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泥產能置換的思考
2019年6月17日,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發出公告,受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委托,其將于7月4-5日組織召開南寧紅獅50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及配套9000KW低溫余熱發電項目、廣西合山虎鷹建材有限公司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二期)55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廣西魚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日產5500噸水泥熟料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就產能置換方案的合法合規性以及產能指標的真實性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6月19日,某網刊載了一篇標題為《新增產能,加劇過剩,行業效益下降,決策者是否應該被問責?》的未署名文章(以下簡稱“某網文章”),公開質疑國家產能置換政策的科學性及廣西水泥熟料建設項目產能置換工作的合理性,甚至建議“直接叫停跨省置換”。現在,本人就全國和廣西水泥行業基本現狀以及產能置換工作發表幾點看法。
一、產能置換是嚴格執行國務院政策文件的重要舉措
產能置換是實現嚴禁新增產能、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產能有序退出、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的重要手段。在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水泥過剩產能、嚴禁新增產能的背景下,國務院陸續出臺了《關于化解產能過剩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等一系列文件,提出水泥行業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確有必要建設的新項目,須按照等量或減量的原則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同時明確提出,鼓勵各地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市場化運作的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形成淘汰落后與發展先進的良性互動機制;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引導國內有效產能向優勢企業和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集中,推動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格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要求,2018年12月31日工信部印發了《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工信部原〔2017〕337號),進一步加大水泥行業減量置換的力度。實施辦法規定:水泥熟料項目,除西藏地區繼續執行等量置換外,其他地區全面實施減量置換,其中:位于國家規定的環境敏感區內的建設項目,每建設1噸產能須關停退出1.5噸產能;位于非環境敏感區內的建設項目,每建設1噸產能須關停退出1.25噸產能。實行減量置換、特別是跨區域的產能減量置換,有利于將水泥熟料產能嚴重過剩地區的產能向其他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進行轉移,并壓減置換產能的20%以上,既控制了新增產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去產能,加快了我國水泥整體裝備技術水平的提升。
二、廣西不屬產能過剩區域,需適度發展水泥
近幾年廣西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均在90%以上。2017年廣西水泥熟料產量7271.6萬噸,設計產能6969.9萬噸/年,實際產能7882.85萬噸/年,如按實際產能計算,產能利用率為92.2%;2018年廣西水泥熟料產量7596.29萬噸,設計產能7279.9萬噸/年,實際產能8192.85萬噸/年,如按實際產能計算,產能利用率為92.7%。如按設計產能計算,產能利用率已經超過100%。
廣西水泥行業利潤逐年增長。根據廣西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廣西水泥行業經濟效益持續改善,行業利潤總額逐年增長。2018年廣西水泥行業利潤更是創歷史新高,達到98.1億元,相比2017年的55.8億元,同比增長101.4%,已翻了一倍,利潤率高達24.8%,比全國同期平均利潤率17.7%高7.1個百分點,比同期廣西建材行業平均利潤率10.1%高14.7個百分點。
廣西水泥產能集中度高。截止2019年6月,廣西共有水泥熟料生產線65條,合計設計產能7279.9萬噸/年,按照《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工信廳聯原〔2017〕337號)換算,廣西共有實際產能8192.85萬噸/年。其中,廣西華潤水泥共有18條生產線,合計設計產能2284.7萬噸/年,占總產能的31.4%;海螺共有11條生產線,合計設計產能1410.5萬噸/年,占總產能的19.4%。華潤、海螺兩家總產能達到3695.2萬噸/年,占總產能的50.8%。前5家企業合計擁有生產線45條,設計產能5648.2萬噸/年,占總產能的77.6%。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提出到2020年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要求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量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60%左右。而廣西僅排名前5家水泥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就遠高于60%。
廣西在發展水泥行業過程中,合理布局,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十二五”期間,廣西淘汰落后水泥4162.6萬噸,為發展新型干法水泥騰出空間。
廣西屬于落后欠發達地區,2018年城鎮化率僅為50.2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9.58%,城鎮化建設任務依然艱巨,而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帶動水泥市場的需求。近期,廣西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19-2021年)》,提出了一系列重點任務,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未來幾年將加大東融鐵路規劃建設力度和東融公路建設力度,推動海上互聯互通建設、內河互聯互通建設、航空互聯互通建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國家發改委也批復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9-2023年)》,目標依托干線鐵路及城際鐵路,構建覆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鐵路客運網絡。此外,廣西發改委2018年印發了《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0年)》,規劃投資1.16萬億元新增建設高速公路8000公里。可見未來幾年,廣西將持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形成對水泥的增量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啟動為廣西水泥行業的發揮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2月18日份,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立足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規劃中強調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推動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對水泥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廣西利用沿江沿海、西江黃金水道的優勢,運輸成本低廉,廣西的水泥可銷往廣東、海南、港澳等地區。
過去三年,廣東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分別為10.0%、13.5%、10.7%,預計未來仍能維持10%左右的增長。受固定投資及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的影響,水泥市場的需求將繼續擴大。考慮到新增產能的投產及落后企業產能關停,未來廣東水泥市場缺口總體維持在4000-5000萬噸左右。由于廣東優質石灰石資源比較少,高鎂、高硅礦源居多,水泥熟料平均強度較低,很多企業不能生產52.5水泥,大量高標號水泥須從外地購入,而廣西具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石灰石質量是全國最好的省份之一,廣西利用交通優勢,運輸成本低,成為最大的供應基地。
綜上所述,水泥是廣西的優勢產業,廣西不屬產能過剩區域,未來一段時期需求持續旺盛,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需適度發展水泥工業。[Page]
三、廣西水泥項目產能置換有利于推動全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
六年來,隨著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不斷推進,全國水泥熟料行業產能利用率已經從2012年底的73.7%提高到2018年底的77.9%,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得到初步緩解,工信部官網認為,水泥產能利用率逐漸趨向合理。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國內水泥產能利用率呈現明顯的南高北低態勢。一方面,北方多數省份的產能利用率依然沒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等省份甚至低于50%;另一方面,南方大部分省份的產能利用率都保持在90%以上,區域性、結構性矛盾仍十分突出。
圖1:國內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南北省份對比
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門戶網站上發布擬將召開的紅獅、虎鷹、魚峰水泥企業的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公告可以注意到,廣西的三個產能置換方案中大部分產能指標購買自北方產能過剩省份,其中包含內蒙古(產能利用率40.6%)3條生產線共2967噸/日、山西(產能利用率51.3%)4條生產線共2816噸/日、甘肅(產能利用率71.7%)2條生產線共1800噸/日、寧夏(產能利用率75.1%)2條生產線共1800噸/日、黑龍江(產能利用率40.9%)1條生產線1000噸/日、新疆(產能利用率32.3%)1條生產線1000噸/日,可見本次廣西產能置換工作有利于推進產業梯度轉移,促進全國范圍內的行業空間布局優化。考慮魚峰自身退出的產能,三個產能置換方案共計退出產能20283.3噸/日,建設產能16000噸/日,實現化解過剩產能4283.3噸/日,為全國范圍內供給側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做出貢獻。據了解,本次置換中屬限制類水泥熟料生產線占62%(計入JT窯),還包括了新型干法發展初期從丹麥引進的3200 t/d生產線,此次產能置換對全國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升級起到了促進作用,有助于其他地區淘汰落后產能。總之,本次廣西水泥熟料產能置換工作實現了空間布局優化、化解過剩、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業升級等多重目標,對全國和廣西水泥行業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正如工信部在官網上分析認為,“通過跨省產能置換,華北、東北等過剩產能突出地區向西南省份轉移,水泥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在此等情況下,“某網文章”指責 “廣西新增產能,加劇過剩”甚至提出“直接叫停跨省置換”著實令人費解!考慮到國內水泥行業龍頭企業涉嫌壟斷以及水泥價格持續高漲、行業利潤暴增,文章指責廣西水泥產能置換工作背后的動機令人生疑!
四、廣西的產能置換工作充分體現了“放管服”及公平公正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嚴肅產能置換 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工信廳聯原〔2018〕57號)規定“對跨省開展產能置換的,公示前應由建設地省級主管部門委托全國性的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召開聽證會。”,廣西工業和信息化廳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安排在1天半內組織召開3個聽證會,緊湊高效,為企業著想,給地方帶來方便。同時,邀請產能指標轉出地省級主管部門參加聽證會,做好與轉出地省級主管部門的銜接,簡化了產能置換方案審核流程。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進行業管理和服務的要求。
據了解,廣西擬召開的3個聽證會中,魚峰的聽證會原定于2019年4月12日委托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組織召開。但是中國水泥協會某主要領導在4月9日召開圓桌會議反對進行跨省產能置換后,以“講政治”為由,強行要求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停止召開魚峰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導致聽證會未能召開,并且要求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終止承接廣西魚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日產5500噸水泥熟料建設項目產能置換聽證會,后續業務移交中國水泥協會。中國水泥協會曾受云南省工信廳委托召開“云南保山昆鋼嘉華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日產4000噸水泥孰料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和“麗江巨龍交通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日產2500噸水泥熟料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并于多個場合公開宣稱水泥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應由中國水泥協會組織召開。然而,《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嚴肅產能置換 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工信廳聯原〔2018〕57號)明文規定“公示前應由建設地省級主管部門委托全國性的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召開聽證會。”工信部也從未指定由某些或某個機構負責召開聽證會。工信部要求公示產能置換方案之前必須組織召開產能置換聽證會,其目的在于通過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和建議,依法依規從嚴審核項目產能置換方案,防止弄虛作假,消除新增產能隱患。因此,聽證過程中從組織者和行業專家能否持公平公正立場至關重要。然而中國水泥協會卻是一家副會長制的行業機構,所有副會長均為國內龍頭水泥企業高層,其中利益關系錯綜復雜。顯然,從持公平公正立場的角度來講,中國水泥協會并不具備資格組織召開水泥熟料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據了解,多個省份的省級工信主管部門都認為,中國水泥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均為行業的大企業集團,由其組織召開聽證會無法做到公平公正。結合4月份中國水泥協會強行破壞廣西魚峰聽證會召開和此次的莫名指責,中國水泥協會真可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其背后的目的和動機值得深思!
而此次廣西聽證會的委托組織單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工程咨詢機構,是中央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科學決策的重要咨詢服務單位,和任何水泥企業均沒有直接的利益瓜葛。
五、本次產能置換工作符合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國策。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呼吁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而是堅持義利兼顧、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某網文章”中稱“依托一帶一路向東南亞出口水泥的想法更是危險”、“向東南亞國家大量出口水泥就會有賤賣資源的嫌疑”,此種公開質疑“一帶一路”政策的說法令人詫異,也嚴重違背了黨中央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若按照此等邏輯,中國有何理由從中東進口石油?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從非洲進口各種礦產資源?由此可見,文章作者已陷入了封閉僵化、零和思維的落后陳舊觀念不可自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鮮明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報告中第一次提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要求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同時提出要打破行政性壟斷,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本次廣西產能置換聽證工作中,承擔項目建設的南寧紅獅水泥有限公司和廣西合山虎鷹建材有限公司均屬民營企業,其中南寧紅獅水泥有限公司母公司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十二家全國性大型水泥企業之一。可見本次產能置換工作符合國家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大政方針。
六、全國水泥熟料行業壟斷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2018年是中國水泥行業“春風得意”的一年。一方面,水泥及熟料產量保持溫和增長,其中水泥產量達到21.77億噸,同比微增3.04%,熟料產量為14.22億噸,同比微增3.05%。另一方面,行業利潤突飛猛進,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國內水泥行業利潤超1500億元,增長71%,實現營業收入8500億元,銷售利潤率高達17.7%,遠遠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率(6.49%)。從重點企業來看,中國建材、海螺等多家企業實現2018年利潤翻番,部分企業利潤率超過40%,例如,2018年上半年海螺水泥毛利率高達45%,上峰水泥毛利率達到44.4%。水泥行業利潤突飛猛進的背后是水泥價格的持續上漲。相關數據顯示,國內P.O42.5散裝水泥價格從2016年的不足250元/噸,猛增至2018年11月份的約500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4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集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冀東水泥、華潤水泥、華新水泥、山水水泥等6家企業召開水泥行業反壟斷告誡會,會議要求引導和推動建筑材料生產、流通企業守法經營,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維護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建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6家水泥企業共擁有水泥熟料產能8.86億噸,占全國總量超過50%。而水泥行業價格高企、凈利潤暴增情況下,各區域龍頭企業之間是“良性協同”還是“價格壟斷”,值得深思!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