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應求 價格突破600元/噸!它能否成為化解東北產能過剩的下一個契機?
在中國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中,東北三省被定位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朝鮮正好處在東北亞的中心區上。當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正在逐步走向實施。近期,國務院又提出鼓勵鋼鐵、建材等五大產業“走出去”的產業政策,重點支持優勢和富余產能跨出國門。眾多政策機遇相疊加,為水泥等傳統行業注入了新活力,也為中國公司“走出去”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朝鮮水泥產業現狀:
朝鮮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水泥產品缺口很大,僅有的水泥廠設備老化、技術落后,而且產能遠遠不能滿足本國現階段的各種建設的需要。朝鮮水泥產量估計為 600 —700萬噸,開工率不到 50% 。不過朝鮮擁有良好的生產水泥所需的優質礦產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朝鮮現在低標號水泥可以少量生產,但高標號水泥都需從中國進行進口形式。
朝鮮現有水泥企業:
朝鮮現有水泥企業50多家,但絕大部分設備老化處于停滯狀態,無法進行生產及滿足國內經濟建設需求。新義州進口中國425水泥價格是86-88美元/噸。朝鮮自產上元水泥88美元/噸(約608元人民幣)。
順川水泥聯合企業: 1973年建成投產,產能為300萬噸。80年代曾經大量出口水泥到中國。
祥原水泥了: 產能為240萬噸。1989 年 4 月建成驗收投產 , 工程總投 1 . 05 億 美 元 。該廠由德國洪堡公司引進兩條窯外分解窯設備 , 日產3300t水泥熟料 ,100%應用無煙煤作燃料。
江東水泥廠(合資):2500t/d熟料生產線及120萬噸粉磨站工程,已進入實際銷售運營階段。
朝鮮羅先地區(合資):投資500萬美元,已建設年產60萬噸水泥項目及年產60萬立方米商混站并進入銷售運營階段。
中國水泥產業優勢:
中國水泥公司生產技術先進,具備節能、環保、成本低等優勢。在朝鮮投資,正是全方位考證了朝鮮與自身的地緣優勢。朝鮮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道路、水利、電力、城鄉建筑和公用設施等基礎設施亟待提升改善。從這種雙方不平衡的市場態勢中看到了投資的機會和生存空間,憑借中國企業的資金實力、技術和經營管理優勢,與朝鮮合作。應該說,資本輸出對于水泥企業而言,就是產能輸出,水泥行業在國內產能過剩,但在朝鮮等一些國家則是短缺產能,利用這種不平衡輸出轉移產能,不僅可以消化國內過剩產能,而且還可以使企業重新獲得更大發展生機。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