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受政府“折磨”的德國水泥沙皇
施萊歇爾兄弟艾伯爾哈德.施萊歇爾(Eberhard Schleicher)和埃杜阿德.施萊歇爾(Eduard Schleicher)是德國水泥界的風云人物。尤其是艾伯爾哈德,更被人們稱為德國的“水泥沙皇”。
艾伯爾哈德.施萊歇爾出生于1926年。他于1953年入股于當時已有100多年歷史的水泥企業施萬克水泥公司。這家1847年在德國南部烏爾姆建立的水泥企業從此成了一個兩合公司。后來,這家公司又成了海德堡水泥公司的股東。建立于1873年的海德堡水泥公司規模更大,今天擁有36000名職工,銷售額達66億歐元(2001年)。而這個艾伯爾哈德坐在暗處,一手操縱德國最大的水泥企業中的兩個。還有,戴克爾霍夫公司的很多股份也掌握在兄弟倆手里。
直至上世紀60年代末,海德堡水泥公司只在德國南部活動。70年代開始,這家公司才走向世界。在歐洲水泥業里,大企業聯合操縱市場的現象十分嚴重。而這在歐洲是禁止的。專事反壟斷的德國卡特爾局和歐盟(當時是歐共體)有關機構對此可謂高度關注。1989年,海德堡水泥公司就因與其它公司商定市場配額而被罰款1.12億馬克。這是至當時為止對德國企業最大的卡特爾罰款。
2002年,德國官方再次對德國30家水泥企業進行了調查。德國反壟斷部門非常氣憤的是,盡管建筑業出現了多次危機,從90年代初的繁榮期至1995年,水泥價格始終沒有出現波動。也就是說,完全被水泥大企業控制死了。
歐盟的調查者們從海德堡水泥公司一位前董事會成員那兒找到一張重要的紙條,這位前董手寫規定了水泥銷售的明確分配數額。
調查者們還在前海德堡水泥公司總裁的辦公室里找到法國建材集團拉法基的一封來信。這個法國集團在信里向海德堡水泥公司保證,互不侵犯領土。也就是說,海德堡水泥不進入法國市場,而拉法基不打入德國南部。
歐盟和德國的調查者們認為,德國水泥市場的操縱中心就是海德堡水泥和施萬克水泥公司,這里有一套“天衣無縫的”信息交換系統。海德堡水泥公司有一名董事專門負責他們所分配的“配額”的執行情況。如果發現哪家水泥廠銷售過多,馬上就把一個客戶從那里撤掉。這些通知都是通過電話進行的。歐盟官員指出,由于這樣的操縱,水泥市場上的任何價格競爭都無法存在了。1994年,歐洲法院也對海德堡水泥公司處以高額罰款。
施萊歇爾的水泥廠在環保方面很成問題。他的水泥廠里有兩家把舊輪胎、塑料垃圾和剩余油漆用作替代燃料,為了省錢。有關政府部門對此也展開了調查。
巴符州州長托伊弗爾(基民盟籍)對這件事插了手,施萊歇爾的企業由此而得到了綠燈,而對此事耿耿于懷糾纏不休的政府官員被撤換了。引起人們懷疑的是,正是在放寬了對燃料問題的環保規定的這一年,施萊歇爾的公司給基民盟捐了款。
去 年,施萊歇爾們的日子很不好過。罰款的利劍再次高懸在頭頂。無可奈何而放寬,從而出現的水泥價格大戰給企業的利潤帶來了重大損失。去年11月,意大利Buzzi-Unicem集團買下了戴克爾霍夫公司68%的股份。施萊歇爾們面對是否出售他們還掌握著的該公司12%股份,進退兩難。種種難受,導致的結果也是明確的,2003年初,兄弟倆的財產還有13億歐元,比上年劇減了6億。(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