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昨日在上海閉幕
近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均超過8%的速度持續增長。但在經濟騰飛的同時,中國也付出了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的沉痛代價。由于中國現行的發展模式主要依靠資源的大量消耗,因此資源的產出率極低。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GDP約占世界的4%,但消耗的原煤產量和水泥產量卻分別占到了當年全球消耗量的30%和40%。此外,環境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比如,中國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先生認為,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以這種方式發展,那么資源供給將難以為繼,環境污染問題也會日益加劇。他說:“我國單位GDP的資源、能源消耗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石油、鐵、銅、鋁等重要礦產資源(已經)較多地依靠進口。2020年,要實現GDP再翻兩番(的目標),即使能源消費只翻一番,(那)保持供給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環境問題也會更加突出)。(因此,)只有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才能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及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的壓力。”
曾培炎表示,中國必須對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進行根本的變革,轉而發展以資源循環使用為特征的循環經濟。他介紹說,循環經濟模式主要指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循環使用,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帶來的損害。中國人口多、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因此經濟建設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耗、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發展循環經濟是從中國國情出發所作出的必然選擇。
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先生在論壇上介紹了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措施。他說:“(中國)要大力推進節約、降耗(工作),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從生產和服務的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廢棄物和再生資源,減少廢棄物的最終處置量;積極發展環保產業,為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提供物質技術保障。”
據介紹,根據以上方針,中國將加強對鋼鐵、有色金屬、石化等重點行業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的消耗管理,積極推進廢鋼鐵、廢紙、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等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同時,鼓勵使用綠色產品,如節能節水產品等;抵制過度包裝等浪費行為,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目前,中國正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法規體系,并已在部分工業園區和城市開展了循環經濟的試點工作。另外,中國中央政府已要求各級地方政府把發展循環經濟編入當地的經濟規劃中,將與發展循環經濟有關的產業和技術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并鼓勵社會資金投資這一領域。
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是中國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和多家部委于去年創辦的一個常設論壇,每年舉辦一次。中國政府官員、國內外環保專家及部分行業和企業的代表等300多人參加了論壇的本次年會。(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xuchong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