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水泥協會閻振鐸談散裝水泥發展
使用散裝水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由于散裝水泥直接用大型罐車或散裝水泥船等裝運到使用工地,使得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具有很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散裝水泥協會秘書長閻振鐸算了一筆賬,每生產1萬噸袋裝水泥要使用60噸包裝袋,2003年全國有6億多噸水泥是袋裝的,總共要用去包裝袋360多萬噸,這種浪費是十分驚人的。這還不包括袋裝水泥在運輸、攪拌過程中5%的損耗。
閻振鐸談了使用散裝水泥的優越性。首先,可以節省大量的包裝紙,企業和用戶由此獲得實在的經濟利益。其次,散裝水泥出廠時穩定性好,質量有保證,運輸與儲存中又不容易受潮變質,可以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第三,同等標號的水泥,散裝比袋裝可降低成本20%左右。最后,發展散裝水泥還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保護生態平衡、節約資源和能源。
多因素制約散裝水泥發展
據了解,世界上發達國家一般用不到2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水泥從袋裝到散裝的改革,而且散裝率一般都保持在90%以上。是什么原因使我國的散裝水泥發展緩慢呢?
據閻振鐸介紹,我國散裝水泥發展經歷了一條漫長、艱辛的道路。散裝水泥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起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到1978年全國水泥散裝率達到14.8%,但是后來沒有繼續穩步上升,而是走了10多年迂回發展的道路,水泥散裝率一度下降到6.3%。直到1985年水泥散裝率才繼續穩步上升,恢復到14.85%的歷史最高水平。
閻振鐸說,事實上,國家一直都十分重視散裝水泥的推廣使用,如上世紀60年代中期,原國家經委將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列入全國64項重大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的項目之一,此后多次召開研討會、推廣會和交流會;國家還先后出臺文件,確立了發展散裝水泥的總方針,對籌集發展資金、信貸、稅收政策以及散裝水泥的領導推廣等也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閻振鐸告訴記者,散裝水泥的發展取決于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目前,我國散裝水泥設施、裝備的發展還比較滯后,散裝水泥的儲、運、施工、裝卸技術還沒有達到現代化的要求,這是影響散裝水泥推廣的重要原因。同時,許多人認為袋裝水泥方便好用,觀念的落后也阻礙了散裝水泥的發展。散裝水泥的前期投入很大,如要建設標準的儲存倉庫、購買專門用于運輸的水泥罐、水泥車等,資金的短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國建筑業發展起步較晚,現代化的施工技術還不普及,因而預拌混凝土工業發展緩慢,再加上我國水泥工業規模小、廠點多、地方水泥為主的特點,給發展散裝水泥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造成了散裝水泥發展長期落后的局面。
大幅度提高散裝率尚需時日
閻振鐸告訴記者,“十五”期間,由于水泥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高潮,散裝水泥的推廣使用也逐步走出了低谷。2001年以來,散裝水泥以平均每年4500萬噸的數量遞增。2003年,散裝水泥更是獲得了迅猛發展,全年共生產散裝水泥24052.38萬噸,散裝率達到了29.52%。同時,預拌混凝土生產能力以及散裝水泥的儲、運、裝卸等技術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最近,國家5部委聯合出臺了《散裝水泥管理辦法》,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散裝水泥宣傳活動。但業內人士分析說,由于近幾年散裝水泥的增加量,大部分是由大中型水泥廠完成的,而小型水泥廠在我國占有的比重依然很大,這就給推廣散裝水泥帶來了難度。同時,資金、技術、裝備瓶頸的存在,決定了散裝水泥的發展之途依然坎坷,需要多方努力。(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xuchong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