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金隅:弘揚金隅文化 光耀太行山水
走進邯鄲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藍白相間整潔漂亮的廠房;環境優美典雅,使人感受到的是企業積極向上、活力四射的深厚文化底蘊。自2007年加盟金隅后,在集團黨委和董事會的正確領導下,經過5年的發展,占地39萬平方米的邯鄲金隅太行,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綠,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現代化企業。
(一)
邯鄲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以上市公司為主體背景的大型國有水泥企業,已經走過了50多年的風雨歷程,經歷過輝煌,也有過低谷。2004年-2006年,由于冗員多、包袱重、企業辦社會等原因,每年虧損均在3000萬元左右,一度成為邯鄲市政府的一大包袱。
一個企業的發展是漫長的過程,但往往緊要處只有幾步。我們往往是不知不覺地站到歷史的關鍵點,而在許久之后才會發現那是多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2006年年底,北京金隅集團與邯鄲市國資委簽定收購太行華信50.84%股權協議。河北太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國有股權轉讓加盟了北京金隅集團,這是邯鄲金隅太行的一次歷史性的重要轉折,也是金隅集團“走出去”戰略的第一步,收購太行對于金隅集團來講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對金隅鼎鑫、贊皇等諸多普、冀、豫企業的收購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促進。同時為2011年金隅集團成功地回歸A股,提供了平臺。
(二)
2007年時任邯鄲市政府市長的趙國嶺在金隅收購太行時曾經說過:“檢驗改制能否成功,關鍵是看太行能否扭虧脫困”。
當時的太行,無論從硬實力和軟實力上,都無法與今天比較。從硬實力上,當時的邯鄲金隅太行只有2000t/d和2500t/d兩條生產線和兩個分別年產8萬噸、15萬噸的水泥粉磨站,產量只有200萬噸。走進廠區,到處是建筑,到處是倉庫。
加盟金隅后,以李懷江為“班長”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向集團和公司全體干部職工鄭重做出承諾:“虧損無出路,虧損不是理,盈利才是硬道理;太行一定要扭虧,也一定能夠扭虧”。他們沒有失言,企業經過幾年的發展,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2007年當年扭虧,并實現盈利200萬元;2008年實現利潤1500萬元;2009年實現利潤3000萬元;2010年實現利潤3200萬元;2011年利潤達到1.23億元;2012年目標利潤1.8億元。他們用金隅先進的文化凝聚起廣大干部職工的心;他們用先進的人才理念激活起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激情;他們用宏偉的目標點燃了廣大干部職工的希望。
(三)
剛加盟集團之初,有很多老職工不理解,認為我們一個上市公司就這樣被收購了。老國企和上市公司的驕傲和尊嚴讓他們心有不甘。老職工對太行的拳拳之情,讓他們對收購不理解、不認同。再加上內退職工、家屬工等一系列的歷史遺留問題,讓一個在風雨中飄搖的老國企更加不穩。如何才能站穩腳跟?如何才能讓企業起死回生?李懷江感覺到了莫大的壓力。
一切資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種資源生生不息,這就是文化。堅持金隅文化的引領,通過各種宣傳牌、標識、內部網站、《金隅太行》報等多種途徑對集團先進的文化理念進行傳播和宣傳。經常召開干部職工大會,將金隅的核心價值觀、金隅精神、“八個特別”人文精神等先進的文化理念傳輸給干部職工,統一干部和骨干中間力量的思想,讓他們做金隅的宣傳員,讓金隅文化深入每名職工的內心。每一次會議和宣講,讓職工看到了希望,立志干一翻事業,真正用文化凝聚了人心、智慧和力量。兩種文化有效的融合,成為了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強有力的支撐和催化劑。廣大干部職工認識、了解金隅,干部職工明白加盟金隅是最明智、最正確的選擇。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有激情,特別能實干成為邯鄲金隅太行職工自我要求的標準和起點,都為我是邯鄲金隅太行人感覺到驕傲和自豪。人人講奉獻的大環境里,邯鄲金隅太行的職工孫榮慶、吳峰生等人編詞譜曲,在一遍遍的修改中反復的推敲修改后,一首反映職工心聲的《愛崗敬業歌》誕生了,并迅速得到廣大干部職工的喜愛和傳唱,成為邯鄲金隅太行的“廠歌”。它那震撼人心的聲音,讓現在的《愛崗敬業歌》不僅唱響在邯鄲金隅太行,兄弟單位企業也紛紛開始學習和傳唱,因為它唱出了金隅人的精氣神。[Page]
(四)
邯鄲金隅太行提出了“創建大學式企業,造就導師型領導,培養知識型員工”和“經營人才”理念,立志創建自己的人才品牌。通過緊抓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關鍵環節,采取引、激、育的措施,將“引智”與“培養”相結合,通過加大對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和社會成熟人才的引進、回流力度增強人才核心力量;創新人才工作機制,采取校企聯合、送培、自培、技術練兵等多種形式激活現有人才,提升人才中堅力量,培養出成建制的專家型、創新型、高技能型人才隊伍,打造精品,形成人才發展高地,打造人才品牌,引領著集團人才隊伍建設整體快速推進。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2008年通過與河北工程大學聯合辦學,抽調76名中青年骨干參加在職學習、充電。還開辦了《企業管理大講堂》培訓班,組織170余名各級管理人員進行了近200學時企業管理知識學習活動,為企業發展儲備了一大批人才。
加大人才鍛煉力度。始終堅持“不論年齡、不論學歷、不論專業、不論性別”的用人理念。幾年來,新提拔公司領導4名,中層干部80余名。二十八歲就擔當熟料分廠廠長,現又任蘇丹項目經理的的李晶,二十五六歲就走上領導崗位的女干部朱艷梅、單曉英,他們都感觸頗深。
加大人才引進回流力度。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和社會成熟人才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各類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回流力度增強人才核心力量。幾年來,共引進高層次人才近百名,其中研究生9名,本科生80余名;幾年前在企業不被重用而離開企業的年輕人,看到邯鄲金隅太行的快速發展,看到邯鄲金隅太行公平、公正、良好的發展環境,紛紛要求回來,現在已有15名人才回歸企業。
加大內退人才啟用力度。邯鄲金隅太行作為五十多年的老國企,由于企業的改革改制,內退職工一度高達1000多名,企業負擔沉重。融入集團后,他們積極轉變觀念,提出要把內退職工由負擔變成資源,由資源變成資產,轉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通過企業的快速發展,逐步讓一些工作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內退職工返崗,充實到工作崗位,一些能力較強的人員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企業內退職工吝少春,沒有高學歷,但善長團結職工做工作。為全面提升化驗室領導班子綜合管理水平,邯鄲金隅太行領導班子敢于突破常規用人,任命47歲的吝少春為化驗室黨支部副書記、副主任。在一個搭配合理、配合默契的領導班子帶領下,化驗室先后獲得國家級榮譽7項。制成分廠廠長李有富也深有感觸,要不是企業加盟金隅后,轉變觀念,大膽用人,曾經是內退職工的他肯定就回家了,不得不離開他戰斗了二十年的工作崗位,這讓他從內心深處充滿了感激之情。重新返崗的賈寶印師傅說:“按當時的政策,我不得不離開企業,心里有太多的不舍,但是看到企業加盟金隅后這幾年的變化,覺得當時回家也值了,加盟金隅還真的加對了。”
加大人才輸出力度。邯鄲金隅太行立志做集團的人才基地,五年中為兄弟單位輸送各類人才63名,其中公司級領導干部5名,中層領導干部25名,技術骨干15名。對兄弟單位涉縣金隅輸送了成建制的中層干部隊伍。
(五)
高質量經營企業、創造一流工作業績是邯鄲金隅太行領導班子自我加壓的起點定位,也是作為一名“特別能實干、特別有追求”的金隅人的不懈追求和目標。
邯鄲金隅太行“領頭雁”的李懷江,反復思考著,怎樣才能不辜負集團領導和廣大干部職工的期望?從走上這個崗位那天起,他就帶領著班子成員開始了對企業整個發展大局的謀劃和思考。他組織制定了企業發展的第一個《三年規劃》, 2007年穩定打基礎;2008年調整求發展;2009年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軌道。邯鄲金隅太行從此開始了大踏步式的發展。
三年中,“以水泥為主體,循環經濟和勞動經濟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 “搶占高端、聯動中端、輻射低端”的“三環”營銷戰略,“從嚴、從細、從緊、從儉、從快、從新”的經營方針,“堅持市場促發展,技術進步促效益,循環經濟促環保,環境建設促效率”的工作思路,“抓要害、抓關鍵、抓死角、抓質量成本、抓全過程管理”的工作方法,“企業扭虧要首先解決思想上的虧損”、”“向內部要效益”“、“環境就是生產力”一個個先進的理念,讓一個老國企又煥發了新的青春和魅力。
就說“環境就是生產力”這一理念,他們強調用環境改變人,用環境約束人,用環境促進人。于是開始了環境整治的工作大潮。工作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許多職工不理解,甚至埋怨。有的職工說:“這么浪費,還能用的房子拆了,瞎折騰”,有的職工說“有錢整這些表面文章,還不如給職工發工資獎金”。不理解、不支持的聲音撲面而來。領導班子沒有退縮,因為職工不知道當時他們的人均辦公室面積高達48平米,拆除8萬平方米的廢舊廠房后,每年房產稅減少近70萬元,節省的水電費、暖氣費百余萬元;職工還不知道拆除各單位小庫房后,收繳的積壓私藏物資價值千萬,大大減少了材料配件的無形浪費。“金隅春天”這場浩大的環境整治工程,幫助干部職工摒棄了舊思想,突破了固有思維定勢。這場以全面實現面貌大改觀、環境大改善、效率大提高、效益大增長為目標的工程建設熱潮,讓邯鄲金隅太行的環境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萬余棵新增植樹,2萬平方米硬化道路,使邯鄲金隅太行面貌煥然一新,這個擁有50多年歷史的老國企又展現出了勃勃生機。
很多聞訊回來參觀的退休老領導、老職工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嘆說:如果不是每年來企業看一看,真得認不出來這就是以前的老太行了,看來當初加盟金隅這個選擇是最最正確的。河北省建材協會會長葛旭東再次來到企業時感嘆說:“沒有想到太行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這哪是水泥廠呀,完全就是一個鳥語花香的現代化大觀園呀!”
不滿足、不停步、不懈怠。邯鄲金隅太行快速的邁出了打造集團冀南建材基地宏偉藍圖的前進步伐。
按照邯鄲金隅太行董事長李懷江的構想,公司要想成為地方經濟的一棵參天大樹,撐起地方建材工業發展的大旗,必須大力開發水泥上下游產品,以內涵性增長和外延性擴張并舉,重點發展水泥、混凝土、高細礦渣粉、砂石骨料、干混砂漿、活性石灰、物流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
“月牙型”商混產業發展:邯鄲金隅太行迅速延伸產業鏈,培育新的增長極,重點向商混事業發展,以增量激發存量,實施“政策+品牌”的經營模式,通過農村(東部縣城)包圍城市(邯鄲市區)的策略,提高市場掌控力,合理布局混凝土攪拌站,優化整合現有的混凝土企業,圍繞做強水泥主業,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實現商混企業組團式發展。到2015年末,攪拌站總站數達到30-40個,商品混凝土年產能600-800萬立方米,區域市場占有率60-70%,在邯鄲市東部形成“月牙型”的商品混凝土發展模式。邯鄲金隅太行還以自身為震心,制定了以分別覆蓋80公里、120公里、200公里的“三環”式發展戰略。
到“十二五”末,邯鄲金隅太行將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年利稅將達到10億元,實現水泥年產量1000萬噸,商品混凝土年產量800萬立方米,超細磨礦渣粉年產量300萬噸,砂石骨料達到120萬噸,安置就業人數3500人,處置工業廢棄物達到1000萬噸,形成一個有實力、有規模、高效益的金隅冀南建材基地。
編輯:wzq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