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巨頭與巨頭!從水泥到危廢 海螺與中國建材正在經歷“蜜月期”
海螺水泥與中國建材這對曾經的“對手”正在“化敵為友”,從水泥主業到危廢處置,馬不停歇的動作,似乎預示著雙方的“蜜月期”已經到來。
據中國水泥網消息,3月18日,海螺創業公布,2019年2月12日,一間合資公司,即海建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于香港注冊成立,該公司乃由公司全資附屬海創國際與中國建材全資附屬中國建材控股共同設立。
為此,公司董事會宣布,2019年3月18日,公司與中國建材訂立合資協議,內容有關合資公司事宜的管理及治理以及公司與中國建材之間的合作范圍。根據合資協議,合資協議訂約雙方合作的目標及范圍為由合資公司于中國成立一間有限責任公司(即外商獨資企業),主要目的為于中國從事固廢處置業務。
外商獨資企業將全權負責投資(不論以控股、參股或其他投資方式)、經營及管理中國建材從事水泥相關業務的若干附屬公司(“關聯水泥企業”)現有及未來的固廢處置業務,預計規劃處置總產能不少于300萬噸╱年:
1.對將由中國建材關聯水泥企業擬建設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由外商獨資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在中國建材關聯水泥企業的協助下,與中國地方政府磋商潛在投資,并就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擬定項目訂立投資協議;
2.對中國建材關聯水泥企業已在其目前所在區域參與建設并已投運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如外商獨資企業提出要求,中國建材須與外商獨資企業討論將關聯水泥企業持有的項目公司股權轉讓給外商獨資企業
3.對中國建材關聯水泥企業在其目前所在區域已與第三方簽訂合作協議或已開展前期報批及正在建設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中國建材須促使關聯水泥企業協調相關第三方將其權利義務轉讓給外商獨資企業。對于中國建材關聯水泥企業在相關項目公司中的股權,中國建材須與外商獨資企業討論將關聯水泥企業持有的股權轉讓給外商獨資企業。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上述外商獨資企業為:安徽海中環保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紀勤應;公司其他高管包括:副董事肖家祥,董事兼總經理:李大明等等。
今年以來,海螺與中國建材的合作當然不止于此。海中環保成立不久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公示了蕪湖南方水泥有限公司51%股權及轉讓方對標的公司持有的人民幣3.9639915328億元債權的相關公告。
從業內人士處獲悉, 海螺水泥將接手蕪湖南方水泥轉讓的51%股權及公司持有的將近4億元人民幣債權。早期有市場消息認為存在兩種方式,第一,海螺全盤收購。第二,以海螺與南方水泥合資成立的海中貿易平臺進行收購。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蕪湖南方并入海螺,對于中國建材和海螺而言可謂共贏。關于本次收購的談判在春節前后便已達成,除了蕪湖南方51%的股權,還包括了近4億元人民幣債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蕪湖南方這么多年來過得并不舒服,強敵如林,處處受到牽制。”當地一水泥從業者稱,“海螺的介入反而會讓他的經營環境變好,有利于后續的發展,特別是新生產線點火投產后。”
分析人士認為,海螺水泥收購蕪湖南方并非結果,而是海螺水泥與南方水泥在華東地區進一步加強聯系的動作之一。未來,雙方無疑將進一步在熟料、水泥銷售方面展開新的合作,長三角的水泥行情穩定性將進一步提高。
此外,時間回溯至2017年10月,海螺水泥與南方水泥共同出資成立的安徽江北海中建材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在蕪湖成立。該公司是海螺水泥和南方水泥所生產砂石骨料、熟料、水泥等產品的統一供銷平臺,當時有行業評論員認為這是雙方戰略合作關系的進一步升級。
一年多的時間,從市場合作到危廢處置再到生產線轉讓,海螺與中國建材互動頻頻。
當前,國內水泥行業雖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行業利潤達到了空前的高位,水泥價格也整體保持了良好態勢,但是不容置疑的是產能過剩問題依舊是制約當前行業發展的關鍵。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下滑,產能過剩問題也將日益嚴重,去產能是水泥行業走出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
水泥作為一個周期性產業,自身發展其實有著明顯的軌跡可尋。通常情況下,一個經濟體在經濟發展初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經濟高速增長都會帶來水泥需求的迅速增加,進而推動產能持續擴張。然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步入轉型升級階段,拉動經濟增長的要素結構發生變化,水泥需求也將不可避免的面臨產能過剩問題。
從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水泥工業發展歷程來看,基本符合了上述規律。以日本為例,上個世紀80年代,水泥產量曾一度達到8000萬噸左右,但是隨著經濟形勢的下滑,水泥需求降低,到90年代已經腰斬到4000萬噸左右。為應對產能過剩,日本一方面關停了部分水泥企業;另一方面產能集中度大幅提升,形成了數家水泥企業共同瓜分市場的局面。
目光回到國內,近年來在產能嚴重過剩背景下,大企業之間的競合關系正在逐步明朗,合作日益增多。海螺與中國建材的合作集中在了當前行業關注的幾大熱點方向,即:市場整合、危廢處置以及生產線重組。
綜上來看,兩大水泥巨頭之間的合作,存在其必然性。在時代大趨勢面前,在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競爭與合作將共同存在,未來國內水泥大企業或將難以避免的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態勢。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