶調整到了目前的29戶,而且這些企業通過整合省內外資源,加快了做大做強的步伐。特別是近年來,安徽一方面推動完成了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重組省機械工業設計院等省屬企業與央企的重組;另一方面又組織實施了省高速集團和省交通集團等10多對省屬企業之間的重組。今年,馬鋼集團通過采取劃撥51%股權至中國寶武集團的方式進行強強聯合重組更是為壯大安徽省國有經濟再添了一把力。
安徽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葉傳柏
“以改革重組和整體上市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促進了一批龍頭骨干企業的快速成長,打造了一批(行業)國家隊。”
不僅是兼并重組,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采取的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規范董事會建設、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大大激發了國有企業的發展活力。作為全省最大的國有企業,銅陵有色就在深化產權多元化改革中不斷提升了集團的資本實力。今年,企業又在其分公司金冠銅業首次開始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公開招聘、轉任和競爭上崗的方式,組建了一個職業經理人團隊,對企業進行專業化管理。
銅陵有色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丁士啟
“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吸收所有所有制的一些優點,我們人的動能、設備以及一些資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另外一些好的管理經驗、管理技術得到應用。”
通過持續推動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進展,安徽國資國企正在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中,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尤其是省屬企業發展潛能不斷被激發,平均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從2013年的344億元、216億元、9億元提高到2018年的539億元、288億元和25億元,專利擁有量目前達到了22000多件,比2016年增長56.9%,呈現出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發展態勢。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