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不要做虛假整改的“幫兇”
5月以來,生態環境部陸續發布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湖南、湖北、山西、四川、貴州、山東、安徽等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的新聞。督察發現,督察整改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一些地方和部門思想認識和責任落實仍不到位,甚至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和假裝整改等問題。
老百姓對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和假裝整改深惡痛絕,這些行為等同于治理生態環境的假冒偽劣“產品”。迄今為止,還沒見到水泥企業有這些毛病而被督察點名,說明水泥企業如督查到有問題的話,都認真進行了整改。想不到的是見到了為水泥生產服務的單位因弄虛作假而被點名。
為水泥生產服務的單位在市場中不斷開拓,延伸服務范圍,得到市場、其他行業認可和贊許。例如水泥生產線的余熱發電節能改造向玻璃、冶金行業延伸、從事建材水泥原料地質勘查工作單位向工程地質勘查延伸。向其他行業延伸,同樣要遵守行規,要講誠信,不能胡來。
在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山東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意見”新聞的同時,發布了“山東省淄博市企業假整改,政府真銷號”新聞。新聞中提到,2017年8月,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期間,群眾數次舉報山東辰龍集團非法填埋的數十萬噸污泥依然如故,污染場地沒有修復,持續威脅周邊環境。
新聞指,山東辰龍集團位于淄博市桓臺縣田莊鎮,涉及化工、造紙等多個行業,該企業長期以來將污水處理廠污泥傾倒填埋在小寨村東南角廢棄窯灣及周邊農田。非法填埋污泥超過25萬立方米,企業未采取任何有效整改措施,僅對填埋場表面覆土,一埋了之。桓臺縣政府失察失管、把關不嚴,虛報完成整改,致使群眾反映的環境污染問題至今未得到解決。
辰龍集團不僅未采取任何有效整改措施,僅對填埋場表面覆土,一埋了之。而且編造虛假材料、應付整改。
令人想不到的是,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應付整改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編制了虛假《評估報告》,而當地桓臺縣政府明知辰龍集團填埋場沒有防滲措施,卻依據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的虛假《評估報告》,認可企業虛假整改措施,并層層上報銷號。
在這起弄虛作假案例中,當地縣政府以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評估報告》為依據,認定了辰龍集團“整改”到位,并上報市政府銷號。這種手法俗稱飛天過海,找個源頭造假單位,出具報告,隨后經層層轉來轉去,難以追查,假的也成“真”了。當然,有可能源頭單位經授意造假,成了虛假整改中“替罪羊”角色。但不管是自己所為,或收了錢替人“消災”,或被授意造假,或“同流”商討造假,出具虛假報告就是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責任人要被追責。單位有可能列入黑名單,取消有關(延伸)從業資格。做虛假整改的“幫兇”何苦又何必呢!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