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微山差異化監管提升質效
◆本報記者 董若義 通訊員 李衛東 殷昭平
微山縣位于山東省南部,總面積1780平方公里,其中微山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3。近年來,微山縣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引領,對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一般管控單元堅持分類施策;把企業分為“紅黃藍綠”4個監管級別實行差異化監管,走出了一條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崛起之路。
以分區管控為引領分類施策
針對重點管控單元,微山縣找準定位,嚴控準入。
近年來,微山縣以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為契機,積極推進微山經濟開發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微山經濟開發區以稀土及深加工、輕紡工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為主,打造稀土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和輕紡工業產業園,并穩步發展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限制發展重污染產業。每年稀土及深加工行業、輕紡工業、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平均為 26億元,占開發區總產值的70%以上。微山經濟開發區先后榮獲“全國新能源產業百強園區”“山東省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示范區”“山東省生態工業園區”等榮譽稱號。
針對一般管控單元,鐵腕治污,淘汰落后,倒逼產業結構轉型。
微山縣大力實施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完成淘汰關停 30MW以下燃煤發電機組,減少煤炭消費30余萬噸/年。引入滕州富源電廠工業余熱供暖,減少煤炭消費 8 萬噸/年。目前,全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占比已達40%以上。同時,全面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鐵水聯運和集裝箱運輸。
企業分級推進精細化監管
微山縣堅持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分線開展 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VOCs和 NOX協同減排。
截至目前,全縣完成60余家涉 VOCs企業“一廠一策”治理,指導3家包裝印刷、兩家工業涂裝、1家家具制造企業實施低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替代,指導1家印刷企業申報VOCs末端治理豁免。完成52臺151蒸噸燃氣鍋爐低氮改造,1家水泥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國三及以上非道路移動機械占有率達到80%以上。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冒黑煙”現象。
對企業實行“四色”分級管理,打出環保精細化監管“組合拳”。通過“調閱資料+現場檢查+調查詢問”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生產情況、環保設施運行、危廢規范化管理、排污許可執行等各項環保制度落實情況進行重點檢查,現場填寫“體檢表”,列出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最后由企業負責人簽字確認。目前,已對全縣553家企業完成定級,其中紅色12家,黃色136家,藍色241家,綠色164家。
根據企業“體檢”得分,結合“一票否決”,確定企業的監管級別。對于“藍綠”企業,通過用電監管、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提高非現場執法比例,實現無事不擾。對“紅黃”企業,采取增加檢查頻次等方式加大監管力度,幫助企業提高環境管理水平,盡早實現從“紅色”向“綠色”轉變。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