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對露天礦山進行綜合整治
春到鳳凰山,鮮花盛開,鳥語花香。
鳳凰山,位于太行山由東北向西南的轉折分割點上,有著擁有優質水泥加工原料——石灰巖的天然稟賦。曾幾何時,采石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業,最盛時,100多家采石場2萬多人在這里工作,炮聲隆隆、機器轟鳴、粉塵漫天。2000年,全部采石企業關停,此時的鳳凰山已是滿目瘡痍。
2006年以來,河南省新鄉市聚全民之力,對鳳凰山進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逐步啟動荒山造林、生態園區建設等工程,2010年獲得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格。通過10多年的持續治理修復,不僅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修復了破壞的地形地貌,還讓昔日廢棄的礦山變成了今天新鄉市民的后花園。
無獨有偶。焦作市中站區許衡街道辦事處王莊村地處深山,山中富含黏土礦。經過50多年的開采,這里山體裸露,遍布深坑,產生大量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經過8年的治理,如今這里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蝶變成龍翔礦山公園,成了市民的休閑好去處。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興遼介紹說:“多年來,我省不斷加大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力度。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僅2018年就完成廢棄礦山治理面積11萬多畝,相當于之前三年總和?!?/p>
在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中,河南省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的原則,因地制宜,恢復生態環境,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再利用。
生態環境,破壞容易修復難。面對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河南省各地采取一礦一策,分類實施,初步建立了政府、企業、社會資本等多元化融合的治理模式。
對有主礦山,本著“誰破壞、誰治理”原則,督促礦山企業修復治理。對無主廢棄礦山,或者政府兜底,或者尋求社會資本參與治理修復。
永城市煤炭資源豐富,“黑金”助推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也對地質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全市受采煤造成地面塌陷影響的自然村就有267個。2009年底,永城市啟動東西城區采煤沉陷區治理示范工程,又稱日月湖工程,面積達24平方公里。當地政府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創新模式,實施了以政府資金拉動社會資金的籌措渠道,先后投資25億元,開展地質環境治理。十年磨一劍,如今的日月湖已經成為湖泊、綠地、生態農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規劃合理、相得益彰的風景旅游區,成為永城人引以為傲的旅游休閑之地。日月湖工程成為全國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治理示范工程,“永城樣板”正在向全省推廣。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飯捂著碗,睡覺蓋著臉,一年吃一塊預制板。”這是流傳于新鄉市輝縣市常村鎮百姓間的順口溜。戲謔背后,是當地五龍口開山采石造成的嚴峻環境問題。2010年,輝縣市政府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引導和強力推進企業轉型,果斷將五龍山礦區內的采石企業全部關停。在政策的引導下,以前在這里開采石場的3個企業,投資2.8億元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在3700畝的廢棄礦山、荒溝上造出了五龍山響水河游樂園,使滿目瘡痍的五龍山再次煥發生機,早已干涸的響水河重現碧波蕩漾、魚蝦成群的美景。
寶豐縣曾是全國重點產煤縣。經過幾十年的開采,遺留了大量工礦廢棄地。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可開發利用工礦廢棄地6866.55畝。為持續改善礦山地質生態環境,盤活利用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寶豐縣按照統一規劃、分類治理、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原則,以財政資金為杠桿,采取購買服務方式,進行多元化融資,利用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融資平臺資金優勢,籌集社會資金,完成張八橋鎮、大營鎮、周莊鎮、楊莊鎮等4個鄉鎮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規劃設計5863.79畝,截至2019年2月底已完成驗收3285畝,形成了“平臺融資~土地整治~收益共享”的整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其他地區開展工礦廢棄地治理提供了借鑒。
如今,河南省已經形成了三種廢棄礦山修復治理模式。第一種是在寶豐縣等地,河南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與地方政府合作參與廢棄礦山修復治理;第二種是在焦作等地,財政資金先期投入,地方政府做好整體規劃,開展招商引資;第三種是在永城等地,政府引導民間資本參資入股,修復治理廢棄礦山,轉型發展旅游產業。
在2019年河南省自然資源工作會議上,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明確了礦山環境生態修復工作的主要任務。今年,河南省將按照“一張藍圖保發展、一體共治建生態”的思路,加快礦山環境整治,對近3000個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治理,逐步使144平方公里廢棄礦山變成綠水青山。同時,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露天礦山、廢棄礦山綜合治理,切實肩負起生態文明建設主責部門的職責,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建設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茂的美麗河南。
根據規劃,河南省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和城市建成區周邊為重點,對全省露天礦山進行綜合整治。到2020年,重點省轄市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率要達75%以上。大中型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逐步建成綠色礦山,小型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規范開發利用,新建礦山必須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2019年全省要建成50個綠色礦山,在平頂山、鞏義、永城、欒川、靈寶、盧氏、桐柏等地建設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
2018年,河南省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經列入國家試點,中央財政給予20億元的試點獎補資金。今年河南省將全力實施這一工程,探索形成具有較強示范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模式,為太行山乃至全國樹立生態系統修復的典范。
編輯:余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