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平果縣石灰石資源劃分9個“允許開采區”和2個“禁止開采區”
廣西百色市平果縣屬石山地區,石灰石資源豐富。全縣9個“允許開采區”石灰石總面積約73.18平方公里,初步估算資源量約28000萬噸。全縣現有10家石灰石采石場,總儲量8518.56萬噸。近年來,該縣“五堅持”實現石灰石產業的生態發展。
堅持“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的原則,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根據《平果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將全縣11個石灰巖資源規劃區劃分為9個“允許開采區”和2個“禁止開采區”。“禁止開采區”分布在黎明、海城、榜圩、太平、馬頭等鄉鎮,總面積102.93平方公里,保護對象為達洪江水庫、坡雷水庫、布見水庫、聯合水庫、那馬水庫一帶的水源林和水源地。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和“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原則,建立和完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閉坑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全過程監督管理,引導和督促礦山企業開展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開展礦山生態環境調查和評價工作,確定重點區域、重點礦山和重點整治工程項目。確保礦山“三廢”要達標排放,暫不能達標排放的,要限期整改,限期達標,整改不能達標的強制停止其礦業活動。
堅持嚴格的環境準入條件。該縣新建、在建、擴建礦山項目,把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區地質災害評估報告作為項目審批必備條件,堅持礦山建設與環境整治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在生產的金屬礦山,在建、擬建的金屬礦山,加強對礦碴和尾砂的管理,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礦碴和尾砂的二次開發利用,變礦碴和尾砂為工業產品,減少存放量。短期無法利用的,要適時復墾、復綠,待技術條件具備再開發利用,從根本上減少環境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堅持“以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方針,加強安全監督。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提取安全費用制度、工傷保險制度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制度。加強對礦山企業主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了礦山企業主的安全意識和從業人員素質,在礦山點多面廣的情況下,努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大安全保障投入,落實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堅持嚴格執行國家節能減排要求。該縣石灰生產企業在環保整改中,要求企業必須配置先進的除塵系統、廢水回收利用系統、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等裝備,大力推廣使用密閉式生產、自動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等先進生產技術,推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黃 力 凌其友
編輯:余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