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無廢城市” 水泥窯擔起環保重任 應責無旁貸!
環境保護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系統構建“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探索建立“無廢城市”建設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范模式。生態環境部不久前也已經確定了深圳、包頭等11個城市作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對于固體廢物處置利用行業,構建“無廢城市”既有機遇也充滿挑戰。然而對于環保企業自身,更多的其實是責任和能力,不僅考驗企業的責任擔當,也考驗著履行責任時的能力是否過關。在構建“無廢城市”過程中,特別需要一批負責任而有能力的環保企業能夠擔起重任,既要帶來經濟價值,又好更好完成社會價值,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動人類與自然融洽共處。
在近日臺泥(貴港)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媒體溝通會上,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也多次提到責任一詞。張安平董事長強調,“這個產業其實不是談成本的問題,是該做的事情。我們不是說做這個產業就為了賺錢,其實因為對社會來講要負責任。”
水泥行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沒有水泥行業,可以說就沒有現代化城市的高速發展。但在人們傳統的印象里,水泥行業是一個高能耗、高資源消耗、高排放的行業,似乎完全是環境的負擔。然而,多年以來,水泥行業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認知與水泥行業發展現狀早已經不是上個世紀的樣子。臺泥張董事長非常自豪地表示,“我們的水泥能耗也好,電耗也好,排放也好,進步得非常多。排放已經是40年前的百分之一,幾乎是不存在的。……我們做產業的人也想各種方法來實現零排放。”
除了各種技術的節能減排升級,水泥企業也在為環保做更多的事情。前不久剛剛動工的臺泥(貴港)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是國內最大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項目。臺泥表示,臺泥將該項目做成示范項目,通過這條線的運營,培訓其他兄弟企業的員工,把它作為我們的“黃埔軍校”,然后下一步迅速發展。臺泥正朝著建構環保產業價值鏈而穩步自信前行。
事實上,臺泥不是第一次進行廢棄物處置。臺泥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在臺灣處理如鋼廠礦泥替代生料原料。在二十年前,臺泥開始處理晶圓廠的廢溶劑(替代燃料)和氟化鈣(替代原料),在處置固廢方面臺泥具備扎實的經驗。在大陸,2015年,臺泥集團首個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項目--臺泥(安順)項目在貴州投產;在廣西貴港和廣東英德,去年臺泥為政府緊急處置了大量環保督查過程中查處的各類廢棄物。
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在我國差不多有20年歷史了。此前由于缺乏相關配套政策和標準,發展緩慢。最近幾年,尤其是到2014年國內相關標準陸續基本完善,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迎來一個爆發式發展。北京臺泥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田巍認為,水泥窯協同處置從工藝上來講是能夠完全無害化,那么如果進行比較嚴格的過程控制,也是對水泥產品的完全無害化。臺泥經過近30年的摸索,就是水泥窯協同從開始就是單一品種逐一的摸索,后來現在就是在貴港的項目都可以處理出三十幾大類危廢。
關于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的優勢,臺泥認為,水泥窯協同有“三高”明顯優勢,溫度高,高擾流,高滯留時間。水泥熟料基本形成溫度約1450度,那么是遠大于900度臨界溫度,因而水泥窯燒生活垃圾是絕對安全的。從成本方面,固定資產投入折舊率和焚燒發電廠比會少一大截。此外,水泥窯系統在國外政府受認可,而且環保局監管起來都很容易。水泥窯現在能處理危險廢棄物、能處理生活垃圾、能處理污泥、能處理污染土壤,這幾個分屬于不同的行政口和行業,但都是解決了環境問題。在“無廢城市”建設上,尤其強調無害化與資源化,這意味著水泥窯協同處置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巨大。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