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水泥密度測定中的儀器、操作方法和結果計算等。本標準適用于測定水硬性水泥的密度,也適用于測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粉狀物料的密度。 2引用標準 GB253煤油 3定義水泥密度:表示水泥單位體積的質量,水泥密度的單位是g/cm[3]。 4方法原理將水泥倒入裝有一定量液體介質的李氏瓶內,并使液體介質充分地浸透水泥顆粒。根據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體積等于它所排開的液體體積,從而算出水泥單位體積的質量即為密度,為使測定的水泥不產生水化反應,液體介質采用無水煤油。 5儀器 5.1李氏瓶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外形尺寸如下圖,應嚴格遵守關于公差、符號、長度、間距以及均勻刻度的要求;最高刻度標記與磨口玻璃塞最低點之間的間距至少為10mm,見圖1。 5.1.1李氏瓶的結構材料是優質玻璃,透明無條紋,且有抗化學侵蝕性且熱滯后性小,要有足夠的厚度以確保較好的耐裂性。 5.1.2瓶頸刻度由0至24mL,且0 ̄1mL和18 ̄24mL應以0.1mL刻度,任何標明的容量誤差都不大于0.05mL。 5.2無水煤油符合GB253的要求。 5.3恒溫水槽 6測定步驟 6.1將無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到0至1mL刻度線后(以彎月面下部為準),蓋上瓶塞放入恒溫水槽內,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溫應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時的溫度),恒溫 30min,記下初始(第一次)讀數。 6.2從恒溫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煤油的部分仔細擦干凈。 6.3水泥試樣應預先通過0.90mm方孔篩,在110±5℃溫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稱取水泥60g,稱準至0.01g。 6.4用小匙將水泥樣品一點點的裝入6.1條的李氏瓶中,反復搖動(亦可用超聲波震動),至沒有氣泡排出,再次將李氏瓶靜置于恒溫水槽中,恒溫30min,記下第二次讀數。 6.5第一次讀數和第二次讀數時,恒溫水槽的溫度差不大于0.2℃。 7結果計算 7.1水泥體積應為第二次讀數減去初始(第一次)讀數,即水泥所排開的無水煤油的體積(mL)。 7.2水泥密度ρ(g/cm3)按下式計算:水泥密度ρ=水泥質量(g)/排開的體積(cm[3])結果計算到小數第三位,且取整數到0.01g/cm[3],試驗結果取兩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兩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得超過0.02g/cm[3]。附加說明:本標準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水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技術歸口。本標準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水泥科學研究所負責修訂。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基典、張秋英、劉廣華、趙東、張志敏。本標準首次發布于1963年。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