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交通再“上新”!深圳地鐵13號線南段開通初期運營丨塑強基建支柱優勢
打造深港兩地便捷通道 深圳地鐵13號線是深圳市中西部南北走向的骨干通道,南連香港,北接東莞,串聯起南山、寶安、光明等重要區域。此次項目先期開通深圳灣口岸站至高新中站,線路長約6.36公里,共設車站7個,新建內湖停車場1處,現有換乘站4個,乘客可換乘深圳地鐵1號線、2號線、9號線和11號線。 深圳地鐵13號線車站以“陽光+共享”為設計理念,堅持融入城市區位特點,著力為市民打造科技與文化共融、溫暖舒適、充滿活力的地鐵空間。 深圳灣口岸站從“交織·融合”理念出發,將象征團圓美滿的“中國結”元素運用于天花板設計中,用交織融合、緊密連接的線條組合成相互穿插的規則圖案,體現深港一體化融合發展和兩地心連心相隨相依、永不分離的美好祝愿;后海站將深圳特色建筑群組成的天際線沖孔圖案,有規律地間隔布置在天花方框中,用彩色金屬網板環繞方框四周,象征著地鐵網絡與城市環境的融合;深大站地處“城市中的硅谷”,車站裝飾裝修充分融入“科技鏈”“萬物互聯”等設計元素,通過動感流暢的線條串聯起站內各區域,令人仿佛置身未來世界。 挑戰復雜多變地質條件 深圳地鐵13號線穿越市區繁華地段,沿線建筑密集、交通繁忙、管線密布。從沿海向內陸延伸,填海淤泥層、球狀風化體、基巖凸起……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帶來巨大的施工難度。從地上到地下,高鐵樞紐、地下空間、綜合管廊,與地鐵交織互融的共建工程構建著立體城市新格局,也對13號線建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重重困難,團隊歷經300余次協調、100余次論證,狠抓重難點、關鍵線路管控,通過下沉式服務與穿透式管理,攻克一系列難點,高標準完成各項節點。 精益建造提升出行舒適度 秉承“品質保障、價值創造”核心價值觀,項目建設團隊致力于打造精品地鐵,建設過程中圍繞復雜地下工程質量控制、安全風險防控等形成20余項先進技術,大幅提升工程質量、降低施工風險。在內湖停車場,創新采用“蓋挖逆作+擴孔灌注樁基礎+復合地基”綜合技術,有效控制基坑變形及地基沉降。 在軌道安裝調試中,項目團隊應用精準軌道控制網精測技術,將軌道幾何尺寸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創新采用減振接頭夾板及鋼軌吸振器進行降噪,使列車運行噪音大幅降低,保障乘車平穩舒適,最終達到全線實現省級優質結構工程,以匠心鑄造品質,用心守護市民出行安全。 數智賦能地鐵高效運營 項目自主開發應用基于“BIM+GIS技術”的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一個數據庫、一張監管網、一條管理線”的管理模式,為地鐵全生命周期項目統籌、綜合規劃、協同管理和決策輔助提供有力支持。在機電安裝環節,項目引入先進的智能化子系統,打造舒適地鐵空間的同時,有效降低地鐵車站電力峰值負荷,節約電能。 項目團隊累計獲國家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87項,國家軟件著作權6項,省部級以上QC成果39項,全國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大賽獎項6項,發表論文89篇,以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為打造科技地鐵、數字地鐵、綠色地鐵注入中建智慧。 責編:陳榮安,洪家易,紀文彬 核校:崔? ?融 審核:汪時鋒 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 內容來源:中國建筑融媒體中心 素材來源:企業文化部,基礎部(中建基礎),中建二局,中建五局,中建交通,中建安裝 更多精彩閱讀↘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