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水泥行業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綜合點評
綜評:對24家水泥上市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營收、歸母凈利潤合計同比分別增長53.66 %和107.24 %,主要是由于水泥量價的提升。多數水泥上市企業水泥熟料綜合銷量實現增長,僅有少數主營位于西北地區的銷量出現下滑,另外熟料外銷量呈現進一步下滑的趨勢。盈利水平普遍提高,去年多數水泥上市企業銷售均價比2017年普遍上漲20-40%,高于同期生產成本的漲幅,噸費用+成本合計最低的仍是海螺水泥,不到200元,成本控制能力極強。噸凈利超過100元的僅海螺水泥和上峰水泥,最低的是冀東水泥(26元)。水泥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較強,多數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有所增強,但整體仍偏弱。由于行業經濟效益變好,2018年在手現金增長,水泥行業投資意愿回升,但主要集中于大型企業集團,年度投資額超過10億元的僅有中國建材、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和華潤水泥。
筆者測算,2019年主要大型水泥企業集團營收增長在10-20%區間,凈利潤增長在10-30%左右。海螺、華新、塔牌集團和華潤水泥熟料、骨料產能繼續擴張,受益于新增產能的釋放,業績有望進一步走高,中國建材、冀東水泥去年由于北方區域需求下滑銷量受到影響,今年隨著基建和房地產的復蘇,產銷量有望回升,其中冀東水泥受益于華北地區需求的顯著復蘇,有望取得業績最高增速。
一、盈利情況
1、上市公司業績:營收和利潤規模繼續增長
根據A股和港股合計24家水泥上市公司進行歸納和統計,2018年該24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474.96億元,同比增長53.66 %,營收同比下降的僅有3家,分別是寧夏建材、亞泰集團和四川雙馬;歸母凈利潤合計657.48億元,同比增長107.24 %,除亞泰集團外所有公司均實現盈利,其中福建水泥和同方康泰實現扭虧為盈。
從單個公司來看,營收規模在千億級別的兩家為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歸母凈利潤在百億元以上的僅有海螺水泥一家。
表1:2018年主要水泥上市公司盈利情況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行業平均效益:利潤率進一步提高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年全國水泥行業營收規模為8823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了1546億元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倍,行業利潤率為17.52%,連續三年提升,主要得益于水泥價格的持續上漲,行業噸利潤從2015年的14.29元/噸提高至2018年71.29元/噸。2018年上市公司公司行業利潤率為18.46%,略高于全行業利潤率。
圖1:2011-2018年水泥行業利潤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二、經營數據大比拼
1、水泥熟料銷量:多數企業增長
從主要的水泥熟料企業來看,4家(中國建材、西部水泥、上峰水泥、青松建化)2018年綜合銷量出現下滑,這其中有大部分的經營區域位于西北地區,受到了西北地區基建大幅下滑的影響。銷量增長幅度最高的是福建水泥、金圓和塔牌集團,福建水泥受益于供給側改革、外來水泥減少,核心區域供需改善,銷量增長23.33%,塔牌集團受益于新增產能的釋放、區域需求旺盛,銷量大漲15.74%。公布了熟料銷量數據的企業中,5家(冀東、華潤、華新、萬年青、福建水泥)熟料銷量下滑,超過水泥銷量下滑的數量,其中華潤和福建水泥下滑幅度較大,接近50%。
表2:2018主要水泥上市公司水泥熟料銷售情況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噸數據對比:亞泥賣最貴,海螺成本最低,上峰和海螺噸凈利超百元
據對部分公布了2018年銷量的水泥企業的統計測算,去年水泥熟料均銷售均價比2017年普遍上漲在20-40%,噸售價最高和最低分別是亞洲水泥(351元)和萬年青(279)。每噸的生產成本也普遍有10-20%的同比上漲,低于價格的漲幅,噸成本最低和最高分別是海螺水泥(173元)和亞洲水泥(227元)。由于規模的差異,各家企業的費用控制水平差異較大,噸費用最低的是塔牌(23元)和海螺水泥(23.5元),最高的是中國建材,但由于中國建材水泥業務營收占比只有54%,實際上噸費用最高的應為冀東水泥(61元)。噸費用+成本合計最低的是海螺水泥,也是唯一一家不到200元的,成本控制能力極強。噸凈利超過100元的僅有兩家,海螺水泥和上峰水泥,最低的是冀東水泥(26元)。
表3:2018年主要水泥上市公司噸數據(元)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Page]
三、財務指標對比
1、盈利指標:盈利水平普遍提高
2018年,24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的的凈資產收益率都在提高,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其中達到20%的有11家,接近半數,超過30%的有4家,上峰水泥、福建水泥、華新水泥和萬年青,海螺水泥也接近30%。
毛利率來看,2018年多數水泥上市企業都超過或接近30%的水平,說明去年大型水泥企業集團的盈利能力相比2017年有明顯的提升,除金圓股份和博聞科技,其他公司的毛利率均有提高,金圓股份的綜合毛利率被環保業務(5.88%)拉低,博聞科技是以粉磨站生產水泥為主,外購熟料價格的上漲導致其收入和成本倒掛。毛利率最高的是上峰水泥,最低的為博聞科技;毛利率提升最多的是四川雙馬,下滑最多的是亞泰集團。
凈利率方面,有9家企業凈利率水平超過20%。最高的是四川雙馬(36.28%),最低的是亞泰集團(-1.5%);凈利率提升最多的是福建水泥,下滑最多的是博聞科技。
表4:2018年主要水泥上市公司盈利指標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資產周轉情況:萬年青、海螺水泥最優
整體來看水泥上市企業資產周轉率有所提高。多數企業2018年度的總資產周轉率超過或接近0.5,超過1的僅有萬年青,其各項資產的周轉率都在中等以上水平,較低的是博聞科技、亞泰集團和青松建化。固定資產周轉率多數企業在1-3的區間,最高和最低分別為東吳水泥(4.57)和青松建化(0.47)。應收賬款周轉率,多數企業在10以下,最高的和最低分別是福建水泥(66.34)和亞泰集團(1.89)。存貨周轉率多數在7-15,最高和最低分別為海螺水泥(15.14)和亞泰集團(1.12)。
如下表所示,萬年青的總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均排名前5,海螺水泥總資產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均排名前5,指標最優秀,另外金圓股份、華新水泥和上峰水泥盡管單項指標未進入前五,但整體比較均衡,總資產周轉率也排名靠前。
表5:2018年主要水泥上市公司資產周轉情況(標紅色為該指標TOP5企業)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3、資本結構:長期償債能力增強
隨著行業的發展,近年來水泥上市企業時有兼并重組“小并大”、資產剝離退出水泥行業等事件,為方便對比筆者僅以目前的24家上市公司作為觀察對象。自2012年以來該24家水泥上市公司的總資產不斷擴大,資產負債率持續降低,從2012年66.29%降至2018年54.02%。
圖2:24家水泥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半年報,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主要公司來看,多數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增強。中國建材依舊負債率最高的(68.76%),但同比下降了6.65%。資產負債率在30%以下的公司增加至7家,比去年多了4家。利息保障倍數均超過1,償債能力相對較強,但少數企業僅僅略高于1。博聞科技、塔牌集團和海螺水泥三家無有息負債,財務狀況最為穩健。
表6:2018.12.31主要公司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3、短期償債能力:流動、速動比率繼續提升
短期償債能力方面,多數企業有所增強,但整體仍偏弱,流動比率>2和速動比率>1的企業數量不到半數,有9家企業營運資本為負數。如下表中標紅的企業流動比率和速動比例排名靠前,排名靠后的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較弱。
表7:2018.12.31水泥上市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Page]
4、現金流量分析:現金增加、資本支出恢復增長
2018年24家水泥上市公司經營現金流入凈額總額同比增長91.07%,籌資活動現金凈流出金額增長78.79%。資本支出恢復增長,同比增長61.42%,多數企業資本支出實現增長,主要的資本支出增量來自于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和華新水泥。截至2018年末,主要水泥企業合計持有現金778.42億元,同比增長65.69%。整體來看,多數水泥企業由于行業經濟效益變好,2018年在手現金增長,籌資活動減少,投資意愿回升,但主要集中于大型企業集團,年度投資額超過10億元的僅有中國建材、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和華潤水泥。
表8:24家水泥上市公司現金流量合計分析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四、2019年業績預測:大企業繼續增長
2018年,全國水泥需求繼續下滑,全年共生產水泥21.77億噸,較2017年減少1.4億噸,同比下滑6.03%。與此同時大型水泥企業通過收購、產能置換、海外擴張等方式繼續實現業績增長,向產業鏈下游發展,增加混凝土、骨料業務,利用水泥主業優勢進入環保行業也是常見的做法。根據主要水泥企業的新建項目投產情況、水泥價格走勢等因素,筆者對主要水泥上市企業今年全年業績進行了預判,大型水泥企業集團營收增長在10-20%區間,凈利潤增長在10-30%左右。
表9:主要水泥上市公司在建項目情況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中國水泥研究院
2019年海螺、華新、塔牌集團和華潤水泥產能繼續擴張,受益于新增產能的釋放,業績有望進一步走高,中國建材、冀東水泥去年由于北方區域需求下滑銷量受到影響,今年隨著基建和房地產的復蘇,產銷量有望回升,其中冀東水泥受益于華北地區需求的顯著復蘇,有望取得業績最高增速。
表10:主要水泥上市公司2019年業績預測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編輯:魏瑜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