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5年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5年
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
豫政〔2025〕4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5年重點工作任務予以分解并明確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要盡快制定具體落實方案,逐項明確相關重點工作的時間節點,具體、可量化的工作進度及主要措施等,于2025年2月底前上報省政府,并于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前向省政府報告各項重點工作的季度進展情況,12月25日前報告全年落實情況。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工作謀劃,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協調配合;有關精神文明建設、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人才引育、體制機制改革、基層治理、航空航天及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重點工作,涉及省委相關部門和省法院、檢察院的工作職責,各相關單位要加強與省委相關部門和省法院、檢察院溝通對接,確保工作如期推進。省政府辦公廳要對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辦,及時掌握和定期通報重點工作進展情況,確保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一、更大力度推動全方位擴大內需
(一)加力提振消費。
1.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釋放消費潛能。(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財政廳、文化和旅游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新汽車50萬輛、家電800萬臺,實施設備更新項目3000個,工業設備投資增長10%。(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財政廳、公安廳、交通運輸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監管局、民政廳、供銷社等相關部門、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服務消費,培育壯大數字、綠色、智能等消費熱點,積極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省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民政廳、教育廳、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百貨店和購物中心開展“一店一策”改造,培育“小而美”“專而精”特色店鋪。(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證監局、省供銷社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5.支持鄭州、洛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抓好開封、鶴壁、商丘等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國試點,培育10個省級品牌消費集聚區,爭創10個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省商務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相關部門,鄭州、洛陽、開封、鶴壁、商丘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培育一批放心商店、放心市場、放心網店、放心餐飲,著力營造安心、省心、舒心的消費環境。(省市場監管局、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力擴大投資。
7.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教育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8.加快建設雄商高鐵、平漯周高鐵、鄭州南站,開工焦濟洛平、南信合高鐵。(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河南鐵建投集團等相關部門、單位,相關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9.建成沿黃高速公路等項目,通車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河南交投集團等相關部門、單位,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開工建設商丘機場,加快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和周口、潢川、魯山等機場前期工作。(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中豫航空集團等相關部門、單位,鄭州、商丘、周口、信陽、平頂山市政府,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建成周口港中心作業區一期工程,加快沙潁河、淮河、唐河等13個港航項目進度。(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水利廳、河南交投集團、中豫港務集團,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建成袁灣水庫主體工程,推進昭平臺水庫擴容、白龜山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出山店、前坪水庫灌區建設,開工趙口灌區現代化改造等工程。(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加快三門峽盆地油氣資源接續基地建設。(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局、豫地科技集團、三門峽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建成信陽五岳、開工濟源逢石河抽水蓄能電站,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800個。(省發展改革委、電力公司,相關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深入推進“雙百”工程,實施省重點項目1000個,完成投資1萬億元。(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三)加力穩住樓市。
16.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盤活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新增保障性住房5.7萬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推動城市閑置房產向旅居長租功能房轉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公安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充分發揮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推動“白名單”項目擴圍增效,全面完成保交房項目交付任務。(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擴大商品房“以舊換新”“賣舊買新”規模,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拓展“物業+生活服務”,更好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四)強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
21.加快建設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建成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科學院、鄭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2.支持省醫學科學院、中原醫學科學城、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融合發展,聯動建設省中醫藥科學院、省預防醫學科學院,加快中原細胞和基因治療等特色專業園區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藥監局、疾控局、醫學科學院等相關部門、單位,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3.開展中原農谷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推動中原農谷與周口國家農高區協同發力。(省農業農村廳、科技廳、發展改革委、農科院,新鄉、周口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4.支持中原農谷與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深度合作,支持嵩山、神農等實驗室成為國家實驗室基地,支持隧道掘進裝備等領域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力爭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大科學裝置納入國家規劃。(省農業農村廳、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農科院、科學院、新鄉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25.聚焦28條重點產業鏈,通過“揭榜掛帥”“PI制”等方式,實施超硬材料功能化應用、通算智算超算融合發展、可再生能源高值利用等20個重大科技專項。(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6.創新“實驗室+產業化公司”等成果轉化模式,開展專利成果“先免費試用、后付費轉化”試點,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300億元。(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27.支持鏈主企業、頭部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企業開展嵌入式合作。(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8.高質量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加快實現營收1億元以上企業有研發機構、5億元以上企業有標志性研發成果、10億元以上企業有創新聯合體、100億元以上企業成為科技領軍企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5%以上。(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9.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4萬家。(省科技廳牽頭負責)
(七)強化一流創新生態構建。
30.深化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省科技廳牽頭負責)
31.改革省級科技計劃體系,完善省級財政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全面推開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單列管理改革。(省科技廳、財政廳、教育廳、科學院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2.完善人才評價和政策支持體系,大力引進頂尖科學家等高端人才,加大對本土領軍人才、潛力人才支持力度,提高青年人才承擔科技項目比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教育廳、財政廳、科學院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3.加強對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實施科技型企業首貸破冰、信用貸擴面行動,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助力科技企業喬木參天、灌木成林。(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更大力度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八)突出集群化發展。
34.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行動,支持新型電力裝備、現代食品等產業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出第二批專精特新細分領域產業鏈,推動7大產業集群成體系成支柱成支撐。(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5.支持比亞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業擴量提質,力爭整車產量200萬輛、新能源汽車140萬輛。(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開封市政府,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6.支持超聚變、鄭州合晶、華為安馳等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洛陽石化百萬噸乙烯、漯河金海千億級氟硅新材料項目建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鄭州、洛陽、漯河市政府,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7.支持平煤神馬等5家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00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府國資委、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地方金融管理局,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8.持續深化產業園區改革,精準對接重點產業鏈群,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突出數字化轉型。
39.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打造數字化宏大應用場景,實現規上制造企業智能應用場景全覆蓋,賦能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0.提升省算力調度服務平臺功能,構建全省一體化算力網,推進全省信創云網建設,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做強鄭州數據交易中心。(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通信管理局、豫信電科集團、鄭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1.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2.加快5G—A商用部署,爭創國家“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省通信管理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3.加快鄭州、鶴壁、新鄉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鄭州、鶴壁、新鄉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突出未來產業培育。
44.瞄準人形機器人、高端儀器裝備等賽道,開發具身智能整機產品,建設鄭州智能傳感谷,培育壯大未來制造產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鄭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5.瞄準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元宇宙、區塊鏈等,加快建設重點領域垂直大模型,培育壯大未來信息產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6.瞄準碳基新材料、先進功能材料等,推動電子級金剛石、高純石英等新一代電子材料創新發展,支持鄭州、洛陽、平頂山、濟源等地打造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未來材料產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豫地科技集團,鄭州、洛陽、平頂山市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47.瞄準新型儲能、氫能等,加快建設鄭汴洛濮氫走廊、鄭洛新焦鋰電池產業帶,培育壯大未來能源產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鄭州、開封、洛陽、新鄉、焦作、濮陽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8.瞄準衛星及應用、低空經濟等,抓好鶴壁衛星、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建設,培育壯大未來空間產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鶴壁、安陽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9.瞄準生物工程、高端醫療器械等,加快體外診斷產品、康復醫療器械等研發制造,培育壯大未來健康產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0.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低空飛行器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場景應用,催生一批高成長性的新產業新賽道。(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交通運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更大力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十一)實施糧食產能提升工程。
51.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嚴守耕地紅線,深入推進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建設1500萬畝小麥、2000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區,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00萬畝。(省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財政廳、水利廳、糧食和儲備局、電力公司、氣象局、農發行河南省分行、國開行河南省分行、省供銷社,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52.實施農村溝渠連通整治三年行動,加快建設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強科技裝備支撐,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省農業農村廳、水利廳、交通運輸廳、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氣象局、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53.落實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效,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糧食和儲備局、地方金融管理局、河南金融監管局、省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54.加強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開展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省農業農村廳、糧食和儲備局、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供銷社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實施鄉村建設提質工程。
55.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分類推進鄉村建設片區化、組團式發展,培育20個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省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6.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省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水利廳、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7.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污水、垃圾、黑臭水體治理,健全管護長效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8.加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省農業農村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文化和旅游廳、自然資源廳、財政廳、文物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9.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積極開展移風易俗。(省農業農村廳、民政廳、司法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實施農民持續增收工程。
60.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發展設施農業,培育壯大糧油、畜牧、特色果蔬等產業集群,打造一批超百億、超千億產業鏈,做強“豫農優品”品牌。(省農業農村廳牽頭,省糧食和儲備局、自然資源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供銷社、工商聯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61.加快發展智慧農業,爭創國家農業(育種)人工智能應用基地。(省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豫信電科集團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62.健全產業聯農帶農機制,打造“豫農技工”品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強能增效,探索閑置農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多元增收。(省農業農村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供銷社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63.加大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力度,讓脫貧成果更加鞏固、成效更可持續。(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負責)
五、更大力度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十四)提升鄭州都市圈能級。
64.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市域一體化,優化主城區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強化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現代服務、人文交往等能力,加快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方式,持續提升綜合實力和發展能級。(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民政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省政府外辦等相關部門,鄭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5.編制鄭州航空港區新十年發展規劃,加快航空樞紐港、國際陸港等功能片區開發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自然資源廳、交通運輸廳、鄭州海關、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河南郵政分公司、中豫航空集團、中豫港務集團、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66.支持中牟新區加快建設,提速推進鄭開同城化。(省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鄭州、開封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7.深化鄭汴許協同發展,支持鄭開、鄭新、鄭焦等重點產業帶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市政府,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68.加快漯河、平頂山融入都市圈步伐。(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漯河、平頂山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提升區域聯動發展水平。
69.建強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培育壯大智能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沉浸演藝等文旅產業創新升級,聯動濟源、三門峽加快豫西轉型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游廳等相關部門,洛陽、三門峽市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70.提升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打造高效生態經濟引領區、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中心,聯動信陽、駐馬店構建豫南綠色產業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南陽、信陽、駐馬店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1.支持商丘、周口聯動放大交通區位優勢,加大豫東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力度。(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水利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相關部門,商丘、周口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2.健全安濮鶴多層級協商機制,加強豫北跨區域合作。(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安陽、濮陽、鶴壁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3.持續推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74.深化省際毗鄰地區合作,加快建設蘇信合作產業園。(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提升縣域綜合承載能力。
75.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6.培育一批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經濟總量千億縣、財政收入百億縣、城區人口超50萬縣。(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7.實施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動縣域產業特色發展、人口就近就業。(省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教育廳、民政廳、衛生健康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8.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教育廳、衛生健康委、醫保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79.開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加強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市更新項目3910個,改造城中村416個、老舊小區1459個,統籌改造一批老舊街區、廠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應急管理廳、國動辦、財政廳等相關部門,鄭州、洛陽、南陽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80.加強無障礙環境、適老化設施建設,建成一批完整社區。(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民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81.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加強生活環境、交通秩序、低洼易澇整治,讓城市干凈整潔、有里有面、充滿生機活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安廳、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更大力度推動全面綠色轉型
(十八)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82.深入實施“凈水入黃河”工程,推進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全面完成秦嶺東段洛河流域保護和修復工程,修復黃河流域濕地1.1萬畝,抓好伊洛河等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建設美麗幸福母親河。(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河南黃河河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3.扎實推進豫東、豫西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開工新安提黃改造工程,統籌推進豫北、豫南和豫西南山丘區水網建設,加快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84.完成營造林130萬畝。(省林業局負責)
85.加強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和干渠沿線周邊生態治理,推進五里川河流域綜合治理,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發展改革委、公安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林業局,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深化污染防治攻堅。
86.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實施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增加。(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87.支持焦作、新鄉一體推進海河源頭綜合治理,南陽、信陽、駐馬店協同開展淮河流域治理。(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林業局,焦作、新鄉、南陽、信陽、駐馬店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88.加強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整治。(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89.實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90.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
91.持續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
(二十)加快節能降碳增效。
92.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實施200個節能降碳改造項目。(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93.加快國家碳計量中心(河南)建設。(省市場監管局、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檢驗集團等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94.嚴格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4個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全覆蓋,建成100個綠色工廠、10個超級能效工廠。(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95.推動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應用,支持新型基礎設施綠電直供。(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96.實施交通運輸設備綠色轉型工程,重型載貨車輛綠色替代率50%以上。(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97.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標準。(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98.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優化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供銷社、河南投資集團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99.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交通運輸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更大力度推動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
(二十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100.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抓好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101.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重點領域重組整合,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穿透式監管體系。(省政府國資委、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02.出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民營企業家“百千萬”培訓,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工商聯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103.有效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敢闖敢干敢投,以恒心辦恒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公安廳、司法廳、地方金融管理局、稅務局、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省工商聯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104.加快金融改革發展,完成河南農商銀行組建,完善中小金融機構功能定位和治理機制,落實無還本續貸擴圍政策,完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萬億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省政府國資委、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河南農商聯合銀行,相關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05.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加快品種工具創新。(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糧食和儲備局、河南證監局、鄭州商品交易所、鄭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6.深化土地、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自然資源廳、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豫信電科集團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107.持續推進“五水綜改”。(省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省政府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08.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省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9.統籌抓好集體林權、醫藥衛生、供銷等領域改革。(省林業局、衛生健康委、財政廳、醫保局、供銷社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深化制度型開放。
110.高標準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主動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持續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改革探索,推動多式聯運、智能制造、文化貿易、涉外法律服務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支持航空港區與自貿試驗區融合發展。(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游廳、司法廳、鄭州海關等相關部門,鄭州市政府、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11.高水平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推進鄭州—吉隆坡、鄭州—墨西哥城等“雙樞紐”建設,加快建設中國郵政航空樞紐,做強中豫航空集團,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交通運輸廳、鄭州海關、省郵政管理局、河南郵政分公司、中豫航空集團、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12.高質量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建成投用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拓展歐洲、中亞、東盟線路,開行班列4000班次。(省政府辦公廳、省財政廳、商務廳、鄭州海關、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河南投資集團、中豫港務集團、鄭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3.推廣“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支持布局重點樞紐城市海外貨站和海外倉。(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鄭州海關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4.培育壯大外貿新動能,積極拓展綠色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新增有進出口實績企業1000家以上。(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鄭州海關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深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115.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糾正行業壟斷、市場分割、妨礙要素平等獲取等不公平做法,破除隱性壁壘,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省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財政廳、商務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6.實施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推進智慧高速、智慧物流園區等新型設施建設,加快健全多式聯運體系,支持企業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會化程度,社會物流總費用與生產總值的比率再下降0.3個百分點。(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通信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7.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常態化推進機制,加快高頻政務服務跨城通辦,實現“無感”審批、高效辦理。(省政府辦公廳、省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8.提升“萬人助萬企”服務專業化水平,加強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深入開展產銷對接、銀企對接、用工對接,推動各類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應享盡享,加大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力度,全力助企穩企強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地方金融管理局、稅務局、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9.實施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加快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著力糾治小錯重罰、多頭處罰,讓各類經營主體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省司法廳牽頭,省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省市場監管局、稅務局等有行政執法權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更大力度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二十四)塑造文旅文創新品牌。
120.提升黃帝故里、老家河南、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IP影響力,增強“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效應。(省文化和旅游廳、廣電局、體育局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21.加快建設黃河古都群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實施隋唐洛陽城等重點項目,支持鄭州、開封創建國家級文旅消費示范城市。(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相關部門,鄭州、開封、洛陽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2.開展文旅產業鏈群建設三年行動,拓展文博研學、休閑康養、數字演藝等文旅新業態,支持鄭州打造“微短劇創作之都”。(省文化和旅游廳、民政廳、廣電局等相關部門,鄭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3.深入實施“引客入豫”行動,開展“四季河南”等特色文旅活動,打造“孔子周游列國”等精品旅游線路,讓海內外游客在中原大地暢享山水盛景、品悟人文神韻。(省文化和旅游廳牽頭,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彰顯文化遺產新魅力。
124.加快打造殷墟甲骨文中華文化新地標,建設仰韶文化新高地,推動雙槐樹、平糧臺等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打造大遺址保護利用走廊,加快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建設,建成漢魏故城遺址博物館、開封懸河文化展示館。(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展改革委、文物局等相關部門,相關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25.推動二里頭遺址、萬里茶道河南段申遺,加強賈湖遺址保護。(省文物局,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6.加大保護名城、保護文物、保護古建筑的投入,加強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實施文物保護利用數字化工程,開發數字大遺址等文旅產品,讓星羅棋布的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省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擴大文化服務新供給。
127.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培育時代新風新貌。(省文化和旅游廳、廣電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8.實施文化文藝精品打造工程,建設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激勵文藝工作者出精品、攀高峰。(省文化和旅游廳、廣電局、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9.舉辦河南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擴容提質書香河南公共文化平臺。(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130.辦好老年大學。(省教育廳、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財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1.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省文化和旅游廳、廣電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廳、通信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2.組織“舞臺藝術送基層”等文化惠民活動,推動更多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叫響《梨園春》等知名品牌,推動豫劇振興發展,創新辦好民間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汲取營養、悅享生活。(省文化和旅游廳牽頭負責)
九、更大力度推動民生持續改善
(二十七)努力讓就業更充分。
133.實施好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用好穩崗返還、稅費減免、就業補貼等政策,支持企業減負穩崗,破解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創業難點,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萬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教育廳、稅務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4.實施好大規模技能培訓提升行動,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00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5萬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負責)
135.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司法廳、交通運輸廳、市場監管局、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6.辦好第三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政府國資委等相關部門,鄭州市政府、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努力讓教育更優質。
137.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公辦園在園幼兒超過50%。(省教育廳牽頭,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8.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省教育廳牽頭,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9.實施普通高中內涵建設工程,保障新高考平穩實施。(省教育廳牽頭,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0.推進新一輪職業學校“雙高工程”建設。(省教育廳牽頭,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41.推動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提質晉位、第二梯隊創建實現突破,加快河南電子科技大學(籌)、鄭州航空航天大學(籌)等基礎設施建設。(省教育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相關部門,鄭州、開封市政府,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42.辦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省教育廳牽頭,省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公安廳、鄭州大學、鄭州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3.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省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44.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校園安全管理規范化長效化,用心呵護學生成長成才。(省教育廳、公安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共青團、婦聯、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九)努力讓人民更健康。
145.提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功能,建成北京天壇醫院河南醫院等5家醫院。(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相關部門,相關省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6.推進53個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和7個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
147.加快建設國家和省級區域公共衛生中心。(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疾控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8.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高質量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新增100所達到二級醫院服務能力的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9.建好用好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省體育局牽頭負責)
150.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
(三十)努力讓社會保障更完善。
151.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2.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城鄉低保、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民政廳、醫保局、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153.完善基本醫保門診保障機制,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省醫保局、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54.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提升100家縣級特困供養機構服務水平,實現1000所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轉型,建成1000個村級標準化養老服務站點,培育100個養老服務品牌企業,新增或改造提升醫養結合床位2.4萬張。(省民政廳、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5.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財政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6.加強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省民政廳牽頭負責)
157.辦好十項重點民生實事,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十、更大力度推動發展和安全良性互動
(三十一)強化安全生產管理。
158.堅持“三管三必須”,壓實全行業全鏈條安全監管責任。(省應急管理廳、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消防救援總隊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59.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措施,提升本質安全能力水平。(省應急管理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省政府國資委、省消防救援總隊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60.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省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廳、糧食和儲備局、藥監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1.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省應急管理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省政府國資委、省消防救援總隊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二)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162.完善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工程體系和救災物資保障體系,健全氣象、水文、地震和地質災害等監測預警網絡,有效防范應對自然災害。(省應急管理廳、水利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糧食和儲備局、氣象局、地震局、消防救援總隊、地質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3.加強應急廣播、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救援力量建設,強化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提升全民應急避險自救互救意識和能力。(省應急管理廳、廣電局、財政廳、糧食和儲備局、消防救援總隊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三)防范經濟領域風險。
164.高效推進地方債務置換,實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65.管好用好公共資金,壓實分級責任,推動財力向基層和困難地區下沉,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省財政廳牽頭負責)
166.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牽頭,人行河南省分行、河南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河南農商聯合銀行、中原銀行等相關部門、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167.創造性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積極預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省司法廳、公安廳、信訪局等相關部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68.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省司法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9.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等健康發展,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省民政廳、教育廳、共青團、紅十字會、婦聯、殘聯等相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170.深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以高效能治理守護好萬家燈火、社會安寧。(省公安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5年1月26日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