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處不敵黃金萬兩?如何整治“放肆”的水泥運輸超載
破壞道路路面,造成惡性交通事故,壓斷橋梁,噪音擾民......這些都是超載帶來的嚴重惡果。盡管被稱為道路交通第一殺手,但貨車超限超載現象依舊十分嚴重。在水泥行業,水泥運輸車超載就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嚴峻問題,甚至在當前部分地區仍有“百噸王”活躍在水泥運輸領域。
中國治超之路已經走過漫長的十余年時間,多省市也頻頻出臺相關政策打擊懲戒超載運輸情況,但為何超載屢禁不止,為何各種途徑依舊醫治不了人們眼中的“禍車”這一公路頑疾?
“馬達一響黃金萬兩,利字當頭是超載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業內人士對中國水泥網表示,而綜合分析來看,貨車超載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貨車生產大噸小標。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迅速發展壯大,廠家也生產出更大噸位、更大載重量的卡車。但同時,一些生產廠家受利益驅動,為了迎合市場將原來設計制造的汽車載重量故意從大噸位改標為小噸位,并出售給車主使用,部分車型甚至在空載的情況下就總載重總質量而言已經系超載狀態了。大噸小標現象加劇了超限運輸現象的泛濫,客觀上給部分車主逃漏國家規費創造了條件,破壞了汽車運輸市場秩序。
二是貨運源頭管控不嚴。以水泥行業為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企業都沒有重視超載的危害性,對超載超限車輛出廠、出站并沒有嚴格管控,甚至部分企業為了在市場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及競爭力,降低水泥庫存,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放任超載現象的發生。
三是區域治超標準不統一。一般來說,此前交警在執法過程中是按照行駛證上面標準的核定載重量與實際載重量的比較來判定是否超載的,而路政則是根據《公路法》中的相關規定對車輛軸數來進行判斷。標準的不統一給了執法人員灰色空間,很多地方出現了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的情況。并且各地關于超載界定和處罰的標準不同,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也就是越規范的做法反而越吃虧,導致大家都向壞的方向看齊。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現象滋生了腐敗,引發了大家對起碼的公平公正的質疑,同時這也會促使更多的人以身試法,嚴重危害公共交通安全。
四是交通部門執法力度不夠。國道、高速車流量大,逢車必檢、逢超必罰無足夠人力保障,還易造成擁堵,影響群眾出行,并且單純靠有限的行業執法資源投入難以達到治超的預期效果,結果造成越超越罰,越罰越超的惡性循環。
五是司機、物流公司逐利心理作祟。在利益驅使下,一些車主抱有僥幸心理,把超限處罰當成是一種小概率的“偶然成本”,無視公共利益,肆意違法超限。 部分物流公司降本提效的渠道少,只能靠最原始的方法--多拉快跑賺錢。這種低運費的惡性競爭,靠超載賺錢的惡性循環生態,也是超載超限產生的根源之一。
“源頭+路面”雙管齊下 重拳治超
近日,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關于加快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意見的通知。其中,加強貨車超限超載治理就是重點工作之一。政策的出臺、省市相關機構的執法趨嚴都是全國治超工作的一個縮影。如何徹底改善貨車運輸行業的“超載超限”陋習,推進道路貨運的健康發展仍需多方努力。
首先,要嚴把車輛生產關、掛牌關、改裝關、檢驗關、市場準入關、裝載關等六關,讓“百噸王”無法上路。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貨運樞紐場站、攪拌站、礦山生產企業、建材生產和批發市場、砂石料場等重點貨源企業的監管,加強貨運超載源頭綜合治理,落實貨運單位、生產經營企業源頭裝載監管主體責任,防止超載超限車輛出廠、出站,從源頭上制止車輛超限超載行為,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
“對于水泥行業來說,杜絕超載可以從加強懲戒方面下手,如果貨車超載,相關水泥企業可列入黑名單,甚至實施停產整改,對國企領導追責,民企加大經濟處罰力度。”一業內人士對中國水泥網表示,“技術手段上,可以將水泥過磅與交管聯網,實時監控,嚴厲處罰。”該人士補充道。
其次,應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超限超載認定標準和超限檢測站聯合執法工作流程,杜絕重復罰款、只罰款不卸載等行為,明確并公布各區域超限檢測站點的聯合執法模式,嚴格落實“一超四罰”。在普通公路超限檢測站全面安裝電子抓拍系統。建立健全依法打擊沖關闖卡違法行為長效機制和應急管控措施,加快推進車輛信息、執法信息共享。將規范治超執法納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目標,加強執法監督考核,拓寬投訴舉報渠道。
此外,需努力改善貨運市場從業環境。一方面加強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培訓,推進落實普通貨運駕駛員線上線下及異地從業考試,實行差異化道路貨運駕駛員繼續教育制度,鼓勵道路貨運企業組織開展貨車司機繼續教育,支持地方為轉崗貨車司機提供再就業培訓。另一方面,切實維護貨車司機權益,道路貨運企業要依法與其雇傭的貨車司機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工會組織,保障貨車司機勞動權益。引導道路貨運企業、貨車司機建立互幫互助機制。鼓勵各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設一批功能實用、經濟實惠、服務便捷的“司機之家”。指導貨主企業、道路貨運企業合理制定運輸方案,保障貨車司機充分休息。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貨車超載根深蒂固,儼然已經從一個交通運輸問題逐漸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其中牽涉的各方利益交錯,起因復雜。在超載運輸治理過程中,運價的上漲、違法企業和個人的退出,都是驅除“劣幣”必然經歷的陣痛,但同時,相關部門和社會也應給予道路貨運行業預留相應的整改時間,給予市場一定的準備空間。盡管問題依然嚴峻,我們也應該看到更多成果和對未來抱有期望,相信在各方共同攜手嚴格治理下,超載現象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貨運行業會朝著正規、健康、可持續的道路長久發展。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