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有感于廣西3個水泥熟料產能跨省置換方案聽證會一氣呵成
6月17日下午15:30前6分鐘內,廣西自治區工信廳網站接連發布3條召開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的公告。要建的生產線規模,2條為5500t/d,1條為5000t/d,合計16000t/d,被置換產能20000 t,用氣勢磅礴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在所置換產能中,屬限制類水泥熟料生產線高占62%(計入JT窯),還包括了新型干法發展初期從丹麥引進的3200 t/d生產線。可以預見的是,通過此次產能置換對廣西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升級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其他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在出讓產能中,有1條將關停生產線使用于新項目產能僅占核實產能不到10%,公告顯示退出時間為置換項目建成前。難道是該線超9成產能還要在置換項目建成前找新“客戶”完成轉讓?如轉讓不成,拆還是不拆?還是有其他變通考慮?
在所置換產能中本區產能僅5200 t,占26%,異地置換產能占74%,除魚峰外的2個項目100%為異地置換。按去年8月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兩部委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嚴肅產能置換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規定,對跨省開展產能置換的,公示前應由項目建設地省級主管部門委托全國性的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召開聽證會。這次廣西區工信廳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召開聽證會。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中咨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工程咨詢機構,是中央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科學決策的重要咨詢服務單位。在公司成立之初一段時間內,大中型水泥項目(年超20萬噸)須經國家投資主管部門審批,主管部門在審批前,委托中咨公司提交評估意見。按當時項目審批體制,在國家審批前需由建材行業主管部門提出項目初審意見,行業主管部門委托建材規劃院提交評估意見。兩次評估意見對項目而言,則要張羅兩次評估。為減少對地方造成的麻煩,行業主管部門、建材規劃院與中咨公司達成“一次會議,分出報告”的意見,為地方著想,給地方帶來方便。中咨公司“放下身段”的做法,在當時獲得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的一致好評。此次安排在1天半內召開3個聽證會,緊湊高效,方便項目,方便地方,延續了中咨公司為地方著想,給地方帶來方便的一貫做法。
按工信部《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規定,廣西引導不再承接的產業不包括水泥熟料,跨省區實施水泥熟料產能異地置換從大方向上合規。中咨公司對召開聽證會的目的解析十分明確,對(3個水泥熟料項目)產能置換方案的合法性、合規性,置換指標的真實性情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預祝3條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圓滿成功!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