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硅鋁質耐火澆注料耐堿性試驗方法提要、儀器設備、試體制備、試驗步驟及結果評定。本標準適用于硅鋁質耐火澆注料的耐堿侵蝕試驗。 2方法提要本方法是將一定量的碳酸鉀放入試體內,在高溫下堿與硅鋁質材料反應發生體積膨脹,觀察試體的破壞程度。 3儀器和設備 a.可升溫到1100℃能保持爐內溫度均勻的電加熱爐。 b.可測1100℃的熱電偶高溫計。 c.電烘箱。 d.精度為0.1mm的游標卡尺或其他量具。 e.感量為0.1g的天平。 4試體的制備 4.1 3個試體為一組,試體尺寸為邊長70.7mm的立方體。 4.2澆注料成型按施工用水量加水,用拌合機混料在振動臺上振動成型,試體經3d濕氣養護。 4.3試體在成型面的中央預留直徑為25mm、深35mm圓柱孔,并應經過105 ̄110℃保溫8h以上的烘干處理。 4.4試體圓柱孔表面不允許有明顯的裂紋及明顯缺邊、掉角、蜂窩等缺陷。 4.5用氧化鉻在試體的側面上編號。 5試驗步驟 5.1裝樣稱取工業級無水碳酸鉀14g,放入試體的圓柱孔內,用和試體同樣材質制成的試體孔蓋,或用氧化鋁小于30%的低鋁質陶瓷面磚(厚度約5mm)做試體孔蓋,并嚴密蓋好。試體放入加熱爐內,要求試體距發熱體30mm以上,放置爐膛的均溫區內,其溫差不得大于20℃,試體間至少應保持10mm的距離。加熱爐的測溫部位應選擇能代表試體所處部位的平均溫度處。 5.2升溫速度以4 ̄6℃/min的速度升溫至1100℃。 5.3保溫在1100℃保溫5h,保溫期間溫差不得超過±10℃。 5.4冷卻保溫結束后,試體隨爐自然冷卻至150℃以下方可出爐。 6結果評定用游標卡尺或其他量具測量試體表面裂紋寬度(以裂紋的最寬處為準),以3塊試體中等級相同的2塊為準,如出現3塊試體判屬等級均不一致,須重新取樣檢驗。評定標準如下:一級:試體無可見裂紋;二級:裂紋寬度不大于1.0mm;三級:裂紋寬度1.1 ̄2.0mm;四級:裂紋寬度大于2.0mm。附加說明:本標準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技術歸口。本標準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耐火材料科學研究所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馬世臣、薛德讓、肖素芬、岳彩新。本標準委托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耐火材料研究所負責解釋。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