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浙江最賺錢的100家企業 紅獅排名第8
在“浙商銀行涌金票據池·2019浙商全國500強”榜單中,哪100家企業賺錢能力最強?首先來看凈利潤TOP100的名單:
看完凈利潤百強名單,我們再來透視更多“現金牛”背后的秘密。
這在“浙商銀行涌金票據池·2019浙商全國500強”榜單中,7家頭部企業在2018年創造了1484億元的凈利潤,即日創造利潤4億元。4億元相當于一家中小型企業的年產值。這7家企業依舊飽滿結實的“肱二頭肌”展示著自身硬實力。今年榜單采集到了453家企業的凈利潤數據,其中38家企業虧損,占比8%。
不過,進入百億陣營并不代表著堅不可摧的地位,這里有著更為殘酷的競逐生態。今年,被譽為“現金牛”的網易退出了該陣營,而萬向集團從去年開始就無法從公開資料中采集到這一指標。榜單從2016年關注凈利潤開始,百億陣營已出現了較大的流動性,欣喜的是我們依然能看到陸續有新入局者加入,比如新增了海康威視、北京建龍重工、寧波銀行3家成員企業。
但對比全球頂尖的企業集團,這一增速仍不夠顯眼。在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僅有半數左右的企業年利潤超過百億元,而去年這一陣營的成員已達到310家。
看點①
凈利潤top10:金華出現“現金牛”
在榜單第一年統計“ 凈利潤Top10”名單時,有7家企業總部位于杭州,而今年只有4家總部位于杭州的企業出現在此名單中,取而代之的是來自北京的建龍重工、來自上海的分眾傳媒以及來自金華的紅獅控股。
對比2016年-2018年三年的“凈利潤Top10”名單發現,盡管這一陣營內成員的整體實力在逐年攀升,但入圍門檻最高峰出現在2016年。當年,凈利潤達到62.8億元才有資格進入該陣營,次年便滑落至45億元,今年又緩升至58.2億元。
在這份短短的“凈利潤Top10”名單內,我們體會到了“高處不勝寒”。網易依然以凈利潤61.5億元在名單內排名第九,不過昨日風光讓眼下的網易不免有些黯淡。網易接連推出的嚴選、考拉兩大平臺在迅速崛起,但顯然電商的吸金能力遠遜于游戲,無法取代后者成為又一棵枝繁葉茂的“搖錢樹”。
互聯網故事開始卸下“神話”光環時,兩頭來自實體經濟領域的“現金牛”卻露出了凌厲的犄角。細究下來,這兩家企業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受益者。
2018年,北京建龍重工完成了對西林鋼鐵的兼并重組,以及和馬來西亞東鋼重組,集團銷售收入突破1200億元,利潤突破100億元。作為僅次于沙鋼的全國第二大民營鋼鐵企業,建龍以一系列并購聞名于業界,其并購的成功案例即是收購原山西首富李兆會旗下的海鑫鋼鐵。隨著2017年以來行業的快速回暖,建龍又加快了并購步伐。其董事長張志祥曾透露集團通過兼并重組,在2020年前將產能增加至5000萬噸。
與鋼鐵行業相似,水泥行業也正處于“去產能”階段。紅獅集團董事長章小華在其2019年經營工作會議上,坦言全國水泥產能下降快于需求下降。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在“去產能”過程中取得紅利,紅獅的脫穎而出與其嚴格的自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章小華對紅獅有一套明確的量化指標,來控制其風險與高質量發展,比如“負債率控制在48%以下并逐年降低”“銀行融資不超過授信總額的50%”等。
看點②
凈利率top10:銀行與傳媒最吸金
凈利率高低直接指向企業的吸金能力,但我們也不能盲目地信任該指標。
今年“凈利率Top10”排名中,最令人意外的是輕紡城奪得了最為醒目的冠軍之位。不過從年報可見,輕紡城的凈利潤有將近40%來自于拆遷補償款。顯然,這不過是一個拆遷戶的短暫而美好的春天。同花順雖然今年屈居季軍,但其吸金能力依然在線,保持了45.7%的凈利率。
與此同時,來自銀行領域的寧波銀行與杭州銀行,以及來自傳媒領域的分眾傳媒與金科文化的吸金能力也極為不俗。其中寧波銀行首次闖入了百億陣營。從年報中可見,寧波銀行去年在服務實體經濟上繼續深耕實施“211工程”,即用三年時間,實現每家支行服務20000戶個人銀行客戶、1000戶零售公司客戶、100戶公司銀行客戶。四家企業中經歷最為離奇的就是金科文化。2015年5月,浙江金科作為“氧系漂白助劑SPC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僅2個月后這家企業就按捺不住并購熱情籌劃跨界。3年后這家并不起眼的傳統企業成功嫁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熱門概念,每年以超50%的速度開始飆車。在如此密集的資本運作下,金科文化也頻頻招致交易所的問詢。
看點③
凈利潤增速TOP20:提升全球競爭力
在這份排名中可見,凈利潤增速高達16489%的金達控股看似是今年榜單中在賺錢道路上跑得最快的企業,而與這家企業2017年的業績對比來看,其2018年的業績不過是在回歸正常盈利水準。金達控股2017年由于受全球市場及集團采取下調價格策略的影響,盈利水準大幅下降,凈利潤僅為60多萬元。2018年,它又將價格上調。
位于嘉興的金達控股是亞麻紗出口商中名副其實的“一哥”,亞麻紗出口量冠居全國,占全國44.4%;日本、韓國、葡萄牙、意大利等高端市場一半的亞麻紗是由其生產。不過這家企業也面臨著國內生產成本上升、主要原料過度依賴國外亞麻種植業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企業也在通過亞麻紡紗技術的突破、在海外建紡紗廠與種植基地等方式尋求解決方案。
和金達控股相似,很多過去的出口導向型企業正在通過提升自身的全球競爭力,主宰企業命運。以汽車領域的躍嶺股份與金固股份為例,兩者過去外銷出口占營收比例都相對較高,前者占到了90%以上。但現在雙方都在加強自主品牌產品推廣,利用自主品牌進行市場布局,并成功涉足主機廠采購合作,部署進入國內OEM市場的系列前期準備。
這也是在整車銷售遇阻的背景下,多數零部件公司業績保持健康成長且大量優質公司仍保持較高增長率的因素。目前,國內行業內優質公司正持續地從海外供應商手中爭奪市場份額,并逐步延伸自己的產品線,從原先的小總成件逐步走向總成件。伴隨單車價值提高,全球競爭力也持續提升。
看點④
20億-100億:底部向中部攀升
從對凈利潤企業分布區間的梳理中可見,超過100億元凈利潤的企業數量變化不大,而20億元以下凈利潤的企業數量相對縮減較大,這說明底部向中部攀升的動力與空間相對較足。
從目前來看,圍攏在凈利潤中部區間的企業除了一些綜合型企業集團外,主要聚焦在交通運輸與化工兩個行業。交通運輸中有3家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四通一達”快遞企業,分別是中通快遞、韻達股份與申通快遞。其中韻達股份與申通快遞都是在今年沖入了20億元以上的陣營,圓通速遞2018年的凈利潤為19億元,距離20億元僅一步之遙。通過四家上市快遞公司的比較,記者發現圓通速遞的營收最高,凈利潤卻最低。
單從凈利潤來看,圓通速遞與申通快遞的吸金能力較弱。實際上,四家快遞企業的營收差異涉及其財報統計口徑的差異:中通快遞與韻達股份的收入不含派費,而圓通速遞與申通快遞的收入包含了面單、中轉收入與派費。
在這一區間的化工企業,凈利潤集中在20億元-40億元附近,以他們各自凈利潤增速來看大多也是在今年才進入20億元以上陣營。盡管他們的凈利潤極為相近,但各自的營收規模卻差異較大。這其中也涉及他們申報時所采納的主體差異因素,比如榮盛控股、龍盛控股、華峰集團三家企業的凈利率相對較低,主要他們均以集團公司為主體參與申報,而其他以上市公司為主體參與排名。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部分的業績會相對非上市部分更為美觀。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