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水泥等行業運行情況及展望
前言
隨著國家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環保督查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鋼鐵、水泥等行業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化。2018年1~3季度,我國礦渣粉行業出現供需雙降,但市場供需關系明顯改善,產品價格持續高位震蕩,行業效率同比大幅提高,全年行業利潤有望創歷史新高。
一、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如圖1所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508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同比增長6.7%,三季度同比增長6.5%。
總體來看,2018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改善。但同時,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顯現,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穩中有緩,下行壓力加大。
如圖2所示,2018年1~9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83442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比1~8月份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43%。
2018年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8665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比1~8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放緩,較前幾年有較大幅度回落。雖然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所回升,較2017年有一定的增幅,但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影響,增幅有限,并未超出預期。因此,對于混凝土、水泥、礦渣粉等建材行業來說,整體需求有所下降。
進入2018年三季度,隨著國家對高鐵、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礎建設項目審批明顯加快,各地區也在積極行動,密集推出了一批民間投資項目清單。因此,可以預見在2018年末至2019年初全國基建投資增速將會出現反彈,建材行業需求也預計會在2018年四季度及2019年一季度有所增加。
在目前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的情況下,尤其是世界矚目的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有愈演愈烈之勢,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定會在“穩增長”的關鍵時刻擔當重任。
二、礦渣粉行業運行情況
我國2011年至2017年礦渣粉產量及其增長情況(如圖3所示),2013年是截至目前我國礦渣粉產量的歷史高峰,達到了1.26億噸;此后連續兩年出現大幅下滑,2015年我國礦渣粉產量為0.995億噸,跌破1億噸;2016年我國礦渣粉產量較大幅度回升,達到1.01億噸;2017年我國礦渣粉產量小幅增長0.41%;隨著水泥和鋼鐵行業去產能的持續進行、城市藍天保衛戰的不斷加力,礦渣粉企業受原材料、熱介質(如煤氣)供應影響而被迫停產的頻次明顯增加,2018年我國礦渣粉產量會再次出現一定幅度下降;據此,預計我國礦渣粉產能利用率(理論值)會跌至50%以下;礦渣粉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已經到來,如何盤活閑置產能,也將成為業界需要共同面對的新課題。
如圖4所示,2018年1~8月,我國礦渣粉產量為6677.97萬噸,同比下降2.87%,產量再次出現下降;預計2018年全年我國礦渣粉產量會跌破1億噸,同比下降2%左右。
2018年1~8月我國礦渣粉月度產量(如圖5所示)為近幾年的低點,大體徘徊在850萬噸/月上下,僅略好于2015年。預計2018年四季度我國礦渣粉月度產量走勢會略好于2017年。但受國家整體宏觀政策影響,2018年四季度我國礦渣粉產量回升幅度有限,礦渣粉價格會持續保持增長。
2018年1~8月,我國礦渣粉平均價格(如圖6所示)處于歷史最好水平,并持續高位震蕩。自2017年9月我國礦渣粉價格開始走高,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達到歷史高點,全國均價275元/噸,同比增長60%以上。在2018年2~3月的傳統淡季,加上各地環保政策的影響,建筑業活動幾乎停滯,礦渣粉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回調,但在4月份再次回升,并保持在260元/噸左右。2018年四季度我國礦渣粉價格有小幅提升,單噸利潤將沖擊歷史新高。
根據中國礦渣粉網的相關統計(如圖7和圖8所示),我國礦渣粉立磨生產線及產能主要集中在華北和華東地區,兩地的礦渣粉生產能力占到全國的2/3以上。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我國礦渣粉行業進入發展的瓶頸期,產業布局也將發生調整,尤其是局部地區將會有較明顯的變化。我們礦渣粉行業應該順應改革潮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三、下游:水泥行業運行情況
如圖9所示,2014年我國水泥產量24.76億噸,為歷史峰值;2015年我國水泥產量23.48億噸,同比下滑4.95%,是近30年來我國水泥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16年我國水泥產量24.03億噸,同比增長2.5%;2017年我國水泥產量23.16億噸,同比下降0.2%,再次出現負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如圖10所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水泥累計產量15.83億噸,同比增長1%,增速較1~8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去年同期為下降0.5%。9月份,全國單月水泥產量2.08億噸,同比增長5%,環比增長3.81%。
從2013年末至2016年一季度(如圖11所示),我國水泥價格持續下滑,屢創新低,下降幅度一度達到50%以上;自2016年二季度起,我國水泥價格開始震蕩上行,逐漸走出低迷;2017年四季度我國水泥價格達到歷史高點;2018年一季度我國水泥價格出現季節性回調,二季度再次回升,此后保持在高位震蕩;預計2018年四季度及2019年一季度我國水泥價格仍會維持在高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5月,我國水泥行業利潤達到515億元,同比增長164%,已超過2011年的歷史高點。2018年全年水泥行業利潤創歷史新高已可以確定。
此外,從截至目前上市水泥企業已披露的公告也可以看出,2018年前三季度,華潤水泥公司擁有人應占盈利60.9億港元,同比增長130%;金隅冀東水泥實現凈利潤14.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1.7%;華新水泥預計實現凈利潤同比增加220%到230%;上峰水泥預計實現凈利9.1~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0%~106%。2018年前三季度上市水泥企業利潤普遍大幅增長。
在整體需求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伴隨著水泥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水泥行業利潤創歷史新高,我國礦渣粉行業也進入了歷史最好水平,礦渣粉價格保持高位震蕩,水泥與礦渣粉的價差進一步縮小,行業利潤也創歷史新高。但是,業內的有識之士也清楚的認識到,礦渣粉行業進入瓶頸期的陣痛已經慢慢顯現,整體產能利用率低,水渣供應短缺、原材料成本高居不下,國外與國內市場價格倒掛,導致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傳統礦渣粉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行業未來的發展充滿挑戰!根據微神數據中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截至目前,有8家礦渣粉生產企業注銷或者停產。
四、上游:鋼鐵行業運行情況
如圖12所示,2015年我國生鐵產量6.91億噸,同比下滑3.5%,是近30年來我國生鐵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16年我國生鐵產量7.01億噸,同比增長0.7%;2017年我國生鐵產量7.11億噸,同比增長1.8%;2016至2017年我國生鐵產量連續2年保持小幅增長;預計2018年我國生鐵產量會繼續保持小幅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如圖13所示),2018年1~9月,我國生鐵累計產量5.79億噸,同比增長1.2%,保持較穩定增長。在國家宏觀政策調整下,預計2018年我國生鐵產量會保持1%左右的增長。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3 2013~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生鐵產量及增長情況
自2016年以來,我國鋼材價格走勢始終保持穩中有升(如圖14所示);2018年1~9月,我國鋼材價格繼續保持在近幾年的最好水平;預計2018年四季度我國鋼材價格會繼續保持增長,走勢與2017年四季度基本相同。
以上數據表明,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鋼鐵行業戰略性調整的效果非常明顯。鋼鐵行業已經扭轉了2015年難以為繼的局面,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實現了增長,并在2018年進一步向好。
礦渣粉行業是鋼鐵行業的附屬行業,礦渣粉行業的原材料來自于鋼鐵行業,鋼鐵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勢必直接影響到礦渣粉行業,礦渣粉行業結構也勢必隨著國家供給側及鋼鐵行業結構性改革而產生明顯變化,以下兩大變化,需礦渣粉行業重點關注并應對:
第一、鋼鐵產業集中度加大。大型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和小型鋼鐵企業的淘汰,意味著鋼鐵產業集中度的加大,對于非鋼鐵企業運營的礦渣粉企業(或生產線)來說,意味著水渣來源和供給的短缺或枯竭。
第二、鋼鐵產業布局向沿海轉移。對于鋼鐵行業來說,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產業布局,自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鋼鐵產業向沿海轉移的趨勢已越發明顯并將繼續下去。在總體產能控制的前提下,內陸鋼鐵產能將減少,沿海鋼鐵產能將增加。根據有關報道,寶武集團湛江3號高爐預計2021年投產、山東鋼鐵日照精品鋼基地已投產、唐鋼(本部、二煉鐵廠區)搬遷已啟動等等。這意味著水渣資源也將向沿海轉移。這可能導致:
(1)內陸礦渣粉使用成本升高;
(2)南方礦渣粉市場競爭加劇;
(3)海外礦渣粉市場開拓加快等。
礦渣粉市場現有格局將會被打破,出現新的不平衡。
五、礦渣粉行業運行展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環保督查力度不斷加強,我國礦渣粉行業也在2018年深刻的感受到了改革的力量。改革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我國礦渣粉行業在體驗著結構優化、效益改善的同時,也感受著調整的陣痛。展望我國礦渣粉行業的未來發展:
1. 鋼鐵行業已進入結構性改革的深度調整階段,水渣資源將更加集中化,不僅更多的集中于大企業,也更多的集中于沿海地區。部分礦渣粉企業將會因為缺少原材料而面臨停產或者倒閉。
2. 原有的市場格局已經打破,新的市場格局需要重塑。受限于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半徑,水渣原材料的集中化,勢必引起銷售區域的重疊,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對于礦渣粉企業來說,都有可能面臨直接競爭。為了維護目前來之不易的市場局面,我們礦渣粉企業需要自律與協同。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礦渣混凝土功能材料分會(中國礦渣粉協會)作為我國礦渣粉行業的全國性組織,應充分發揮自身功能,為行業發展服務好。
3. 在整體需求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產量出現下降,礦渣粉價格伴隨著水泥價格持續上漲,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業績。但是,這種光景不可能維持長久,不可盲目樂觀,尤其是行業中處于引領地位的大企業,應該未雨綢繆,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鏈延伸;加強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提高生產設備智能化程度,保持礦渣粉工廠的穩定、高效和低成本運行。
4. 礦渣粉行業需要完善的信息服務。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礦渣粉行業已逐漸成熟,近幾年的總產量持續保持在1億噸上下,僅次于水泥產量。但相對于水泥行業,我國礦渣粉行業信息、市場數據等過于匱乏,不利于行業管理和市場分析,容易造成誤判,阻礙行業發展。由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所、中國礦渣粉協會等單位主導編制的“中國礦渣粉市場運行指數”是非常具有使用價值的數據與信息體系,值得開發與應用。
5. 2018年我國礦渣粉行業利潤創歷史新高。在利益的驅使下,我國礦渣粉行業摻假現象出現了新動態。之前存在的“以次充好”、“混摻石粉”、“混摻劣質粉煤灰”、“混摻鋼渣粉”等現象還沒有根除,在我國南方市場又出現了“混摻陶瓷拋光粉”。陶瓷拋光粉是一種與礦渣粉在形態和顏色上類似但卻對混凝土傷害很大的粉體,摻入混凝土中使用會導致混凝土流動性變差、氯離子含量超標、后期強度變弱等,影響工程建筑質量。因此,我們還要倡導使用純正產品,強調產品可追溯性。同時,通過技術手段、管理方式等將“假貨”拒之門外。
6. 我國礦渣粉行業缺少相關規范和監管制度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由中國礦渣粉協會組織編寫的《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質量等級評定》正在最后階段的完善中。我們必須通過標準的制定、制度的執行規范行業行為,提高準入門檻,實現產品的優質優價,維護合規企業和用戶使用優質、合格產品的權益。
7.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行業效益好的時候,我們更應倡導自律,維護好來之不易的成果。同時,我們還應繼續挖掘我們礦渣粉行業的自身價值,包括產品價值、市場價值、社會價值等。
總之,2018年是調整的一年,2018年是豐收的一年。未來挑戰與機遇并存。現階段,我們礦渣粉行業必須緊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加強對市場變化的追蹤,加強信息的溝通與分析,以“穩”字當頭,在千變萬化中保持發展的定力。
編輯:余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